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道朱赢椿是因为当年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装帧设计获奖,他的实体书基本也都有买,私想者、鼠述、蚁呓、不裁等等等等,而不论他是否作为作者还是设计者,这些书都在强调一种体验,控制节奏,与书籍内容相配搭,以至于,我们李总当年在书店看到蜗牛慢吞吞时,误以为那是一个空白笔记本 - - 慢节奏与大量留白的刻意营造。很多书店将朱的书归于儿童读物显然是错误的,他本身是一位视觉艺术家。这本设计诗,文字与图形结合的形式,早在一百年前现代设计兴起之时就存在发展了。如今字形图形化设计本质上讲也是同样的手法。这种体验很独特,带着一丝童心与趣味,文字的含义被削弱,却转手在排列中得以加强,想起罗胖在2019元旦的跨年演讲中提到的“用新办法把老事都干一遍”,似乎也是这样,欢快的很。缺点是介质。朱赢椿的书,大多并不适合电子化阅读,私想者强调了触觉与嗅觉,而不裁那种每读一页就要拿裁纸刀切书的动态则更不可能实现。这本设计诗中,极多跨页构图被单独页面打断也无法得以体现,你翻着一个一个单页,都能体会到那种原始全幅面控制感的缺失。所以假如你尚未开始阅读,那么就不要阅读,去买实体书好了。以及结尾作者简介的一个略字,真是让人心头一痒肃然起敬。棒棒的。
设计诗读书笔记 第(2)篇“不惋惜,不懊恼
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未来
当下最好”
“当你读完这几个字的时候,你的生命少了一秒
当你读完这首诗的时候,你的生命又少了十秒
当你读完这本书的时候,你的生命已少了好多秒”
简单又不失简单的诗,去味而又现代的杂成,有来有趣。
设计诗读书笔记 第(3)篇作者的脑洞杠杠滴~令人开拓了个思维
感觉作者很了解生活中的事物,是个很用心观察生活的人吧。然后又很有想象力,能赋予自己的理解在其中。一般来说,了解应是理解的基础吧。
呀,悄悄告诉我,这本书是了解与理解的结合吗?你说:它只是让你感到开心的事物。一开始以为是用电脑绘制而成,原来是手写完成,笔真是个好东西。但留白,让我用电子来吧。
诗中提到的有:镜子,空气,梦,女人,钱,困,花,叶子。
我想试着组合一下:
给女人钱花
她便不困
想在镜子前把自己打扮得像花儿一样
任凭梦意倦倦地弥漫在空气中
为的是镜子旁那个爱她的男人
妆毕
男人宠溺地把她拥入怀里
让她的眉眼如叶子般舒展睡去
没有人想得到什么
空气中从此便只剩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