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上那些边边角角的杂志,这本书算是我在微信读书上看完的第100本。本以为我会先看完《傲慢与偏见》,可是这本书篇幅比较短,内容上易读性较高,就先看完了。我时常怀疑自己自卑,但看完以后豁然开朗,原来,论自卑,我根本不够格。阿德勒认为自卑源于被宠坏,尤其是儿童时期被宠坏,他举的例子都是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对此他认为让自卑者学会合作就能超越自卑。他觉得人的很多心理儿童时期就形成,整个看完感觉整体更适合做父母,他甚至在爱情和婚姻方面有很多看法。确实,童年的经历很容易影响到人的心理。以前看日漫,总有一些童年回忆杀的场面,感觉很酸涩。不过我不太理解自卑是来源于被宠坏。作者所说的很多“自卑”的人实际上是对社会构成危害的罪犯,或者无法与他人相处的孤立者,他们有很多以自己为中心的歪理。阿德勒给出的超越的方法是学会与人合作。我感觉阿德勒说的自卑者多是是缺乏同理心和善良品质的人。我的自卑就很直接,经过我哲学式的痛苦思辨,是来源于人生初期的贫穷和自我怀疑,整个学生时代:我吃饭的习惯、出行的习惯、穿衣的习惯、老师对我的态度都受影响,为较高的身高自卑为较大的鞋码自卑因为小地方很难买衣服鞋子,无法接受有些消费的社交活动,不得不经常经历分别。我天生爱美的东西美的风景,贫穷影响我学习美术的条件。贫穷又让我宅在宿舍,很少能旅行。而自我怀疑在:别人说喜欢你你却总是怀疑别人是取笑你,也有怀疑自己不够聪明,怀疑自己喜欢偷懒。我觉得自卑就是一开始就意识到自己和别人很难平等。自卑就是想要的超过能力,是习惯了不敢去向别人寻求帮助,是觉得自己很多情况不具备和别人合作的基础。有时候自卑或者只是羞涩罢了。而我,因为能理解生活的不易而努力去接受了。阿德勒有个观点是:不会合作的父母也不会对孩子有兴趣,有的甚至选择不要后代。不知道西方的法律是怎样的,我感觉我们中国有些不一样,中国有很多父母也对孩子不感兴趣,养孩子就是给点吃的,以后老了有人赡养,还经常看到有人发帖子抱怨说,是上一代人(大多是婆婆)要她生,说帮她带,结果生了个女儿都是自己带的,早知道不生了。这种只想占别人便宜的“母亲”,这不是阿德勒说的被宠坏的孩子吗?n对我而言这样轻微的自卑也有好处。我常常敦促自己得勤劳勇敢一点,这样万一我比别人笨比别人穷至少不要垫在底层,如果我幸运地比别人聪明就能有更多的筹码。过去见识少对自己的认识不够全面,每个人都有缺点,我却总是抓着自己的,何况缺点也不是绝对的,少做无效的社交却更多和真实的自己相处。也觉得自己能工作了可以自己决定怎么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我有时候很自卑,有时候又非常自信,觉得自己有能力喜欢和选择更谈得来更可信的朋友一起合作。简单地说,就是阿德勒所举例的那些所谓的“自卑”的人,我不想和他们合作。翻到最后,看到该书原名为:《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我感觉原名比较贴切,我希望人生能够从从容容。总体来说,我觉得阿德勒的观点比他的老师弗洛伊德更站得住脚。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2)篇《自卑与超越》讲得就是各种不健康心理的形成原因与表现症状,以及具体怎样改善症状的方法,其中着重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
书的第一章讲得是人生的意义,如果你向人问道:“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多半都不知如何回答。多数人都不想自寻烦恼,更不愿探求问题的本源。但是,从古至今,这种问题一直相伴在人类的左右,直至今日,也有人时常提起,无论年长或年幼,有时还会被问道:“人为什么而存在?”“人生的含义是什么?”客观地说,只有在人们遇到某种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才会问诸如此类的问题。相反,那些人生之路平坦顺畅、几乎没有遇到过困难的人,大多不会产生这个问题。我想,我的人生意义就是想去经历未来的未知。
作者说,真正的意义是从与人交往中体现出来的,一个人的意义是没有任何用处的。每个人都在力争与众不同,但如果并不明白自己的成功和卓越是建立在为他人作贡献的基础之上,那么错误就难以避免。
书中说,我们了解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只不过是想了解他们的目标、奋斗的方向和对待人生问题的态度。如今,我们理解一个人的最佳方法就是看他的合作能力如何。
我应该明白,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一些。可是,如果我们充满信心,用简单实际的方法去改变我们的生活,自卑感就可以慢慢消除。每个人都不会一生都存有自卑感,这样会使他难以负重,所以必须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才行。即使一个人失去了自信,不再想脚踏实地地努力以改变自己的生活,他仍不想被自卑感困扰,仍然时时刻刻想摆脱这种感觉。虽然他的目的仍是克服所有困难,但是他却不为之努力,只是寻求一种自我安慰,甚至强迫自己认为有优越感。但是,这样做不但无法消除自卑感,反而会越来越强烈。因为他无法解决问题的根源,所以他走的每一步都在自欺欺人,生活中的问题也会紧紧跟随他,以至于压力越来越大。
我知道自己缺乏锻炼,多融入社会,多开口,肯定可以减少自己的自卑,自卑是心病,别人是帮不了你的。也正如书中一直强调的,要多多和别人合作,试着改变自己的生活,而非寻求心理慰藉。
书中还说,一个人只要确定了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他的人生态度就会为此服务,所有的行动也会与这一目标相一致。个人的行为和习惯不管正确与否,也都会遵循这一目标。所以想了那么多,最该做的还是先找一个明确的目标。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3)篇匆匆看完了这本书,至于书中提到的那些话题,很多观点都是之前的我不曾考虑过的,比如:当有一个人在你面前因为自己不小心做错了一件事情的时候,其实他的真实意思是在责备他周围的人。书中谈到了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有家庭教育,有学校问题,婚姻与恋爱,犯罪等等,所有与这些话题产生关联的问题解决的根本办法就是与他人合作;只有与他人发生关系,尽可能多的去合作,才能解决问题。书中提到了好多孩子教育的问题,从根本上剖析孩子出现问题的根源,不得不说剖析的很全面,也很到位,的确是让我获益匪浅。只是匆匆忙忙的大致读了一遍本书,不过的确刷新了我对好多问题的看法。平时很少看这种带论述性质的书,觉得太过于枯燥和乏味,今后也许得朝着这个方向选取书目了。推荐阅读此书,当你真正走进书中所阐述的问题中去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与自己此前意识认知中不一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