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暗算》,读完后一直没写感想,主要是想让自己静一静,那些天赋异常的主人公,瞎子阿炳,安在天副院长,周总理亲自点名回国的黄依依,象老牛犁地,在破译岗位上耕耘一生的陈二湖……他们终年滞留在大山深处,为了国家安危,绞尽脑汁,寻找破译对方,”暗算”对方的方法,并将此作为自己坚定的终身信念。
他们是一群苦行者,他们是一群朝圣者,为了组织的召唤,国家安危的需要,他们心甘情愿奉献了一切,包括爱情荣誉和健康。他们是人,但失去了一个过正常人生活的权力,也因为他们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有七情六欲,有自己的个性爱好,在这矛盾,扭曲,变态的状况下,他们在”暗算”别人的同时,也被自己那些秉性所”暗算”。
时代在变,观念在变,与那个特殊年代相比,或许有些崇高变得失去了光芒,有些想法变得有些可笑,有些话现在听了有些”高调”。但我坚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还会有那么一些人,执着坚守着那份价值观,总还有一些人,甘愿受苦,为了心中那份信念,默默奉献着,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他们是这个国家民族的脊梁!
《暗算》写得最奇的是瞎子阿炳,写得最感人的是陈二湖,写得最生动的是黄依依。写的最有领导风范的是安院长铁部长……由于最后一章《韦夫灵魂说》,可能自己水平有限,没能理解作者的意图,感觉有点牵强,故给四星。
《暗算》看完了,想写些读后感,但不知从那里说起。先说说整本书的印象,除书的序曲外,作者是按照《听风者》《看风者》《捕风者》的结构着重描写了瞎子阿柄,黄依依,陈二湖及越南人韦夫的故事。
看完最后一页,可能领会作者意图不深,总感觉”瞎子阿炳””有问题的天使””陈二湖的影子”三章说的都是701单位的人和事,有些人物如铁部长,安院长,陈二湖等,在前面三章都有出现,只是叙述重点不同,他们都是天赋异秉的爱国者,为了国家安危奉献一生的革命者。结构很通顺,细节描写的手法,心理观察的深度和精度都相似,唯独最后一章”韦夫的灵魂说”,既不是701单位的人,也没有前面几章人物情感,细节特点的丰富和深度。
从《听风者》《看风者》《捕风者》三个主旨说,如果说瞎子阿炳是听风者,那么,黄依依应该是捕风者,而陈二湖应该是看风者,前面三个都是对密码的解锁,如果将”风”笼统理解为情报,越南人韦夫是借尸送情报,最多是送风者。
说这话,真的有点斗胆了,但绝没有对作者的不敬。只是自己太崇拜阿炳,黄依依,陈二湖这样的人了,如有不妥,还请批评指正。
我感觉整个书中,《有问题的天使》写的最成功。天使,太完美了,就仅仅是天使,有问题的天使,才让人可亲可信,才是最完美的。
无论是黄依依,还是安在天,包括铁部长等都描写的很到位,尤其是黄依依这个人物,情感纠葛的内心喜悦与痛苦,工作与爱情,组织的期望和个人心理活动描写的非常生动。她的家庭背景,成长过程,超人天赋,作为爱国学者,身上流露出的那种与常人不同的率真和秉性,刻画的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让人可信可敬。这里也顺便为铁部长,安副院长等701单位的领导点赞,在当时极左思潮下,这些领导还敢于面对黄依依这样的人才网开一面,顶着上面压力和下面的非议,一切以破译密码为根本,这种尊重人才的精神和领导作风真是难能可贵。
最后,想说的是,无论瞎子阿炳,黄依依,陈二湖,哦,还有那个阿炳的老婆,安在天的妻子小雨,他们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仰的人,他们除了有超人的天赋,更有坚强的爱国信念,对组织的绝对信任,在那个特殊年代,他们把自己全部无私奉献给了自己从事的事业,为了祖国的安危,他们舍弃了自己的一切。可能现在在常人眼里,他们那种对组织对事业的绝对忠诚是无法想象,甚至认为有点”傻”,但真是有这样一批人,支撑着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希望。在今天,我仍然相信这样的人还是有,他们默默无闻,在大漠深处,冰山之巅,科研机构中,为了心中的信念,无怨无悔,终身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前不久,我们一架战斗机失事,机上的烈士连姓名都没有公开,他们就是我们共和国的脊梁,是一群大写的人。
初识麦加是在董卿的“朗读者”节目中,人肉他的简历后首先看了“解密”,这篇文章不长,讲述了一个数学天才最终进了701做密码解密的工作,因为对间谍,密码解密这类题材的作品看得少,读起来津津有味,这本“暗算”分别讲述了听风者,追风者,捕风者的故事,可以看作是701各部分解密的合集,大抵跟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的道理一样,故事中这些天才事业方面的过程都差不多,无外乎取得了成功,亮点在于成功之外的经历,这些经历对比他们的成功让人唏嘘不已。
正如同鲁迅所说:悲剧就是把完美的东西破坏给人看。解密中天才数学家因意外丢失的笔记本而崩溃;暗算中听力禀赋异常的阿炳听出小孩不是自己的选择自杀,黄依依的率性、风情,最后死于丈夫前妻的恶作剧。他们拥有超于常人的禀赋,异常的自信,也同时有着比常人更脆弱并且更易崩溃的精神,打败他们的往往是为了保护自己脆弱精神的执念,让自己走不出去。可以说上天是公平的之类的话,也可以说任何事情都是把双刃剑。天才,疯子还有所谓作为平常人的我们,都有属于自己的命与劫,我们所要做的,少评判别人,多接纳和允许不同类型的人存在,给别人理解也是对自己宽容。
暗算读书笔记 第(3)篇在2017年到2018年的跨年,看完这本书还是挺有意义的。
看完这本书,黄依依带给我极大的兴趣。甚至引发我想,如果我是一个男人,我会不会也对她神魂颠倒……她真是个敢爱敢恨的人,不受任何其它的约束,只遵循自己的内心,所以散漫起来就是脱缰的马,认真起来又太可怕。
好像大家都喜欢深情的人,如果这个人腰缠万贯,这个人已经万花丛中过,再有颗深情的心,总会立马变得有血有肉。黄依依不算这样的人,她喜欢很多人,喜欢的也轻易,有妇之夫也好,外形粗鄙也好,她全然不在乎,可是,她当真让人讨厌不起来。
那个年代,黄依依真是谜一样的存在。
还有,看完这本书,对解密者肃然起敬,那个革命精神高于一切的707,真让人崇拜。超多超多的无名英雄,超多超多的无名英雄,要向他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