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本书基本讲了中东乱局的始末。以下是几大原因:n1. 奥斯曼帝国分裂。阿拉伯国家很久以来一直是统一国家,只是独立成国还是被整个征服的区别。自从奥斯曼帝国在一战后被分裂,中东出现了很多新国家,而这些独立国家本身并没有做好独立成国的准备。而作为战胜国的英法两国为了自己利益,随便划分各国边界,导致了每个国家里面参杂着多种信仰、这格局后续乱局留下了祸根。2. 宗教之乱 - -逊尼派 vs 什叶派 vs 其他派别n逊尼派、什叶派这对老冤家,在很久以前因为支持各自的阿里发从而视对方为异教徒,因为历史战争原因,在中东以逊尼派为主,什叶派之前逃到进入波斯帝国后被同化,故伊朗是目前最大的什叶派国家。而之前讲到的英法在分边界时,并没有按照宗族信仰进行合理划分,每个国家基本上都睡觉逊尼什叶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再加上其他的如库尔德人、还有部分基督教徒,导致每个国家宗教信仰复杂,互相打压,给国家稳定带来了隐患。3. 以巴之争n以色列作为伊斯兰国家共同的敌人,冲突不断。因为以色列在二战后得到联合国的支持成立国家、加之全球有那么多犹太富豪进行金钱支持、背后还有美国的支援,导致以色列综合实力远在其他伊斯兰国家之上。而其他伊斯兰国家也乐见需要以色列这个敌人,故而牺牲巴勒斯坦让其做肉盾,没有真正的全力支持。这又使很多巴勒斯坦难民逃亡约旦、黎巴嫩等国,导致整个中东政局不稳。4. 海湾战争 - - 美国介入中东n最初的中东,美国并没有过多的介入。两伊战争时期,伊拉克是全世界的宠儿,给予很多的贷款及武器支持。而战争结束后,伊拉克债台高筑,其中科威特就是大债主之一。故萨达姆有了入侵科威特的想法,一是债务可以不用还,二是可以夺取科威特油田,三是可提高在中东区的霸主地位。但是海湾战争被整个世界所谴责,而沙特担心伊拉克实力过于强大,故而把美国给请进了中东。最终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萨达姆成为了美国的头号敌人;而美国也再也不走了,并且对中东政局指手画脚。对于一些极端伊斯兰教派,认为美国入侵了阿拉伯内部,一直想把他赶走,故有了基地组织对西方组织进行恐怖袭击,给中东政局带来不稳定因素。5. 恐怖主义n什叶派中有一分支信仰“刺客主义”,这就是恐怖组织最早的形成。近代第一代“恐怖组织”为埃及的穆兄会,此组织不分国界,最初多为知识分子组成,提倡非暴力政治诉求,穆斯林互相帮助、对底层人民进行慈善事业,最终目的是为了建立古时代的伊斯兰阿里发帝国。其教义中隐含极端宗教思想,为后续恐怖组织种下了根基。第二代恐怖组织为巴勒斯坦的哈马斯。此信仰是针对以色列可采取所有的攻击手段,目的就是消灭以色列恢复巴勒斯坦领土。第三代和第四代就变成了“基地组织”和ISIS。其都是部分吸收穆兄会的思想,提倡保护伊斯兰而进行圣战,思想更加极端。拉登领导的基地组织目的是教育培养圣战人员,目的是通过对西方的恐怖主义让美国撤出中东,对本身伊斯兰国家及人民并不进行恐怖袭击。而ISIS更加极端且目标宏大,他们是要建立古典教义派阿里发国家,并且对任何反对其信仰的人都进行无人道攻击。5. 世俗政治形态(独裁 vs 民主)VS 宗教政治形态n伊斯兰中东国家自古一直是宗教领导国家的政治形态,即使被奥斯曼帝国占领后,也对其政治信仰给予充分放任。自从一战后各个国家成立,以土耳其、埃及等国家为首进行世俗化改革,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而也以沙特为首的中东国家的王族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故而坚持宗教君主治国。也只有伊朗是真正完成了政教分治。故世俗化和宗教化在中东形成了较冲突的两种政治形态。而中东的世俗化国家大部分是强人政治,这其中原因是中东各国宗教信仰复杂,也只有强人政治才能稳定国家,稳定才能发展经济。但强人政治会产生腐败、集权、贫富差距明显等一系列问题。随着2001年的“阿拉伯之春”的刮起,导致中东各国老百姓要求民主政治,这也给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介入中东政局,推翻了埃及、伊拉克、利比亚等强人政治政权。而本身宗教信仰复杂的中东各国并没有民主政治的土壤,导致国家混乱,经济倒退,也给了ISIS可乘之机,也是中东乱局的原因之一。以上原因互相参杂,中东乱局是历史、宗教、外界介入等各方面形成,在这100年里基本没有停息,到现在都还没有缓和的迹象。
