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50个小时,一万多页内容,一个人的一生。如果每个人死后身体都能自动变成一本书,书的内容就是死者的生平。这样一来,有人成了名著,有人成了禁书,有人变成菜谱,有人变成地图,有人是photoshop使用手册,有人是小旅馆的开房登记簿…..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图书馆,我们读着别人,做着自己,等着被读,你觉得自己会是什么?
- 《卑鄙的圣人》名字起的恰到好处,写人的传记读过一些,但是只是冲人去的,唯有这本书是看着书名就觉着有看头,就拿来看了,作者起的这个书名很是复合曹操的气质。
-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为求出世,得此风评。此句从此奠定了曹操矛盾的一生,是匡扶汉室,还是取而代之,曹操一致在犹豫,致死也不肯跨越最后一步。可能是古代人重视公道正义,身份不正统,怎么着都不成事,曹操就差一个身份,倘若曹操有一个正统的身份,三国可能就变成了一国了。因为身份之事,曹操一直作秀,什么三辞三让,此皆虚伪卑鄙一面。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比着武将有着文臣的心思,比着文臣又有驭将之才。诗人,军人,两者构成了曹操圣人的一面。行军打仗,可见官渡之战,以少胜多;纵横官场,可见帐下人才,多不胜数。
- 《卑鄙的圣人》让我看到了曹操的两面性,不再轻信只言片语,曹操在我心中,也不再全是白脸的曹操,他给我的影响变成了:为了自己心中的那份执念,矢志不渝的追求者。
- 本书的《尾声:汉末众生相》章节,一定不要错过,心理描写很是到位,可谓芸芸众生,千姿百态,尽在其中,内容写得很是贴切,感觉很是到位!
历时两个月才看完此书,先在学校图书馆借阅了前六本书,又在微信读书看完了后四本书。
此书的封面上写着:曹操去世1791年来,曹操本人最服气的曹操全传”,我觉得不然。书中对史实的叙述还是接近真实的,但是毕竟是一部小说,其中还是包含了太多的作者个人主观情感。文中有大量对人物内心的揣摩,当然,很多应该还是比较符合当时人物心境的。不过也有些地方我感觉不够客观,对人物的感情太夸张化了,但是毕竟是小说,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很多人可能都读过三国演义,书中把刘关张、诸葛亮等等一系列人物描述的栩栩如生,形象鲜明,但它的立场是拥刘反曹的。《卑鄙的圣人》是没有明确对刘备一方的态度,不过拥曹是肯定的。我觉得我们通过这两本书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认识曹操这个人。
最后,我很期待一部从孙权一方写三国的著作。
卑鄙的圣人:曹操(全集)读书笔记 第(3)篇这本书让我认识了一个更为真实的曹操,活灵活现,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一个矛盾的人,他胁迫天子于许昌篡夺天子的权力,诛杀伏皇后,可谓不忠,但他也曾尽忠王事,想干出一番事业摆脱家族污名,甚至还曾有在自己墓碑上刻上“汉征西大将军曹操之墓”的愿望。他好色无度,甚至妄言愿收尽天下美女,因杜氏害死猛将典韦,害死嫡长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却仍不知悔改,但他却又一直与原配丁氏夫人有着难以割舍的羁绊。他礼贤下士,虚心纳谏,才有了兖州之家,官渡之胜,但他也逼死荀彧,让荀攸郁郁寡欢而死,害死好友许攸,娄圭。他有情有义,却又害死吕伯奢一家卑鄙之极。他深谙用兵之道却也在赤壁关中大败而逃n曹操治理北方发展生产,增加粮食,让混乱不止的北方安定下来,让人民过上安定日子,又重用寒门士人,求贤若渴,为政不拘一格,是杰出的政治家;文章雄浑有力,辞赋清新脱俗,是洒脱的诗人;注解兵书并编纂一部兵法集锦,兵法战阵精通又不受其累,是伟大的军事家。老年时却又立嗣不明,不听劝谏,喜怒无常,动辄血流成河,多疑成性,宁我负天下人,莫让人负我。曹操的一生毁誉参半,是圣人,却也卑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