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绝对小孩读书笔记(3)篇

绝对小孩
作者:朱德庸
独家首发!《绝对小孩》这本书是给那些不想成为大人的小孩以及那些想成为小孩的大人看的。这个世界不是绝对的,只有这些小孩是绝对的。努力想变成正常小孩的披头、每天都在装乖的五毛、觉得自己并不讨厌的讨厌,还有宝儿、比赛小子、贵族妞……每个小孩每天都以他们不可思议的方式活在这世界上——只有想象,没有限制;仿佛拥有好多对翅膀,永远可以在云朵上游戏。
绝对小孩读书笔记 第(1)篇

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用微信读书写书评会卡,卡了两次之后只好用自己手机自带的软件去写,但是复制过来以后字特别大,让人看起来不舒服。哎,不能两全。愁人,这次写的是童年的回忆,有些多,但还有好多内容都没写。突然发现自己这一个童年回忆录也可的呢!可以尝试下。读书感受如下:


看了这本书感觉好笑,小孩子的思想很难让人理解。而且这本书是用漫画的方式来展示的,看起来比较好看,而且读起来也比较快,算是自己偷懒,为了完成一百天读三十三本书的目标。哈哈,实际上也没啥收获,感觉自己童年的时候也是这样吧,这么逗!


n

写着突然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吃土。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就是特别喜欢吃土,反正大人看不见的时候自己就会偷偷地从地上捡起一个土团,迅速放到嘴里,当时还感觉比较好吃,是没污染的缘故?听爸妈说好像是自己缺钙。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也不清楚。还有就是啃墙角,我们家的墙角上都有我的小牙印,可惜的是,旧房子拆了,牙印也随之而去,它只能留在记忆之中了。


n

自己生活在农村,所以感觉可以玩的东西特多。比如说打卡,我们那叫翻斗圈,不知道其余的地方叫什么。我记得可以用它撞墙,谁飞的远谁就要。还有类似炸金花,只不过钱换成了翻斗圈。还有弹玻璃球,当初自己有一个塑料瓶的玻璃球,后来找不到了,当初特别伤心。


n

还有就是玩淤泥。当时的时候家里有模具,很小,圆圆的,上面印着小动物,把淤泥弄好,放在上面,把周围多余的泥抹掉,印好后,晾干,就成为一个很好的玩具了。当然,淤泥还有其他的玩法。比如弄成和无盖的长方形的样子,把四壁弄的很厚,把底面摸得很薄,之后放在手上,无盖的那面朝下,使劲用力摔,看谁的底面来口大,谁就算赢。


n

最开心的时候就是过年啦。过年不仅可以穿新衣服,而且可以打灯笼,最最重要的就是放鞭炮。想自己小的时候,老爸以前做生意积累了一酒盒的成分的钱,里面所有的五分的钱都被自己找出来买了鞭炮。放鞭炮有很多玩法,比如说,将鞭炮放到一个塑料瓶子中,看塑料瓶能被炸的有多高。有时候点燃鞭炮之后,在上面扣一个银鹭八宝粥的瓶子,还有就是在冰冻的河面上挖一个洞,点燃之后扔到里面。当然,还有把鞭炮摆成一个圆圈,这样点燃一个鞭炮后,所有的鞭炮都被点燃了,鞭炮炸的到处都是。当时,国家对鞭炮管理不是特别严格,所以村里很多都放别的村的人制作的鞭炮。简单的说一下,买的鞭炮皮是红色的,而自己做的则是白色的,它的皮是用报纸卷成的。自制的鞭炮响声大,但容易哑火,而这对小孩来说实在是太好了。我和我的小伙伴都去捡这些哑火的鞭炮,之后把里面的火药收集起来,之后在地上撒成自己喜欢的形状,点燃后,真的很漂亮。