穿越百年中东读书笔记 第(2)篇世界上有两种政治学,一种叫政治哲学,另一种叫政治科学。所谓政治哲学,指的是研究世界理想应该是怎样的学问。世界应该民主自由,无代表不纳税,甚至包括共产主义、世界大同、按需分配等理念,都属于政治哲学的范畴。这是一个宏观的、理想化的领域,代表了人们的奋斗目标。所谓政治科学,却是研究在具体的社会中,当出现了一个事件后,根据该社会的民族、社会、政治情况,推测会引起什么样的连锁反应的学问。这是一个微观的、更加贴合实际的方向。两者的比较中,看上去政治哲学更加高瞻远瞩,或者是行动的指导。但政治哲学虽然是方向,但是离不开政治科学去落实。如果仅仅有政治哲学,而没有政治科学的指导,就可能带来灾难。放到叙利亚问题上,两门学问的应用也是不同的。比如,从政治哲学看来,叙利亚的独裁制非常糟糕,应该建立民主和自由的制度,这些都是对的。但是,他们以此为指导采取的种种步骤却是灾难性的,叙利亚政府没有被推翻,但是叙利亚濒临解体,处处充满了暴力,极端分子从中渔翁得利。而更有甚者甚至以此为借口,连民主自由等基本信条都开始质疑。而如果从政治科学的角度看,那么,在叙利亚内战爆发之际,就应该部分预测到现在的局面。叙利亚缺乏合格的反对派,中东的宗教冲突过于复杂,而宗教因素又让民主和自由更加难产,这些都是造成局势失控的原因。政治科学研究具体的案例,希望能够找到一定的规律,寻找更好的步骤来进行政治的变革。虽然无法完全避免暴力,但是,可以通过一定的预防来减少暴力和失控。可遗憾的是,目前世界上,在一个国家内部,已经越来越建立起了政治科学,但在国际问题上,却大都停留在只有政治哲学没有政治科学的阶段。当政治哲学的信奉者看叙利亚问题时,往往将它看成孤立的事件,以为将独裁者推翻,就会自动形成民主秩序。他们却没有看到它周围的复杂形势,伊朗、沙特代表的两大势力的争执,伊斯兰极端组织的存在,邻国的不稳定,以及教派的冲突。这并不是说叙利亚的独裁制就应该永远存在,民主应该远离这个地区,而是说,在革命发生之初,如果人们能够更谨慎一点,根据现实而不是理论采取行动,是否有可能摸索出另一条道路?n当然,现在的政治科学也很不完善,许多结局出乎意料之外,但只有我们善于去观察、总结,才有可能在下一次危机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遗憾的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却是人们一次次掉入同样的陷阱,并没有心思去绕开。或者当人们反思具体的操作时,往往容易上升到哲学层面,将最具普遍性的价值观也一并怀疑甚至抛弃了。当ISIS危机发生后,世界围绕着叙利亚、伊拉克问题,又有了另一轮合纵连横的迷局。根据中国人的观念,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但这句话在中东并不适用。比如,伊朗是美国的敌人,被描绘成世界上少数邪恶政权之一,伊朗把ISIS作为敌人,那么美国是否可以把ISIS作为朋友呢?n从某个侧面上的确可以,因为美国试图利用ISIS去把叙利亚政府干掉。但结果是可悲的,ISIS不仅没有干掉叙利亚政府,还削弱了其他抵抗者的实力。另外,ISIS对美国盟友伊拉克的进攻,更让事情复杂化了。到底是朋友还是敌人?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逻辑去理解?成了两道世界性的难题。
穿越百年中东读书笔记 第(3)篇引用俞敏洪老师的话来点评一下此:之所以说《穿越百年中东》是本好书,是因为我们很少能够碰到这样的书籍,能够把十分复杂的历史和现状,用简单明了、但又足够生动的语言讲清楚。描写中东问题的作家或者历史学家,要不就是作为旁观者木然描写,要不就是用僵化预设的观点枯燥陈述,常常让人越读越无聊,或者越读越糊涂。郭建龙对于中东历史和现状的描述脉络清晰、思维敏捷,但更加重要的是,他亲临现场,在如此动荡的中东,只身游历一年,和伊斯兰青年住在一起(其中一个还可能去投奔了ISIS),帮助离乡背井的难民,几乎走遍了中东所有的国家和重要场所,带给了我们逼真现场感和详实生动的客观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