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kindle上看完此书。认识大脑机能,掌握书中提到的五个策略就能提高效率:n策略一:在日常工作中,认清最重要的事n你也许经常在毫不重要的工作上浪费好几个小时,自己却毫无察觉。一旦你开始了一项工作,大脑就很容易转入自动模式。当你完成一项任务后、开始另一项任务之前,这一段时间是个极为珍贵的机会。也许它看上去再普通不过,但学会意识到并好好利用每天当中的这些抉择点,就完全能够改变你的工作面貌。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抉择点的重要作用。抉择点就是在结束或中断一项任务之后,开始下一项任务之前的那个时间点。通常我们会经常从一个任务跳到另一个任务,却不仔细多想下一步最好该做什么。匆忙地掠过一个抉择点——也就是不同任务的间隙——也许能给你省出五分来钟的时间,但是,完成不该完成的任务可能会浪费掉一个钟头。策略二:管理你的心理能量n做太多抉择是造成我们心理疲惫的主要原因,正是因为在某些需要高度集中精力才能做好的任务之前,我们做了太多各种不起眼的小决定,反而造成了心理疲惫,影响了我们在最关键任务上的最佳表现能力。我们不需要每时每刻都处于最佳状态,这是不可能做到的。我们只需策略性地安排待办事项完成的优先顺序,就能够每天分配出高效的两小时,让我们的大脑不那么疲倦。在这一点上,戴维斯博士提到一个概念:策略性无能。策略性无能,即在有些时候,选择不去做某些任务或果断放弃一些事,以保证自己在最重要的时刻拥有良好的状态。作为一个深思熟虑且责任感强的人,我们总是不想让其他人失望,并且希望在别人面前表现出非常能干的一面。但我们毕竟是普通人,必须得合理利用我们有限的心理能量,决定好需要做出巅峰表现的时刻,然后大方地牺牲其他的工作,因为打一两场败仗没关系,只要能赢得整个战争就行。策略三:无须对抗分心也能更专注n如果对自己的不够专注表示很沮丧的话,先别忙着否定自己,暂且先看看作者是怎么说的。本书中戴维斯博士通过各种测试,得出结论:我们的注意力系统似乎原本就是用来扫描和监测的,好让人能够对意外的东西做出反应,并不断地发现我们周围的变化,了解哪些东西是新事物——换句话说,就是关注那些让你分心的因素。既然我们的工作需要专注,而我们的大脑构造却决定了注意力会被其他事物不断吸引,那么,我们若是想卓有成效地完成最重要的工作,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把那些没必要存在的和会让你分心的东西都拿开。策略四:掌握饮食和运动的诀窍,让自己更高效n饮食方面:人们在平日的饮食中,大多只注重食物的品味和方便,但在营养、卫生、健康方面的考虑却不够周全。想要拥有健康的身体,提倡健康饮食显得尤为重要。当我们的身体状态很好时,我们的头脑也会更加敏锐,而一旦我们生病(或者当我们吃得太多而昏昏沉沉),脑子就不那么清楚了,这也就是饮食对我们思维上的影响。运动方面:运动对工作效率最大的好处,大概就是它对精神状态有显著的即刻效果;其次,它也能让我们的血糖值稳定下来;运动对于降低焦虑水平也有奇效。文中戴维斯博士用了大量的试验数据证明,运动能够增强积极的情绪和感受(比如愉快、兴奋、活力或热情),而不仅是减轻焦虑的负面情绪而已。他还发现了只要进行21——40分钟的中等有氧运动,就能让人感到精力旺盛。因此,大家在忙碌的同时别忘记健康饮食和锻炼身体,这两者都很重要。策略五:让工作环境为你服务n这条主要是讲声音、光线等工作环境对工作效果也会产生重大影响。中等程度的噪声或许可以帮助你提升创造力,而太高或太低的噪声则可能不会有什么帮助。在暗淡的光线下工作的人,在需要专注力和逻辑思考的分析性任务上往往表现不佳。所以要多开灯,如果可能的话,在天气晴朗时找一处有充足自然光的地方,然后在那里工作。只有精心安排你周围的环境,你的工作才更轻松。以上就是本书里高效人士主要运用的五个策略,如果这几个策略,你现在就开始运用,那么它们一定能帮助你实现理想的“两小时”!!n
