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瓦尔登湖》,记录了作者梭罗居住在瓦尔登湖两年时间里的日常生活状态和所思所想,属于带点哲思意味儿的随笔性质。作者远离尘嚣,回归自然,在春种秋收中追求享受着孤独的自由和精神的满足。相比权贵们的邀约,梭罗更喜欢与小木屋旁边的动物、植物呆在一起,他在这种宁谧中探究着人生的意义,在这种本真的状态下记录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他骄傲的宣称“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与这个王国相比,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一个卑微小国,犹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团。”梭罗的文字质朴简单,如同他所追求的生活境界一般,让每一位读者感受到他的沉静。书中共计17章节,详细到记录作者搭建小木屋的每一个细节收支,深刻到从常见的日夜交替联系到人类的最高准则。梭罗在文字中记录到:做一个哲学家,不仅要有奥博的思想,乃至于建立一个学派,而且还要热爱智慧,按照智慧的要求,过一种简朴、独立、豁达大度与富有信心的生活。不仅要从理论上,而且还要在实践中,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不学问家和大思想家的成功,不是帝王式的,也不是壮汉式的,通常都是侍臣式的成功。这是给人感触印象最深的一段文字,也是全书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多读两遍发现,倒是与中国古代治学之道中的“慎独”异曲同工。《礼记·中庸》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讲的是为学求学的几种层次,简单从顺序排列亦可看出,“慎思之”明显居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没有谨慎独立的思考,前面的功夫付之东流,后面的效果得之无望。论起为学求学境界,晚清国学大师王国维三境界的理论在其著作《人间词话》之二六中做了具体描述。原文如下:“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第一种境界是苦苦寻找心中目标,第二种境界是认准目标后的执着追求,第三种境界是历尽艰辛的功夫不负有心人。由梭罗对孤独、简朴的思考联系到了古往今来的求学治学之道,对孤独的享受始终贯穿人们境界提升、学识修养的全部过程。然,孤独是一种工具,又怎么可能只存在适用于学习呢?记得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看透生活本质之后依然热爱生活。难道这种经历生活洗涤的英雄主义不是孤独沧桑背后的成果吗?一定是的。哪个英雄在风清月高的夜晚没有舔尝过孤独的滋味?哪个居于高位的人不是在曲终人散的静默里暗自疗伤?哪个孤军奋战的人不是在万家灯火的楼下黯然泪下?生活就是这样,如同电影《怦然心动》里说的,这世上,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可真相不过是,那些住高楼、光万丈的人或者妥帖的藏好了一身锈,或者将一身锈作为阶梯突破了自己。据统计,一个人一生中一个人独处的时间是远远长过群居时间的,所以说,孤独是人生常态,它的生存法则只能是隐忍、强撑和熬,索性我们还可以选择快乐开心平静的隐忍度过,如果没有可以依靠让自己快乐的人,努力成为别人的依靠或快乐,也不失为一种智慧。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2)篇不紧不慢地读完了这本书,背景音乐是Morgan freeman 先生的 through the wormhole withMorgan freeman 改编的time, 不能更合适。首先,这本书很多人可能读起来都觉得不试。一是因为作者其实写作的时候走的大体是个意识流,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二是对身边草木鱼虫过于精细的描写让人不觉好奇这到底是生物学书还是地质学书。但如若认认真真读他写的每一句话,却会发现每一页都讲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有许多是我还没读懂,或许还没意识到的,但是就仅仅是阅读会让我陷入思考。缺乏具体现实的生活经验会让这些理论略显难懂,但或许三四十岁的我再读会有不同的感受。再者,从这本书里我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和平和,让我不仅想到了许多年前读过的万物有灵且美。梭罗的写作并没有放在自己身上,而是描述身边的一切和他从中得到的感悟。再细小的事情,也能被他写出一番有意思的景象。最后,从我的理解,梭罗在这本书里倡导了很多他所认识的真理也给出了很多建议。在22岁的我读来有这些:我们应是旅行家,不仅仅用实际的路途去看着美好而神奇的世界,更应该去旅行我们自己内心的世界,从岛屿到江海,从冰凌到春日鸟鸣。用一个平静的心态去搭建,去探索,去构造我们自己的内在,就像一个architect for her own temple. 我们追求的不应是流于形式和表面无具体实际意义的事物,而是通过思考交流而得的真理。自然的四季,我们内心的四季,都遵守着他独特的节拍。我们不用去催促什么,也不应该去拖延什么,只是随着自己的步伐,去探索这是世界的微小和广大,也包括我们自己。n希望我三四十岁再来读一遍这本书,去一次瓦尔登湖,大抵人生又是不同的一般风景一般感受。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3)篇想起很多年前,姥爷去世后我和姥姥搬到了西院去住,下午的时候我总是能听到南边布谷鸟的叫声……当时觉得生活是那么寂寞n作者喜欢用“断断乎”。呼吁简朴,清心寡欲的生活。“文明人无非是一个更有经验,更加聪明的野蛮人罢了#他们不应该拿生活当作游戏,或者仅仅拿生活来研究一番,而同时在这场昂贵的游戏中还要这个社会大家庭供养他们。他们应该自始至终认真地取得生活的体验。青年人要是不赶快投入生活实践,怎么能更好地学会生活呢?#单独出行的人今天说走就走,而结伴旅行却要等到别人准备就绪,也许还得等上老长时间才能上路#你得争当一个哥伦布,去发现你内心的新大陆和新世界,开辟新的渠道,不是为了做生意,而是为了沟通思想#多余的财富只能购买多余的东西。而灵魂的必需品是用钱也买不到的”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