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一个女人因为崇拜一个男人而仰望他的时候就容易爱上。相比肉摊老板的儿子总是指甲带着血渍的手,一双大艺术家的手更能符合葛丽叶的“欲望”,能握着这双手便能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谁说作为一个女佣或者出身贫穷就不配跟艺术“沾边”。她对画家的幻想,就像面对一堆永远洗不完的衣服,干不完的家务,垃圾,混乱时仍旧会遥望远处的海,它一望无际的神秘和美丽让她感到欣慰。
当男主在画室抚摸她的脸颊眼泪下嘴唇时,她就已经“赢了”。她原本就没有想要太多。这个亲密之举只是对她的回应,发自他的内心。他没有想到在创作审美上还可以从一个女佣那学到东西。更惊讶于他们观点的不谋而合,对于怎样真正的让一副看似完成的画更加完整。她协助他创作,力争达成他的所有要求。他们之间没有多余的言语,却可以有无声的交流。相比画家的太太,葛里叶能轻易跨进这个女人无法触及的这个男人的内心世界。
画家对葛里叶的感情,就像面对他的一件作品。而作品只要灵魂存在,无需注入血肉。它不可能有真实的生命。他的自私冷酷并没有浇灭葛里叶的深爱。她心甘情愿想要做这场独角戏中的主角。故事的尾声画家死后遗嘱中把曾经让葛里叶陷入险境之中的珍珠耳环留给她的时候,就像一件作品正式的完成,他以他作为一个大艺术家的姿态来结束。他一直都就只想做他自己。他的世界里也只有他自己和作品。沉溺在自我世界和现实漩涡中挣扎的他,早已失去爱的能力。她卖掉这对耳环时才算是正式释怀。她懂得要保持做她自己。
2019年1月30日。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读书笔记 第(2)篇画家到底喜欢葛丽叶吗?
在这本书最后一章之前,我一直觉得画家更爱他的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对女孩只是利用,当然也有一些欣赏,因为女孩对艺术对色彩的不同寻常的领悟。他为女孩做的只是为了多一个助手。葛丽叶只是一厢情愿,和情窦初开的女孩一样,渴望着画家对自己的关注,把画家的一举一动都和自己联系在一起。后来珍珠耳环事件发生,他也没为她说一句话。也许是懦弱,也许是看到彼得对女孩的告白,让她去找更好的归宿吧。最后他在临死之前借画并把珍珠耳环留给葛丽叶,是爱还是愧疚?可能葛丽叶自己说不清楚。把耳环卖掉,确实很葛丽叶。画家在穷困潦倒人之将死的情况下对抗整个家庭,在遗嘱里留她的耳环她就这么给卖了。不得不说,她对画家的爱是真的,但也是个非常理智和现实的姑娘了。也许正像画家的好朋友说的那样,女孩,保持住你自己。
同名电影也很好看。但是书能告诉我们更多细节。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读书笔记 第(3)篇“你要小心保持你自己。”
无疑,葛丽叶是聪明、高傲的女孩儿,但生活有时就像是那些渗在指甲缝里的血迹,多的是无奈,逃不掉,躲不开。
或许,维梅尔是没有爱情的。因为他把他所有的爱都给了他的画。
我想我是喜欢凡·李维欧的。他的一句“女孩儿,你要注意你自己”,包含着他的睿智与善良。
故事的最后,葛丽叶与彼特结婚生子,她的那些聪明才智、甚至是关于画画的少有的一点天分也终于湮灭在喧嚣的集市之中。
也许,生活终会归于静寂。
相较于维梅尔安静的性格,我则更喜欢《月亮与六便士》里斯特里可兰那种对绘画的狂热,几近于疯狂的创作,以及他对生活的洒脱不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