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读书笔记(3)篇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
作者:张宏杰
本书内容主要写乾隆时代的得与失,作者通过对乾隆时代的解构,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盛世”图景,同时深刻揭示了近代中国失落的秘密。乾隆统治下的中国,纵向比,是中国之前几千年历史中人口最多、国力最盛的时期。横向比,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盛世,毫不为过。乾隆时代创造了空前的政治稳定,养活了数量空前的人口,奠定了今天的版图。但是,作者从更深的层次看到,表面的繁荣昌盛背后,隐藏着的,是巨大的危机。乾隆在位六十年,正好是英国经历了产业革命的全过程。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读书笔记 第(1)篇

乾隆爷这两年挺忙,一会儿带火了“朕知道了”贴纸,一会儿又忙着以“地主家儿子”的品味跟自家爸爸比审美。早些年更忙,从郑少秋(不小心泄露了年龄)到焦晃再到张铁林,电视屏幕上晃着或风流俊美或端庄威严的乾隆。

可惜大部分电视剧编剧们都不怎么尊重历史,让我来数一数有哪些离谱的演绎:

1、乾隆爷其实是汉人之后(金庸《书剑恩仇录》)——乾隆出生之时,雍正已连得四子,没有必要以女易男。乾隆生母虽然出生不高贵,但却是纯正的满族人,乾隆皇帝是清代皇帝中满族血统较占优势的帝王,身体倍棒,极善骑射。

2、大明湖畔的夏雨荷(琼瑶《还珠格格》)和其他花花草草——乾隆曾六下江南,一路上肯定会有大把艳遇吧?!其实乾隆爷与原配皇后富察氏感情极深,皇后因祭祀泰山归途中逝于济南,所以之后若干次南巡路过山东,乾隆爷根本都没有进济南城!琼瑶阿姨,请问哪儿来的还珠格格?(不过比起他爸最近这两年被穿越剧安排的各种狗血剧情,这些还算好的啦~)

3、皇帝-和珅-纪晓岚的“铁三角”(《铁齿铜牙纪晓岚》)——乾隆皇帝比和珅年长了快四十岁,更何况和珅本人是个饱学诗书、很会理财的翩翩美男子,王刚老师是不是和原型差距有点大?还有和纪晓岚齐名的刘罗锅,也不靠谱。热爱权力和秩序的乾隆终其一生都将臣子视为确保大清江山永固的奴才,怎么就成了个没事跟汉臣乱开玩笑的逗比了呢?

言归正传,来说一说本书的读后感。

从被爷爷康熙看中讲起,一直到禅位给儿子嘉庆三年后寿终正寝,作者将乾隆帝89年的生平进行了全景式的勾勒。主要分为五个阶段:登基前、乾隆初年(十三年)、乾隆中期(十三年至四十七年)、乾隆晚期(四十七年至六十年)、禅位后。从多个侧面描写了乾隆一朝的盛世光景,也剖析了繁荣背后的巨大危机。

乾隆帝自诩“十全老人”,他爷爷和爸爸也确实给他留下不错的底子,再加上他天资聪颖、自制力极强,对母亲孝敬有加,对亡妻深情款款,高智商、高情商,真乃完人也。偌大一个国家在他的治理下,文治武功,不论横比纵比,似乎都处在盛世之下。

不过,这本书却常常读得我脊背发凉。主要是乾隆爷一生中对待不同群体的态度,让人不难读出统治者的冷酷无情、手段老辣、妄自尊大和愚昧无知。

一是对待三朝元老张廷玉——也是张廷玉老糊涂了,就为了配享宗庙这点死后的福利,多年的政治素养全丢了,被乾隆帝玩弄于股掌之间,名誉丧尽、晚节不保,最终“杀鸡儆猴”,帮助皇帝将“朋党之祸”消灭于无形之中。

二是对待反叛的准噶尔人——甚至是已经投降和并未参与战事的平民,都未能逃脱被血腥屠杀的命运。蒙古人的这一支被完全消灭,换来了“十全武功”中的一功,换来了大清朝西域边境的万世安宁。

