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终于花了16个多小时读完了武志红的新著《巨婴国》。看完之后,对于这本书的评价,我只写了很简单的一句话:“这是我用时最长的一本书,很受启发,有的概念还需要再进一步加深理解。”n之后在微信读书上浏览了其他书友的评论,才知道大家对这本书争议很大。当然,也有人说,能在读者中引起这么大反响,至少说明这本书在商业上是成功的。其实,这是我读的武志红的第一本书。曾经有人推荐过他的《为何家会伤人》、《为何爱会伤人》,但还一直没有来得及看。而这次看《巨婴国》的确是被“巨婴”二字所吸引,想搞清楚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因为最近总听人用这两个字来批评别人,比如很多人说金星主持的“中国式相亲”节目里的男嘉宾们是典型的“巨婴”。在本书中,作者用“巨婴”的概念来解释很多中国经典的社会文化现象,的确非常大胆,估计这也是很多读者质疑本书及作者的原因所在。客观地讲,武志红并没有把自己排除在一般国人之外,也没有将自己放在居高临下的位置。相反,在书中他经常以剖析自己为例来论述他的观点,而且他开篇就说“我也绝对是一个巨婴,一个原本憨厚、老实、可靠而又消极、被动的中国式好男人”。但是,因为他说“巨婴,好像是我们大多数国人的共同写照,我们多数人,看似是成年人,但心理发展水平,其实还是婴儿水平”,所以遭到很多读者的吐槽。n毕竟,谁愿意被说成“巨婴”呢?虽然某些不愿意被称为“巨婴”的人可能早就已经将这个时髦的新词扣在别人头上了。比如我就不止一次见群友们在评论某一现象时,很潇洒地甩出“巨婴”二字,好像自己非常了解这两个字的含义。而在此之前,可没见他们向武志红一样事先声明自己也或多或少有类似的毛病。可是,当读者真的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发现武志红说的并不是个别现象,似乎自己也在其中时,可想而知很难接受,本能的反应就是问作者“你凭什么总说中国式,你怎么得到的这个结论,有根据吗?”。武志红一直声明自己在咨询过程中用的是精神分析的方法,而精神分析法的主要依据的是弗洛伊德的理论。美国积极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弗在《活出最乐观的自己》一书中说过,“洛伊德的治疗法其实是基于很少的观察和很多的想象”。这种方法本身就是很难被证实或证伪的。找武志红要证据的读者似乎忘记了,作者在书中提到过,总是爱归罪别人正是“巨婴”的一个典型表现——“自己遭遇了或大或小的挫败,立即找一个身边人或物去怪罪,觉得这个挫败是这个身边人或物所导致的”。其实,能够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阅读,不人云亦云,是非常难得的精神。客观地去评价没有问题,但是带着情绪一棍子打死却不能说没有问题。这本书观点大胆,挑战了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念,所以难免让读者感觉不舒服。比如,关于巨婴的问题,作者总是归结于中国人母婴质量差,那么阅读本书的女性读者,尤其是母亲们肯定就要反思自己做得怎么样,如果刚好孩子有这样那样不尽如人意之处,难免让她们心生疑虑或负疚感。又或者她们认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自己已经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和爱,所以很难认同这一观点。其实,按照投射的原理,当我们对某些字眼反应特别强烈的时候,比如极力反对,急于否认,那么有可能这个“字眼”就刚好说中了我们。所以,别害怕“巨婴”二字,别急于反驳、指责、批评,甚至谩骂作者,因为他说:n“巨婴的各种经典心理,我身上也都有,而对自己内心巨婴的认识,需要时间。”n或许,对于《巨婴国》这本书、对“巨婴”的各种表现,以及如何去做,我们也都需要时间。就我自己而言,这本书的确解决了我的一些困惑,比如从小到大我就经常做一直在跑在逃、躲躲藏藏的梦,梦里紧张得不行,醒来也感觉很累很累。而武志红认为这类追杀梦的核心结构,就是追杀者和被追杀者,也可以说,是迫害者和被迫害者、攻击者和被攻击者。梦中的所有部分,都是自己,所以被追杀者、被迫害者与被攻击者是自己,追杀者、迫害者与攻击者也是自己。如果常做这样的梦,那就意味着,你严重压抑了自己的攻击性。n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否认自己有攻击性。是啊,大家都受过多年的教育,都是有文化的文明人,几乎没有不礼貌的举动。但是,你有没有那种因为没有忍住胡乱发完脾气而后悔不已的时候呢,无论是对家人还是外人?