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断断续续的看完了林语堂老先生的京华烟云,刚开始看的时候忍不住与红楼梦进行对比,一部分虽然有些形似,前面的篇章以为都是描写家族存亡儿女情长,最后文章结尾却是以战争中结束,写的是民族大义!总的来说也是旧社会大家庭的覆灭与新思想的崛起,虽然书中写了很多上层社会的生活但同时也看到了旧社会的奢侈与无知。中间夹杂着袁世凯篡位,五卅运动,军阀割据,淞沪会战,安福系政客,直奉大战,看到这些时忍不住想起了岳南的南渡北归。
命运无常,天有不测风云,新婚之夜病情刚好转的平亚因甜粽食用过多,留下了年轻的曼娘,曼娘也一直坚守自己的忠贞,直至在抗战死去时也没有男人见过她的身子,也许拿在今天改嫁也没有多大问题,然而旧社会思想的太过束缚人,看到了旧社会妇女的可怜;作为丫鬟的银屏一心爱着照顾的体仁,也许时间久了难免会发生感情,也许她比其她人更会为自己未来打算,更加有心机,一心想要成为体仁妻子,甚至与姚母作对,然而门当户对确是那么的重要,毫无疑问的遭到嫌弃,在儿子被抢走时上吊而死;体仁从此与母亲作对,最终由华太太的劝谏,体仁开始向善,开始关心家族商业,姚木也没再说离家出走,奈何变化无常,没过多久体仁骑马摔死。红玉的死令我印象也是最深的,一个及其聪明,却又敏感的女子,红玉与阿菲本两小无猜是那么的相爱,只因红玉疑心太重,一支签文莫将真幻来相混,芬芳过后总成空,后来的所见所闻更加坚定了自己信念,没命去享受,红玉的死或多或少与阿菲分不开关系,他爱红玉却又招惹宝芬,宝芬开朗,富有贵家小姐的气质,比红玉更健康,与阿菲趣味相投。我想以后大概也许会一直记得她的闲人观怜怜观人,最后为让自己心爱的人幸福跳湖而死。最终不得不说的一个人物姚木兰,作为新时代的女性,她聪明,能干,善良,独立,睿智。虽然开始嫁给了自己并不钟意的荪亚,甚至有些纨绔子弟的样子,一直对立夫空有着一股热情,二者虽然有缘相遇却无缘相守。与立夫一直有着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正如梁思成,林徽因,金岳霖三者一样。她们一起登山,赏月,作诗,闲谈。立夫在被怀瑜诬陷时,为了救立夫亲自去求司令官,过分的关心与爱慕致使荪亚吃醋,对木兰一直冷淡着,爱情有时也如昙花一现,更无山盟海誓而言。婚后的木兰遇到了所有女人都会遇到的问题,荪亚为了追寻刺激与改变木兰对生活的态度,遇到了年轻貌美的曹立华,荪亚也不想与木兰离婚,也不想纳妾一直瞒着木兰。当木兰知道时装作一无所知,不是直接去去责罚,慢慢的劝导自己丈夫回心转意,自己不禁佩服她的胸襟与睿智,荪亚在她的帮助下也成长的很快,慢慢的走向成熟。有时候也觉得木兰很矛盾,在丽莲事情上,木兰反对新派。然而对裹足的问题,一会支持旧派,一会又支持新派,有时候又会想给丈夫纳个妾。关于木兰和荪亚的婚姻我觉得很完美,不可否认莫愁也可以。但木兰与莫愁相比莫愁更合算做立夫之妻,立夫性格刚烈,暴躁像匹烈马,而木兰只能促使他更顽劣,在政治上可能会更加支持立夫去写作,将立夫推向生命的末端,莫愁却可以悬崖勒马,去帮丈夫分忧,晓以厉害,做到圆润处之,正好一方柔,一方刚,能互补。
有时候觉得人有什么样内涵,就流露出什么样的气质,曾、姚两家都是文人雅士,结交的也是些文人,齐白石,林琴南等人,也只有牛家那样的才能结交那些军阀,安福系政客,莺莺等人。
战争摧残的是人的肉体,摧残不了的是人们抗日的灵魂,山河不重光,誓不回家乡。
