
18年立秋的第二天,读了将近三十个小时,大概一周多的时间。立秋天气还是那么闷热。
从作者说起,陀思妥耶夫斯基,从木心处大概了解到这么一个人,然后脑海里幻想出深邃的眼睛,长长的络腮胡,还有卷曲的一头乱发,第一次了解行刑前被沙皇特赦,鬼门关前走过一遭,当时是一种怎样的震撼。后来了解到他说改革而非革命,拿来而非继承,内心里便惶惶然想他究竟是怎样伟大的人。
读完全本,有一种重新再读一遍的冲动,甚至读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我想过段时间,消化沉淀一段时间以后,很快会再次拜读。
不赘述情节,不谈作者对情节的安排,陀氏写了很多人的罪与罚,这毋庸置疑,对一点耿耿于怀,“耶稣会”的教义,目的可以证明手段正确,为了实现好的目的,一切手段都是好的。(包括阴谋诡计,挑拨离间,暗杀,欺骗,收买等卑鄙手段)由此可以看出,罗佳为了成为拿破仑,成为非凡的人,断然谋杀了老太婆。罗佳并非丧尽天良,并非冷酷无情,真正的冷酷无情就不会发着热病,不会深受折磨。罗佳或者陀氏开始是想成为双手沾满鲜血的拿破仑,但后来,我认为他是要成为一个非凡的人,不被鲜血污染的非凡的人。自古以来“拿破仑”们总是双手沾满鲜血,现在依旧是,他们妄图改变人类的命运,带来凛然的正义,但正义是鲜血浇筑而成的。罗佳就是陀氏。有幸看完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再续写吧,不多说了。
罪与罚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2)篇陀思妥耶夫斯基无疑是个伟大的作家,因为他笔下的拉斯柯尔尼科夫是如此让人又爱又恨的哲学怪人,他总是禁锢在一个灰暗的角落,苦苦思考着形而上的“平凡的人”和“非凡的人”的问题。罪是指杀人,罚是内心的善和挥之不去的恶纠缠不休的斗争,这种煎熬在他自首后仍然折磨着他。所以,人在思考一个伟大命题的时候,一定要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而不是从独处一隅的偏执假象中说服自己接受臆想出的结果。出了主人公之外,重欲又虔诚的斯维里加洛夫也是让人印象深刻的一个人物。他为杜妮娅疯魔毒杀妻子,却也帮助无助的索尼娅一家,最后在虔诚的忏悔中自杀,完成了自我救赎,和拉斯柯尔尼科夫入狱后仍不知悔过的固执形成强烈的对比。最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因为对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堕落和空想主义不满,并不是很想继续读下去,但最后明白这就是作者的伟大之处,因为他刻画出了一个深陷自己世界的大学生的罪与罚,让人赞叹不已。
罪与罚读书笔记及摘抄 第(3)篇陆续看了一个星期,终于看完了。语言有些啰嗦不习惯,不过结尾很精彩。作者把故事写的跌倒起伏,每个人物都有血有肉。自认为劫富济贫的人,行侠仗义的人要不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也许如果只是让坏人收到惩罚,除恶扬善还是让人们无法可说或者拍手称快的。而作者给出的情况是在惩恶扬善的同时波及了无辜的人,那么他是不是要为他永远赎罪?这样的话所谓蜘蛛侠,钢铁侠的故事该如何理解?也许就像作者讨论的,他们是非凡的人,他们不受世俗法律的约束,成王败寇,历史也是由胜利的人书写,唐太中宗杀兄创建贞观之治,拿破仑发起了那么多战争,但是在法国人民眼中还是英雄。他们都是非凡的人。然而这非凡和平凡的人之间的界限却不是好区分的,所以主人公内心在杀人以后受到煎熬。虽然书名是罪与罚。其实不离其中的是赎。心理和肉体的赎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