而对别人发脾气就是在攻击他人,懊悔自责就是在攻击自己。但是,人人都有不顺心的时候,总是压抑、克制也不是长久之计,不然为什么中医里面会有气淤一说呢,似乎像子宫肌瘤之类的病在中医看来就是气淤造成的。那么,到底什么是攻击性呢?武志红认为:n生命力天然带着攻击性,如果你严重压抑了自己的攻击性,那就意味着,你的生命力是严重萎缩的。n我们很多人从小被教育得奉行听话哲学,如果你想做自己,这就像是在攻击父母、攻击社会,所以,也许你梦中的攻击者,有相当的部分,来自你想做自己。n所以,作者说“梦中的追杀者想呼喊的是,别跑了,请回头看看我,抱抱我,我就是你啊!”n在这一点上,这本书给我的启示是,以后再做类似的梦,不用太紧张、太担心、太害怕,而是想一想这段时间是不是自己对自己关照得不够呢?是否没有注意并满足自己的内心需要呢?n是的,作者说,面对巨婴问题,答案就是“爱”,这的“爱”里当然也包含着自爱,当我们学会爱自己的时候也就学会了爱别人。在这本书的末尾,作者说:n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活得饱满而自在,愿我们都能证到这一点:生命是为了更好地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更好的自己,因为,你自己本身就是最好的。“更好地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更好的自己”———这句话提醒我们要更多地注重过程,而不是只想着追逐结果。非常认同这句话,也送给你共勉。
巨婴国读书笔记 第(2)篇文章关键词:巨婴 能量体 伸展 被看见 被忽略 理解 接纳 爱 共生 老好人 做自己 活力 孝顺 全能自恋 控制欲
一切都是为了爱,一切都是因为爱。
中国得道的,比爱过的人多。
亲密关系只能通过真实和敞开得到,单纯的付出是达不到的。(原文)
书中好多概念,实例反复出现。
在中国存在太多心理不健全,没有自我形成的人,这跟中国的历史发展与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在爷爷辈的时候,中国有太多家庭需要靠繁重的体力动来支撑家计以及根深蒂固重男轻女的思想,因此会生好多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为了全家生存就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劳动,不可能把每个孩子都照顾的很好,很到位,可能就导致了孩子身上存在某一种或几种的心理问题,而且这种问题或多或少会影响的下一代。
还好,令人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国家在发展,我们的时代也在进步,以前是一家好几个孩子,现在是一个孩子一家人围着转,还有人们也越来越会重视心理健康的问题,相信未来会向好发展的。
当你觉得全世界都可爱的时候,你也就非常的可爱了。
巨婴国读书笔记 第(3)篇此书书评褒贬不一,大概是碰到了太多人的痛处,所以一时惊起千涛骇浪。
前段时间我一直围着中华文明,中国文化的书来看,但到这本时武老师则把孔家之道,信孝礼仪,这些我们津津乐道的传统全部都给批了/::|很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架式。把国人都比喻成心智不满6个月的巨婴,把孝道批成最变态的虐待。。。这个调调,新颖,也不无道理,但是太挑战,招来万千骂声也是必然。
事情一体两面,本书虽然有多处言辞显得过为激烈,但没有一杆子打翻一船人的绝对。大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又何须敏感的非要较出个1234,被踩到痛处的人,往往会叫的更厉害,这是常规。
看一本书,只要其中有百分之三十的部分打动了你,有百分之十的部分引发你深思,有百分之一的部分改变了你的生活,那这书就可以称为一本好书,至少对你而言可以算是一本有用的书。所以对于巨婴国这本书,我没法断言这是一本好书,更无法判定它作为心理书籍的价值。但是读这本书时引起了我多方面的深思,也对许多人或事有了新的一层的理解。并且第一次在真正意义上理解了本我,真我的意义。以前活出真我对我而言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现在这句口号已成为一股鲜活的能量,这都是拜此书所赐。
最后武老师的那句话让我久久难忘,我们不是要活出更好的自我,而是要更好的活出自我,因为自我本身就已经是最好的。。。
如果可以用客观中正的视角来看此书的话,那还是值得一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