三是对待读书人——乾隆一朝的“文字狱”很有特点,打击的重点是底层知识分子。通过御制标准历史、编写《四库全书》、大兴“文字狱”、改造戏曲,乾隆帝生生消灭了一个国家的集体记忆,打断了中国读书人的脊梁,自此不再有经世济国的书生,只剩下争名夺利的奴才。

四是对待自己晚年的物欲——正是因为晚年生活品质从讲究转向奢侈,才会越来越倚重会理财的和珅,引入“议罪银”制度、滥收贡品,导致短短十几年间大清国的官场就从上到下腐败透顶。

五是对待英国使团——完全无视西方最先进的科技,更看不到西方国家制度上的进步,依然以天朝上国自居,华丽丽地错过了打开国门、拥抱世界的最后一次机会。在他去世短短四十年后,英国人就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大清国门,翻开了中华民族长达一百年被压迫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最大的感受就是,人治终究抵不过法治。乾隆爷如此一个叱咤风云的英明君主,却是埋下大清灭亡种子的第一人。他可能会不服气,但是再精明的人也会老去,在垂垂老矣的时代,如何再凭一己之力维持对整个帝国的监管呢?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读书笔记 第(2)篇

这本书既有学术研究又有价值观支撑,还有有趣、简单明了的表达方式,更重要的是每篇每章都落在实处。张宏杰先生的文字让我们看到人心和人性变化的过程。书中不仅描绘了乾隆盛世繁荣美好的一面,同时也将乾隆时期,尤其是乾隆中后期,政治制度走向腐化后,给社会带来的恶劣影响做了详细的分析。就乾隆本人而言,说他是世界上最有福气的千古一帝,也不为过。他的统治时间之长、生命之久、子孙之多、文武之全,都没有一分虚度。乾隆朝的统治,有成功也有失败。乾隆盛世单独的放在中国历史上看,是一个了不起的盛世,它的经济总量,它的人口总量都达到了历史最高峰。盛世出现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个人能力、先祖基业、集权惩贪。倘若同当时的世界对比,他又有着严重的问题,它是一个封闭的盛世,是一个自负的盛世,也是一个错失历史机遇的盛世。盛世的繁荣局面没有维持多久,很快便开始崩坍,盛世的崩坍也有三方面的原因:政治统治的堕落、集团化腐败、人口压力爆发。盛世与危机是一体两面,其转换是一瞬间的功夫,就像一场梦。创造了历史记录的同时,也埋下了太多隐患。他绝不会想到,几十年后,大清帝国也就迈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就连他自己,百年之后,坟墓也遭到炸毁,尸骨无存。“十全天子骨难全。”n如果说缺点,就是没太多新意,多为官史,可信度代为考证,结尾也不够有力。但总体来说还是客观地写实了乾隆的一生。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读书笔记 第(3)篇

所谓《饥饿的盛世》确乎事实。自封盛世却又民生凋敝、万马齐喑。看完本部著作,探讨了乾隆盛世的从盛到衰,如此迅速,其实细想其原因不外乎是这些盛世的出现依赖的是人治。中国历史上的几大盛世,只在史书上留下了统治者手腕的精明,人格的强大,却没有留下太多制度性的成就。而乾隆皇帝本人呢,拥有多重角色。他既是卓越的政治家,高明的军事家,又是资深收藏家,涉猎广泛的学者,同时还是作品最多水平不高的诗人,平庸却自负的书法家,伟大的旅行家,出色的射手和猎人。他的真实形象,与野史传说实在风马牛不相及。他的性格非常复杂。他情商很高,风度翩翩,很善于讨取别人的欢心,常使人感觉“蔼然有春风和气”;他又高己卑人,内心深处很少有瞧得起的人物,施政过程中经常峻烈严酷,刻薄寡恩。他为人节制,平生饮酒不过数杯;他又穷奢极欲,花起钱来如沙似海。他富于同情心,常常因民生困苦而潸然落泪;他有时又像野兽一样野蛮,制造了一起起惨绝人寰的文字狱,甚至在战争中进行种族灭绝。他早年富于自知之明,谦虚谨慎,把盛世推上了顶峰;晚年却刚愎自用,自我膨胀,听不进任何意见,亲手毁了这个盛世……n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