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学习之道 读书笔记(3)篇

学习之道
作者:芭芭拉·奥克利
《学习之道》则是一本真正面向大众、指导实践以及科学可信的学习方法手册。这本书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学习方法领域的图书主要分为两类。一类走的是学院派路线,主要是梳理学习心理学中的各种理论,在这些书中,我们能看到不同流派的观点,能看到心理学家对学习本质的讨论,但是这些内容对于学习者来说,有些过于抽象了,较难在学习的具体实践中加以应用;另一类走的是实践派路线,作者往往靠个人的天赋和努力,摸索出了一些基于经验的学习方法,这些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缺点也比较明显:一方面其中部分观点可能不符合学习心理学中的科学结论,另一方面某些方法只适合特定的场景,无法迁移应用在更广阔的学习领域中。
学习之道 读书笔记 第(1)篇

10个好的学习法则n1. 运用回想。读完一页书,看向别处并回想主要观点。在路上或不同于先前学习空间的室内,试着回忆要点。回忆的能力,即能够得到自己心中的想法,是学好知识的关键标志之一。最好是把原汁原味的知识点都背下来装到脑袋里。2. 自我测试。任何内容皆可测试。无论何时皆可测试。抽认卡片是你的良师益友。3. 对问题进行组块(串起来)。搭建组块的过程就是理解问题、练习解题方法的过程,有了组块才能在脑中瞬间闪现答案。解决一个问题之后,要将其重新排演一遍。确保在许久没接触这道题后,你还能解答出问题的每个步骤。4. 间隔开重复动作。无论学哪门课,不要安排得太集中,要像运动员一样每天安排些练习量。你的大脑就像一块肌肉,它一次只能处理某学科上一定的练习量。5. 在练习中交替使用不同解题技巧。做任何练习的期间不要只用一种解题技巧,否则一段时间过后,你只是在模仿自己之前解题的老路子。解题方法要混合使用在不同的题型上。这么做会让你同时知道如何以及何时用一个解题方法。(书本一般都不会以这样的方式编写,所以你需要靠自己去这么做。)每一门作业和考试之后,要回顾错题,确保理解自己的犯错原因,之后重新解答一遍。想要最高效地学习,就在抽认卡片的一面用手写(别用键盘打字)下问题,再在另一面写下答案。(用手书写比起打字时构建的神经结构更坚实。)如果你想把它上传到智能手机的应用软件里,你也许会把卡片拍下来。你可以用不同的题型随机测试自己。另一个测试自己的方法,是随机翻开书本挑一个问题,看看自己能不能在很久没碰这道题之后还能给出解答。6. 注意休息,每天学一点,比集中在一天学会好很多。当你对一道数学或科学上的难题灰心丧气时,可以休息一下,这样你大脑的另一部分就能在后台接着工作。7. 使用解释性的提问和简单类比。无论何时遇到难懂概念的困扰,都要自己想一想,怎样解释才能让10岁小孩都明白这个概念?使用类比真的有用,比如电流就像水流。不要只想解释,要大声说出来或者写下来。凭着嘴上说手上写的功夫,你能把所学知识编译(将知识转换到神经记忆结构中)到更深的记忆中。8. 专注。关掉手机和电脑上所有会干扰你的提示音和闹铃,并在计时器上设定25分钟。你要在25分钟之内集中注意力,并尽可能勤奋工作。计时器的时间一到,给自己一个小小的、有趣的奖励。一天中安排几个这样的工作期间,能实实在在地推进你的学习进度。试着规定学习时间和地点,不要瞄电脑和手机,让学习变得自然而然。9. 困难的事情最先做。最清醒的时候,要去做一天中最困难的事情。10. 心理对照。想象过去的你,对比通过学习能够成就的那个自己。在你的工作区域贴一张图或几句话来提醒自己的梦想。如果觉得自己缺乏动力了,就看看它们。对你和你爱的人,这么做一定值得!n10个坏的学习法则n你要避免这些方法,因为它们会浪费你的时间,甚至还会让你以为自己真的在学习!n1. 被动重复阅读。很被动地坐着看书,目光再次扫过书页上看过的内容。除非你能闭卷回忆要点,证明读过的材料进入了你的大脑,否则重复阅读就是浪费时间。2. 满眼尽是重点标记。在文中标记重点,会让大脑以为自己已经记住了学习内容,但实际上你只是手上动动(大脑记没记就不一定了)。在书上各处适当标记是不为过的,有时它会帮你突出重点。但是,如果把它当成辅助记忆的工具,就要确保自己标记下的内容也记在脑子里了。3. 瞟一眼解题方法,就觉得胸有成竹。这是学生学习时所犯的最糟糕的一个错误。你要做到的,是不看答案也能一步步解决问题。4. 等到火烧眉毛才开始学习。你会在田径运动会开始前的最后一刻才开始猛练一番吗?你的大脑如同一块肌肉,它每次在一个科目上能够应付的练习量是有限的。5. 已经清楚解法,但仍反复解答同一题型。如果练习中你只是坐在那解决相似的问题,你实际并没有在备考,而这就像一场盛大的篮球赛来临之际,你却只做控球这一种练习。6. 与朋友一起把学习变成了闲聊。和朋友核对解题方法,拿自己知道的问题相互提问,这会让学习更有趣,同时暴露你的思维缺陷,并让你的学习更深入。但是,如果任务还没完成,共同学习却成了闲谈打趣,你可就在浪费时间了,这时就该换个学习小组了。7. 做题前忽视读课本。还不会游泳的时候你会轻易跳进泳池吗?教科书就是你的游泳教练,它会指引你通向答案。如果嫌麻烦而疏于读书,你不仅会犯错,还会浪费时间。在你开始读书之前,快速浏览一遍章节和板块内容,能让你对它有个大致的概念。8. 有疑问点,却不找导师或同学核对并解决。教授会习惯性地为那些充满困惑的学生指点迷津——这是我们教师的职责。让我们担心的是不来提问的学生。希望你别成为其中之一。9. 时常分心,却还以为自己能学得足够深入。每次受到即时短信或谈话的影响,你能在学习上投入的脑力都会变得更少。每一次被打断注意力,小小的神经都会被再次连根拔起,无法在脑中扎根生长。10. 睡眠不足。睡眠中,你的大脑会将解题技巧拼凑在一起,同时它也会对你睡前习得的任何内容进行反复练习。长时间的疲劳会让毒素在脑中堆积,毒素会破坏神经连接,让你无法用它们快速有效地思考。如果考前没睡好,就算之前做过怎样的努力也无济于事。