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读书笔记 第(2)篇本书中提到了五个策略,其实看多了这种书会发现内容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再看几本以后就换着看其他类型的书。
首先,要认清最重要的事。说白了其实就是在做完一项工作要切换其他工作时,停下来,不要顺手看见什么就做什么,要思考一下,脑子缓一缓想想自己一会儿或今天还有没有什么重要的事,要不要停下来休息养精蓄锐,总之就是分清楚轻重缓急,抓好抉择点。
其次,管理好你的心理能量。早上最好做创造性的事或者是比较难的任务,前一天晚上尽量安排好第二天要做的事以及要带的东西,如果第二天有重大事情,最好连衣服早餐之类的都想好,不要在第二天为这种小事纠结而消耗能量。缓慢的呼吸可以帮助稳定情绪;大笑可以缓解心里疲惫;短暂的打盹儿可以减缓疲劳(10分钟)。
再次,无需特意对抗分心。人不是机器,不能做到时时刻刻都专注于工作,倘若工作时分心,不要有负罪感,把注意力拉回来继续工作就好,不断的埋怨自己只会越来越糟糕,同时也可以随身带个小本子,把在工作时突然冒出来的想法记下来。在进行创造性或者较困难的工作时,一味沉浸其中不一定就能得出答案,相反拉开距离反而更有效,比如做了好久的难题想不出来,不妨出去走走,弹钢琴,拉小提琴,泡澡甚至是抽烟(最好不要),还有正念冥想等等,这一点在《福尔摩斯思考术》里有更加详细的解释,这里不细提。
最后,就是几乎这类书中都要提起的饮食、运动和工作环境。饮食:少食多餐,中间的过程最好的零食就是坚果,要多喝水多喝水!咖啡和功能性饮料都是因人而定,量不好掌握不如不喝。运动:当觉得工作效率下降时,不要强迫去集中注意力,可以出去走走上下楼梯接杯水去个厕所之类的,有条件的可以进行21-40分钟的中等有氧运动,对提高工作效率很有效。工作环境:提到噪音、光线、工作空间。噪音方面平时不要一心二用听音乐还工作,会降低效率,不过可以练习在噪声中工作,毕竟以后真的参加工作不一定会有一个安静的办公室;光线没什么好说的,尽量是蓝白逛,冷色光让人更加有效率,若是光线太暗要自备台灯;工作空间就是要把自己的地方收拾干净些,不要乱七八糟堆成一堆,有条件可以养一两盆绿色植物或者小鱼。
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读书笔记 第(3)篇内容概括:
如何提高效率,抓住(掌握)每天最重要的俩小时。
方式方法:
1、认清最重要的事;
2、运用自己的能量和自控力;
3、不要懊恼分心;
4、科学的饮食和运动让自己更高效;
5、让工作环境(声光空间等)为你服务。
推荐指数:
三颗星
拓展思考:
工作或办事效率低下原因无非没计划,没目标、得过且过,为了完成而完成、怕担责任,宁可无为也不犯错、没有主见,随波追流、没有信心,怀疑自己等。
所以必须找准低效原因对症下药,避免病急乱投医,否则“吃错药了”真的变成“你有病啊”。
这本书从生理和环境方面出发,客观的阐述了非主观因素提高效率的科学方法,值得借鉴学习。而主观方面的因素,如,认真、负责、学习、意识等职业生涯不可或缺的品质必须从端正态度,长期积累,合理回报等方面塑造培养。
困了,睡会儿,听说10—20mins睡眠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