n

还有就是正月十五,要打灯笼。当时家里比较穷哈,没有钱买,也不是没有,又可能爸妈不愿意花钱。所以,灯笼就只要自制。最容易的就是用酒盒来制。首先把上面的纸整齐撕掉,让其成为一个无盖的长方体,其次在酒盒四周用针插眼,以后是用剪刀剪出自己喜欢的形状,再次在酒盒四周壁的边上栓上绳子,再把绳子绑到木棍上,最后把蜡烛固定到酒盒底就好了,这样一个简易的灯笼就制好了。十五晚上,我们村的孩子会打着灯笼围着全村跑,说说笑笑。


n

时间流转,自己进入了青年,童年的快乐已成为挥之不去的记忆。但这些记忆在现实中很难看到。不是说我们当时的活动有多好,只想说,现在的电脑,手机,电视将他们拴在了家中,我觉得还是让他们走出家门,接触一下自然会比较好,你觉得呢?

    2016109 记于12号楼315

绝对小孩读书笔记 第(2)篇

书的名字尽管叫《绝对小孩》但真的是给大人看的。把孩子生活中的片段,孩子的思维角度单拿出来,使冲突更加明显,引发我对教育的思考,当然也使我想到童年的经历。书的前半部还是基本是比较温馨可爱,让人捧腹大笑。有时细想孩子的思维,总是让你忍俊不禁又很无奈,但却也有他背后的逻辑。我们总能在孩子身上看到更少的社会化,更多的本能,也能从孩子们身上学到,那些是我们与生俱来应该一直坚守的。书的后半部分,就是基本从收费开始,是开始让人笑而转苦的。孩子作为幼小的生命不被以平等对待,遭受着来自家庭和学校教育,还有同龄人之间的欺凌和压抑。试想当我们的孩子被别人逼着做一件自己并不喜欢的事情时,我们会对那个人怎样?而如果那个人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又是如何以“爱”的名义为挡箭牌?杀死孩子兴趣的就是是事情本身,事情的难度和特性还是我们对好奇心讨的功利债是孩子失去了偿还和努力的任何动力?n后半部作品,压住心口,不敢深吐。但其中深意不得忽视!n现在的家庭教育状况整体上要比书里面描述的好得多。但有些根本上的信条还是要明确,比如:n孩子是人,不是物件;对一个“人”如何,就对孩子如何。孩子不是生来就是白纸任你随便涂画,他/她生来就有自己的精神胚胎,这颗稚嫩的小生命的成长性质源于这颗小种子,不以任何他人意愿为转移,甚至他自己也不能转变。0-6岁对孩子特别关键,亲子关系几乎决定了孩子的心灵内核,切记珍惜、重视。最后,或许,念一首纪伯伦的小诗:n你的女儿,其实不是你的女儿。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的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的梦境也无法到达的明天。.…n…n..n[爱心]

绝对小孩读书笔记 第(3)篇

我就说说我自己吧,来自一个不大不小的县城(化州),虽然没有出现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但值得开心的事,父母一直理解我所做的每一件事,当时不打算继续上学,我爸就说了一句:“你也这么大了,也该有自己的想法”。现在出来上班也一年多了,越来越多的话题和家人聊,和我妈聊聊柴米油盐的琐碎小事,和我爸聊聊职场上和为人处世之道。他们并没有说那么多的道理,却是他们几十年来经历的经验。我爸经常说那句做人最重要开心,得活在当下。是啊,不一定要挣多大的钱,该到结婚年纪找到一个不嫌弃你家境的人爱你的人结婚多好,但你的努力,把工作做好,把生活过好。我在我妈心目中还是一个孩子,担心我每顿吃不好,担心我感冒不去看医生,还担心我钱不够用。但我也觉得我在他们心中我已经是大人了,现在他们做什么重大的决定就会问问我意见,在意我的看法。小时候特别不耐烦我妈的唠叨,还会顶嘴。他们忙活大半辈子 大多是为了他们的孩子。看完这本绝对的小孩,有点庆幸。我感觉我一直活在一个很健康的家庭下。 感觉父母,感觉身边每一个人。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