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奇特的一生(精装珍藏版)读书笔记 读后感(3)篇

奇特的一生(精装珍藏版)
作者:格拉宁
柳比歇夫坚持56年的“时间统计法”!本书描述了一个真正和时间成为朋友的人,一个将自己的一生用时间来计划的人——柳比歇夫。柳比歇夫通过独创的“时间统计法”,对自己做了研究和试验:试验在写、读、听、工作、思索等各方面,到底能干多少,怎么干?他不让自己负担过重,力不胜任;他总是循着自己能力的边缘前进,他对自己能力的掂量精确无疑。柳比歇夫的工作方法是一个创举,从表面上看,这是纯技术性的工作方法,一点儿也不起眼。它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但几十年来它获得了精神上的力量。它成为柳比歇夫生活的骨架,不仅保证了最高的效率,也保证了最旺盛的生命力。
奇特的一生(精装珍藏版)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1)篇

柳比歇夫,前苏联数学家,哲学家,昆虫学家,一生出版70多部著作,精通多国语言……用官方一点的话就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巴拉巴拉,在有限的一生内收获如此卓越的成就,通俗来看,可以称得上一位奇人。

        时间管理法,每年,每月,每周,每天,每小时都有严格而清晰的时间记录,看书写信花了多少时间,散步运动花了多少时间,聊天会友看话剧甚至是睡觉花了多少时间都一一记录,每隔一段时间总结分析,反馈给自己。如此精密细致,锱铢必较,时间在这个时候仿佛也变得看得见摸得着了,量化,细化,数字化,把时间把握得如此精密,可以说是奇法。

        然而,不是每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也不是每个认为时间管理法卓有成效的人都能持之以恒地去记录和反思。这也正是柳比歇夫这位清心寡欲的奇人拥有的奇志了。

        不知是什么原因,总感觉这本书有种浓烈的欧美译制腔,读起来并不像中文那样流畅,这或是因为关于讲节约时间等的励志书太多了,而且千篇一律,我已经麻木,这些是我只给本书三星的重要原因。

        但是关于时间管理法,关于柳比歇夫,当中还是有很多值得我本人去学习的地方。

  • 有详细的计划
  • 严格按照计划行事,不动摇,不被影响和带偏
  • 记录和反思
        自从上了研究生以来,自觉性,自律性远远不及以前,要做的事也总是拖拖拉拉,内心怠惰,也因为总是完不成该做的,所以并不安心,觉得自责内疚但还是没有真正行动起来,也因此心情低落。

        其实,自己最能够给自己踏实和宁静的感觉,想做的事做到了,不会因为当时的懒惰过后自责,这就是一种踏实的感觉。联系上上周读的《幸福课》,如果经常能突破自己,获得持续的进步,就是安心而幸福了,而这些都取决于自己。在获得安心和幸福的路上,时间是路旁忠实的里程碑,路过一个又一个的里程碑,我们能否想起上段路自己做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呢?如果回忆里总有一些新的东西,那么也是一种幸福了吧。在路中坚定地大步向前,在这些里程碑后面忠实地记录自己,是对过往的真实回顾,也是对未来一段路的期许,倘若在记录的过程中能够让自己满意,就是最大的目的和意义。

奇特的一生(精装珍藏版)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2)篇

PR019《奇特的一生》:我们对“时间管理”通常都会存在误区,以为管理时间单纯的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而事实上柳比歇夫用坚持了56年的“时间统计法”的事实告诉我们,做时间统计最重要的目的是出于对自我的关心,为了获得更好、更高质量的生活,平衡工作、生活、娱乐、家庭等,超越时间限度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柳比歇夫认为时间就等同于金钱,每天都会非常认真的做好“时间开销日志”,具体包括“日期+事件+花销时间”,然后每周、每月、每年都会做计划与统计、总结:

  • 计划是为了筛选抉择,以找出自己专属的规定节律,以便所有想做的事情都能够各得其所。
  • 统计是为了让数据说话,各个项目的耗时比例,以便于自己一目了然做出分析、判断,时间分配是否恰当,筛选出自己最重要的项目,以便做出抉择,是否之前想要但没做的项目要从别的项目分割时间出来去做。
  • 总结是为了检查,以便提高下一步时间精力的投放力度与比例。

几个值得即刻行动的小技巧:

1.思考:自己究竟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生活重心是什么?

2.每日“时间开销日记”,“日期、事件、花销时间”,要记得自己进行记录的初衷并精确、忠实的记录;

3.每周、月、年计划、统计分析与总结:

4.三个维度进行“时间统计”:分别是生命轮统计法、时间投资统计法及输入输出统计法,个人可依据自身需求、阶段性目标及生活重心,选择使用何种方法。

5.几个时间管理的守则:时间统计法、不接受紧急任务、一累就马上休息、充足的睡眠、把累人的工作与令人身心愉悦的工作结合起来。

奇特的一生(精装珍藏版)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3)篇

个人读完觉得很冗杂,没什么特别的亮点,本来是在看李笑来的《把时间当做朋友》而知道这本书的,对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很感兴趣,想从中得到些方法和成效,读完有些许失望。但是作者貌似也看透我的心思,“这种愿望里有某种不对头的东西,某种柳比歇夫所没有的——就像我已在小说中一再强调过的,与柳比歇夫、与他的时间统计法毫无关系的东西。问题就在于:一个人只有向自己提出远大目标时,这个时间统计法才能成立,因为我在小说中已谈到,柳比歇夫利用时间的方法是与对待时间的道德态度不可分的。命运赋予我们的生活、时间是无价之宝,应当利用它来不仅给自己(绝不是只给自己),而且给别人,给周围的人们带来最大的利益。方法,利用时间的方法,都必须与生活的目标和意义,与道德品质协调一致。”好吧好吧,我承认是有点功利心在里面。而且也许不是这本书不好,只是我也不确定自己想要通过管理时间得到什么,我只是觉得想要提高自己,什么都不懂什么都想学可时间却不够用,可是,我也不知道自己想要提高什么提高了又能怎样真的是能让自己过的更好……

如何能做得更多、更快、更好——如果只用这种观点对待时间统计法,那么得到的好处也只是附带的。这自然也很好,但还不够。关键在于一个人希望从生活中得到什么。因此,每个人在制订自己的时间使用法时都应当深思一下自己想在怎样度过生活。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