学习之道 读书笔记 第(2)篇

今天整理了组块构建与避免能力的部分,以前看了不少自己想学的技能书,发现很多东西没有学下来,之前还一直纳闷:为啥掌握不了呢??我明明看懂了为啥总是学不会呢?直到今天才明白了是为什么,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仅仅是阅读完之后,然后就没然后了,实践的时候又不知道该怎么去实践。为什么不知道怎么去实践?因为你忘了��读完了就读完了,理解也倒是理解了,但是没有用正确的方法去学习。给大家发个比方,当你读一本书然后开始理解的去看的时候,那个知识点仅仅是存在RAM(内存)中,没有传到ROM(硬盘)中,大家都知道,知识在RAM中的时候,是不能一直存着的,一关机它就没了,还实践个屁。。。。。除非你把你看的那个内容存进了ROM中。在这里,可能就有人要问了,那怎么把那些东西存进去啊?����n这一点就需要你把知识点组块了之后,再去试着回想材料(这过程可能很为难,但总要逼着自己去养成一个思维习惯。平常生活中,为什么那么多物品你不会忘记,记得特别清楚,那不是因为每次看到了,你就不得不回想它是个什么玩意吗?)。前几天前报名的那个北大的十二堂课,里面也提到了,回想学习材料,由此可见啊,有很多智商不高的学霸啊,都有一套类似的好的学习方法和好的思维习惯,然后量变达到质变。

学习之道 读书笔记 第(3)篇

2019 1 20 No.10n1、发散思维和专注思维。注意休息,切换两种思维,休息的方式可以是做运动,睡觉等。但不能是看电视节目这种吸引注意力的方式。2、回想。回想比盯着书本看更能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记住知识。3、注意力集中n可以使用番茄钟。就在限定的时间内专注。25分钟后不管有没有做完手头的事。停下来奖励自己休息五分钟。4、记录。记录自己的效率时长。给予自己一定的奖励。5、建立组块。这个我不知道很懂。可能就是在了解知识的时候构建一个完整的框架,然后再把小的知识点都放在框架的子文件集。实际应用起来有点难。6、尽量在早上最清醒的时候完成最难的一件事。7、合适的小组讨论也会有很大的帮助。读完立刻整理出来的感受就是这7条。明天好好整理读书笔记。列出完成的学习方式。提高自己学习的效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