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于南方,爸妈都喜好听歌,唱歌也是日常琐事。从小就对陈百强、beyond、陈慧娴 、张国荣等港星的歌耳濡目染,听他们述说上个世纪香港歌坛的前尘往事,是非恩怨,诸如谭张争霸等。这些殿堂级的人物,远在天边却又近在眼前,他们是银幕上闪闪发光的大明星,但在长辈口中,他们又亲近如街坊邻里。
从小没怎么听过哥哥这个叫法,长辈他们也是直呼其名,我只是偶尔从电视里才会听到,待慢慢懂事就遇到许许多多把张国荣称为“哥哥”的人。其实在我看来,不是那一辈的人喊张国荣作“哥哥”总让我感觉一丝尴尬,不知道有没有和我有同样的感觉。记得一个事情,小时候只要电视里一出现我不认识的歌星或演员,我一定就会问老爸老妈这个明星还活着吗?想来真的很好笑,老妈常常又哭又笑回答:为啥你老是爱问别人这个?这或许和张国荣、梅艳芳和沈殿霞他们有一定关系吧,那时候小,就是单纯地听歌唱歌,现在慢慢长大,就会想去了解他们,也看了许多关于他们的传记,也就明白了那些歌词的意境,那些录像带里在红磡演唱会里我一直不明白的事情。
了解过张国荣的前世今生,再听他的歌看他的歌词和电影,就是另一种理解了。凭记忆写写一直很喜欢的几句歌词:为你钟情,倾我至诚,请你珍藏,这份情;不想证实有没有过倾慕;唯独你双手握得碎我,但我享受这寂寞......
另外,如果这本书如果能摘录更多人,如张国荣的家人,好朋友或者经纪人对张国荣的回忆或者和张国荣一起的经历也好听说也罢,那就更好了。
念你眉眼如初:张国荣传读书笔记 第(2)篇哥哥对谁都好,唯独对自己不好。依照他的人生信条“忍耐,朋友是最重要的”,他对每一个人好,身边的人轻易就可以感受到哥哥的温暖。但他却忽略了自己内心的感受,至少开始是的,旁人也是忽略的。他接受唐唐,因为唐唐对他好;二十年的好,是他的善良令他不忍心辜负;他面对媒体牵手唐唐,演唱会上表白唐唐,那是照顾唐唐的感受需要这样;也许哥哥内心爱着的是别的(不喜勿喷,个人见解。如果考虑他后来对毛舜筠说的那番假如当初她嫁给他,他人生就会不一样的言论;星爷提及他遗书的内容等等,也许你会同意)。后来虽然明白了自己真正的内心需求,却又因不忍心伤害身边人,同时保持完美形象,不得已压抑自己,不得已委曲求全。这应该才是哥哥抑郁的主要原因吧。外表有多乖觉温情,内心就有多张扬叛逆吧。复出后的演唱会,应该就是一种挑战,对自己,对身处的这个世界,请来了法国设计师,艺术形式表现得夸张大胆前卫,挑战以前的中规中矩,可惜的是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于是,有了被打败的颓然,有了无法突破的痛苦。他那么追求完美的人,接受不了这一切。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哥哥抑郁的吧。那么多的人深爱着哥哥,有我。他的离去,令人心碎,每回念及都会黯然神伤。这个世界,多想永远留住他的温暖,他的善良,他的各种美。下辈子,哥哥,一定要对自己好一点。
念你眉眼如初:张国荣传读书笔记 第(3)篇我一生未做坏事,为何要受这种折磨?
这成为你最后与这个世界说再见的方式。让人唏嘘。
喜欢张国荣是因为他的才华,英伦气质,演艺才能。因为十二少,阿飞,程蝶衣迷上了这个男人。于是开始迷上那时候的香港。
今年4月1日去观看了一个北京的小乐队举办的怀念张国荣演唱会。主唱和哥哥的气质相差甚远。但是《Monica》一开口,我还是激动地无法自拔。
那时候的香港,有玩摇滚的张曼玉,记得前两年她又一段摇滚视频火了,有香港的女儿梅艳芳,还有香港之星张国荣。
你说要做一个真性情的人。
人一生总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
不疯魔,不成活。
负面的情绪都是要自己慢慢调节,也只有自己能调解。
身边人对自己的爱都不是应该的,要真心相互付出。
情绪主肠胃,肠胃主健康,要快乐稳定情绪,才能长寿。
你最爱的������是兰花。因为它长寿。
本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他一生的经历,又主要作品串起来。
第二部分讲他生命中那些珍贵的人。
第三部分是他的为人他对晚辈的谆谆教诲和无私指导。
最后附录写了他的个人特点爱好,作品等等。
内容较为全面,不过也是属于光环笼罩的彩虹屁书哈哈哈。深层次的一些思想的东西尚未体现,但总体可读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