京华烟云(全集)(纪念典藏版) 读书笔记 第(2)篇林语堂先生的这部作品,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对传统中国的文化和生活细节的真挚热爱,以及一种极富生命力的老庄哲学境界,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皇皇巨著。全书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三十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全景式展现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生的急剧而深刻的变化,被誉为现代版的《红楼梦》。每个人物都鲜明生动,写到人物命运的很多转折和变化,也如红楼梦般通过诗句、梦境、卜卦映射和点出。一翻开来,起初觉得如奔涛,然后觉得幽妙,流动,其次觉得悲哀,最后觉得雷雨前之暗淡风云,到收场雷声霹雳,伟大壮丽,悠然而止。
书中主人公的生命跨度大概半个世纪,又恰是中国近代史中的大变革时期。
如曾先生这位前清官吏,恪守不渝的是儒家思想,在生命的后期无奈而迷茫的面对滚滚而来的变革大潮。虽然无力赶上,也没有螳臂挡车,女儿们都接受了新式教育,自己过世时却还是一身清朝官服下葬。姚先生身为商人,不贪财钻营,处事以道家思想为指引,丰富而洒脱。尤其在书中后段荪亚外遇那段中,姚先生的做法就处处体现着他的智慧和诙谐,既有趣,又充分关照到每一个当事人的情感,真是大智慧!
木兰身上有真正的大家闺秀风范,从幼年走失,到战争爆发后一路捡孤儿艰难赶路,面对百般无奈仍然平静乐观。就如曾经读严幼韵的自传《一百零九个春天》里的故事一样,享受过奢华也扛得起苦难。这样的女人,可以美丽如花,也可以朴素无华,有自己的追求和想法,懂得爱与包容。为营救立夫时的孤注一掷,看到了她的不凡,这个行为也只有她木兰想的出,做得到。刚柔相济的女人,总是既有生命的宽度,也有思想的深度。不动声色的处理荪亚出轨的问题,不伤及夫妻感情和各自尊严,还可以和曹丽华成为朋友,放到现在,试问几人能够做到?
历史的洪流,裹挟着故事中主人翁的命运,繁华落尽时,精神不朽。民族苦恼中,生生不息的希望仍在萌芽!每一个小人物既有自己的个性,又被深深的打上了时代烙印,背负起历史的使命。所以股市的结尾,我们看到了生灵涂炭和民族苦难,同时那些青年人亦不惧死亡的奔赴战场,选择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
向林语堂先生致敬,花了三十几个小时才读完这本恢宏巨著,幸甚至哉!
京华烟云(全集)(纪念典藏版) 读书笔记 第(3)篇马克思说作者的洞察力远比政治态度更重要,且不论作者在本书中所体现的价值观,就社会反映来说是极其真实的。作者原来是打算翻译《红楼梦》从而向西方介绍中国社会的,又因红楼时代距今久远,不足以反映“当今”中国社会,因此有了这本红楼味十足的《京华烟云》,小说中自然少不了才子佳人,少爷丫鬟的俗套,这方面来说并无什么新意,不同的是故事发生的时代是一个风云变化,新旧交替的时代,以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张勋复辟,袁世凯称帝,新文化运动,国民大革命,抗日战争为时间线索将近代中国的命运变化通过富商豪族和社会各色人物真实地表现出来。受时代时代背景影响,新旧交替的特征自然而然的投射到了主人公的人格特征,因此我们看到了一方面对西洋文明的吸收,另一方面则是难以放下的旧道德……然而贯穿全书始终的是道家哲学的人生智慧,对道家精神的宣扬是刻意的毫不避讳的。作者本人所呈现出的中国社会很大程度上是有闲阶级的社会,诸如赏蟹,品茗自然是与大多数的中国人无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