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本有关女性的书。没有说高高在上的女权,只是反映了有些地方的女性连基本的生存权利都难以保障。
感觉读这本书就是怀着一种震惊、痛心,又庆幸的心情。我认为是我2017年读过的书中最值得推荐的一本。
这本书中有对“火烧新娘”,荣誉谋杀,毒品与妓院……的具体故事。但是本书并不是为了卖泪点而来的,而是真正想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这个话题。前言中有句话:女人不是难题,而是解决之道;女孩的苦境不再是悲剧,而是契机。作者就是在所见所闻中思考解决之道,其中最根本的一个就是提高女性的受教育程度,通俗说读书改变命运。
有很多想说的话,为了不剧透就只说四个点就四个
- 造成女性地位较低的一个原因是厌女价值观,但我一直想不通的是,为什么连女性都会有这种观念,难道她们原来不是新生女孩吗?昨天看了《神秘巨星》,听了里面老奶奶说的话,感觉有点能够理解这种现象的发生了:她们一方面已经对这种文化、这种价值观形成了认同,无需思考就没毛病的那种;而另一方面她们也在不断质疑自己被生下来的意义,由此觉得生女孩是毫无价值的。这个电影里面父亲经常打骂母亲的情况,妈妈还说了一句类似印度男人都这样的台词。再结合这本书,冲击感很真实。
- 然后这本书印象很深的就是那些被强迫卖淫的女孩,她们的绝望:离开妓院,毒瘾发作时就无法自拔,不得不回到妓院注射毒品。但一旦注射了毒品,清醒之后,就无时无刻不想逃离这种深渊。
- 书的第五章有讲述哈珀的故事,我很喜欢她说的那段话,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她为自己事业的骄傲以及因为自己的行动而收获的独一无二的幸福。
- 在第十章作者提到一个问题——女性领袖并没有对女性地位投入特别的关注。有一个原因是她们几乎都来自精英家庭,从来没有经历过贫穷妇女所承受的虐待。这让我想到之前看到的关于中国古代历史:历代贪官多出于草根。一些清官反而还是官二代、富二代。因为他们能够保证生计,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思考社会问题。但是官二代、富二代也常常因为不了解下层人民,而无法切实帮助到他们。
每个人看的世界都是主观的,有些片面。至少,在我的眼中世界是充满爱、包容、善良的。书中描述的故事,就好像电影情节一样,那样遥远不真实。也谢谢这种不真实,让我庆幸自己的生活。但却同时怀着更强烈的同情与痛心。
教育的力量有多大?平时难以感受出来,面对另一半天空下的故事,它显现得分外强烈。天空的另一半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2)篇
书中的例子会让人看到世界的不同面孔和不同人的命运。即使我们身处和平,总有一个地方还在与贫困与不平等做着斗争,即使我们从历史中反思着人性,也会有我们意想不到的冲破束缚的罪恶在世上犹存。我们的渺小对比阴暗面的广阔,让我们成为一位观望者,是这本书告诉我,我不是什么都做不了。阅读过程中如果有一刻为第三世界的女孩子们感到悲悯同情,甚至愤恨难忍,我就应该做些什么,更何况整本书让我有这样感觉的时刻太多太多。
“一名男子到了海滩,发现到处都是被潮汐冲刷上岸的海星。一个小男孩在海滩上边走边把海星捡起来丢回海里。小子,你在做什么?男子问道,海滩上有多少海星你知不知道?你怎么做都没用的啦!男孩若有所思地停顿一会儿,又捡起一只海星,把它丢回海里。至少对这只是绝对有用的。他说。”这段话实在发人深省,不因善小而不为,所谓善良正是如此吧。
书中最不能理解的是同样生而为人,他们就没有母性和父爱么?难道这种爱不是一种生物的本能而是文明的产物?连鸟都知道筑巢哺育后代,狼群都知道团结一心共御外敌,这些人,的天性去哪了?当人权没有被与生命看的同等重要的时候,生命也会毫无价值。
一个为女性遭受暴力伸张正义的女人成为一位警察的二太太,而且三个人都你情我愿,这不才是最大的讽刺么? 一个女生被强奸,法官竟然问她“他要娶你,你为什么要拒绝呢。”
法官怎么能问出这种话呢?一直不理解书中所说的‘性侵风气’是什么,是大众没有最基本的是非观和价值观么?以阶级成分来划分谁更受警察保护,感觉一群原始人硬被贴上现代的标签,警察,法官,政府,依旧是专治封建的,用现代标签武装的野人思维还是野人。
根据追踪中国财富的《胡润百富》数据显示,世界上白手起家的女性富豪,十名中有六名是中国人。这再次反映出中国已为女性建立了更平等的竞赛场。一个世纪前,生为中国女性可以说是最为命苦的,裹小脚、童养媳、纳妾及溺女婴的习俗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20世纪初期的中国乡村女孩,有时候甚至没有真正的名字,只是被叫作“二妹”或“四妹”,或者更没尊严地,被取名为“来弟”、“迎弟”或“招弟”,取“招来弟弟”之意。
毛主席的一句“妇女能顶半边天”,让妇女有教育和经历独立的权力,是中国在保护女性权益的征途上迈出非凡的一步。中国两千年的封建思想一点点土崩瓦解的过程中,女性付出的汗水不比收摧残的日子要少,经历独立要依靠自己的劳动,还要养育子女,但是这个时候,她们已经有了选择的余地,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享受自己应得的教育。
总之,感谢国家,感谢和平。
天空的另一半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3)篇《天空的另一半》是个人看得比较艰难的一本,它带给我的震惊、愤怒和悲悯五味杂陈难以言表。纪实性文学之所以撼动人心,正是因为它用白描的镜头带着你直击苦难,敞开血淋淋的现实曝露于眼前,令人不忍卒睹。道德经有言“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天施地化,任其自然,世间万物自有规律。震慑于这磅礴的格局,冷静的淡漠。同一片天空下,容忍纸醉金迷,默许贫苦流离。昌平盛世和战乱祸结之下的生存质量别于云泥。阳光云影徘徊于污泥烂淖之上。倘若这是宏观视角下的世界能量守恒,那这样两极分化的不平等太过于割裂且触目惊心。毛泽东有名言:妇女能顶半边天。提倡男女平权。《天空的另一半》与半边天的立意异曲同工,女性人口约占总人口数量的一半,女性理应享有与男性相同的权益。这不是一本女权主义的书,而是一本翔实阐述亚、非、拉等第三世界边缘女性泣血苦难的纪实。她们是地球上最为颠沛流离、权利遭剥夺最为严重、最为赤贫的女性群体。性别暴力、厌女价值观、家庭暴力、处女情结、性虐杀、人格摧残、荣誉谋杀、妇女贩卖等现象,让这些女性犹如仍置身在中世纪水深火热的人间炼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