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卫·科波菲尔,乍一听就想到那颇有名气的雕像,还有那个呼风唤雨的魔术师~哈哈哈~总觉得外国的名著老是啰啰嗦嗦不甚繁琐来描述场面和细节吧啦吧啦,之前看的很多都是强忍着难受看完~虽然这本书也有很多看似冗杂的东西,但是却没让我觉得多余~场面和心理描写的加入更加贴近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年龄视角变迁,很真实。大半辈子,从少年到青年,从青年到壮年,壮年再过渡到中年~少不更事没有能力去保护自己和家人,青年反抗被虐待到放弃反抗被抛弃,刻苦学习积极进取,有所出路,壮年在一次次打击中,慢慢成名走上人生巅峰。在那样的社会(号称完美的维多利亚盛世),等级严明,上等和下等的观念深深禁锢人心,丝毫不敢跨越雷池半步。谋得斯通姐弟便是这样一个典型,借着一些冠冕堂皇的“规矩”,大行淫欲,残忍之事。折磨死了大卫的母亲,遗弃了年少的大卫还理所当然霸占了大卫爸爸留下来的房子,真的是害得人家破人亡!幸好有佩格蒂的无私关爱和耿耿忠心,让这个无依无靠的少年在风雨飘摇中有了一个港湾。苦难成就人,苦难也淘洗出来一群无私奉献,善良真诚,有着金子般闪闪发光灵魂的人。虽然处在社会的底层,他们任然渴望爱,渴望自由平等,毫不吝啬自己的一切,深深让人体会到人格高尚才能称之为有地位,否则只会被人唾弃(像斯蒂福斯那样的人也会让人不齿)。贝西姨婆和迪克先生是书中很神奇的存在,我感觉无法评论迪克先生的正常与否,却对这个角色很喜欢。一个天真无邪,某些方面冰雪聪明,感觉敏锐却不冲动办事,嫉恶如仇的小老头儿。大半辈子老是纠结在他的呈文和查理一世断头上,给人像星爷的电影情节一样无厘头的幽默。贝西姨婆就特别一点了,就开头讲了这个顽固的老太太露了个面,中间间隔了好久都没出现。开始对她的印象可一点也不美丽,风风火火强硬地以自我为中心,怪诞离奇。无时无刻不念叨着一开始不存在的特洛伍德姓氏女孩,神神叨叨的老婆子。到大卫去祈求收留的时候突然情节就反转了,立马就把谋得斯通姐弟怼得跟墙角的蚂蚁一样阵脚大乱,落荒而逃,简直是大快人心,不得不感叹一物降一物呀。再说到朵拉,呃,不食人间烟火真的是她的真实写照。她的世界简单而纯粹,父亲去世后,大卫和狗狗就是她的全部,不过她很幸运,不用去愁生活的柴米油盐琐碎,称自己为“孩子气的妻子”。懒得去考虑太多,但是大卫也试图去纠正朵拉的天真和不谙世事,结果让她心理留下阴影,便作罢了。哈哈哈,看到他家被仆人弄得鸡飞狗跳的时候真的是好无语,居然还有这种家庭,家都快被搬空了还在难为情仆人告诉自己太多了,哈哈哈,掩耳盗铃~可惜朵拉没过多久就死掉了。爱尼斯呢,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化身,但是太美好就会被觊觎,希普这个可恶的卑微的小老鼠,有野心有手段,当然不算有能力,只靠坑蒙拐骗煽风点火来为自己谋利益,嫉妒博士家庭还来离间他跟妻子,简直是可恶到极点。后来出现了米考伯,给了希普重重的一击,拿回了爱尼斯和爸爸的一切,可那些被压迫被迫妥协的日子一去不返,善良可爱的人们也不会去计较。他们依旧继续自己的坚持,压制自己的痛苦,特别是爱尼斯,为人处世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她是真善美的化身,是大卫理想中最合适的灵魂伴侣(差不多也满足了每个男性对伴侣的期望)。书中宣扬的就是饱满的人性,至真至纯(最近看多了纯甄广告,哈哈哈),对周围都充满着爱和怜悯,洁身自好,这样的生活圈子真的是挺美好的。以喜剧结尾的方式也是更加印证,生活的主色调是欢乐美好,有爱奉献。(差点开始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哈哈哈⊙∀⊙!)
大卫·科波菲尔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2)篇最爱小说前半段。无论是笔触还是布局,都更喜欢。狄公以小科波菲尔的视觉写出来的文字,只一个字:萌。萌得人心都化了。有点想不通,狄公何以娴熟地掌握孩子时的心理?n感觉上,科波菲尔母亲二婚至流浪找到姨婆家这段时间,是最最让人揪心的。磨难接踵而来,打击铺天盖地。也正是由于这段时间,磨砺了科波菲尔的心性。困境成就了他后来所有的坚韧品质,也是他最终走向事业家庭双丰收的基石。姨婆这个形象,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刻画出一个有点小任性,小自私,没有多少安全感却又睿智、开明、大度、能伸能屈的女性形象。与爱格尼斯相比,这个女性人物形象更为饱满,丰富和逼真。而爱格尼斯,相当于《双城记》里的露西的角色,是个完美而坚韧的女性,与露西相比前者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不免让人猜想,狄公的心里一个有这么个人:完美而睿智,坚强而独立,高尚而不张扬。喜欢狄公的文笔,也感谢译者的用心。大段拍案叫绝的文字表述,大篇让人提心吊胆的场景描写,张弛有度,却又扣人心弦。米考伯夫妇无疑是这部小说中的亮点人物,每回一出场,都让人哑然失笑。贫困中的自嘲,黑暗中的正义,穷困潦倒时的苦中作乐,得意时沾沾自喜。笑着笑着就哭了,哭着哭着又笑了。如果说他们的生活还有什么基调的话,那就是变态的乐观和活在当下的极致。关键是二人妇唱夫随,神仙伴侣也不及。小说人物众多,出场井然有序。有始终善良的人,也有一贯作恶的人。有先坏后好的人,也有先好后坏的人。有的人好得让人心疼,有人坏得让人扔书。爱格尼斯与科波菲尔,历尽曲折,最终完美结合。她成了他最完美的妻子,他也是她一辈子爱着的夫君。不得不说,狄公是善良的,很顾及读者的感情,并给予了充分的满足。小说没有恢弘的历史环境,有的只是小人物的命运悲欢。如果说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就是后半段有一些累赘的景物和语言描写(也可能是翻译的原因),读着急人。当然,可能和我的急性子有关或者是文学素养的问题。
大卫·科波菲尔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3)篇这本书是目前笔记最多的一本书。第一次读狄更斯(刚开始老把狄更斯看成狄更新,我也是瞎了。)的作品,最大的印象是,作者一定是个现实主义的作家。作者在刻画人物方面,绝对没话说,个个都是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文章结局相对完美,不枉我读了这么久。只是有个小槽点:大卫的母亲和弟弟,还有朵拉的死因并不明确。
另外想讲些题外话,我其实不是个喜欢读名著的人。我相信我这种对读名著的偏见一定和我小时候的阅读习惯有关。小时候读名著,大多是老师要求,同时还要做一堆读书笔记,这让我在面对厚厚的名著时,很容易丧失了兴趣。这样做的目的性太强了,很难去理解书中的内涵。当然并不是说这绝对是错的,只是有时候目的性不要太强,仅仅把它当成一个故事去读,其实真的会好很多。不过这些仅仅是我的个人观点罢了。
本书耐心读完,收获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