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次中东战争。又称6日战争。 130 个小时的战争。
同时与三个国家作战的以色列在所有战线上都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以色列占领了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戈兰高地,国土面积与战前相比扩大了 3.5 倍。
更重要的是,以色列在占领了西岸地区之后,终于获得了东西方向上的国土纵深,不用时刻担心被敌人拦腰斩断。
在北方,以色列人在占领戈兰高地后,不但解除了加利利湖地区一直承受的叙利亚炮击,还可以进而对叙利亚本土产生威胁。
在停战两天后,达扬派伞兵占领了戈兰高地上赫尔蒙山(Mount Hermon)的几座山峰,以军可以直接从这里俯瞰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
三方作战赢得胜利 改变了中东地区的政治和地理格局。
敬佩喜欢以色列人的同时
也同样怜惜巴勒斯坦难民
可是想生存就是看成为强者 否则只有挨打的命 却也就是现实。
以色列2:在危机中生存(知乎「一小时」系列 HOUR:044)读书笔记 第(2)篇以色列的建立,真是值得研读的一段历史!n公元前723年,以色列国被亚述人消灭;公元前587年,犹大国被巴比伦王消灭。虽然犹太人之后重建了国家模式,但却一直处于异族的压迫统治之下。公元前722年和586年,这两个王国先后被亚述人征服和被巴比伦人灭亡。罗马帝国统治时期,绝大部分犹太人被赶出巴勒斯坦地区,流散在欧洲各国。1948年5月14日,在英国的托管期结束前一天的子夜,以色列国正式宣布成立,也是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1949年5月11日,以色列取得联合国的席位,成为第59个会员国。曾经被罗马从自己土地上赶走的犹太人,如今一次又一次的把巴勒斯坦人从他们的土地上赶走。被排挤和压迫了千年的犹太人终于团结起来建立了自己的家园,那么那些被驱逐的巴勒斯坦人呢?会不会过几年几十年再卷土重来收回自己的故土?尽管同情难民,我并不觉得在约旦以西地区建立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对于以色列来说是明智之举,这好比我国新疆西藏一样,动不动也会暴乱要求独立。只有驱逐这些难民,让他们随着历史和时间慢慢融入其他国家和文化,让巴勒斯坦的民族意识随着漂泊一代一代消亡,才不会威胁犹太人辛辛苦苦造就的以色列。好在阿拉伯这个民族还有很多国家,尽管这一两代难民很难摆脱颠沛流离命运以及失去家园的仇恨,但他们的后代能慢慢在其他阿拉伯国家重新扎下根,那么至少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矛盾可以弱化,恐怖袭击就能减少。至于整个阿拉伯和犹太世界之间的矛盾,千百年来都不曾解决,只能看历史把它们带向何方吧。看过几本关于犹太人的书籍,一直让我对以色列人持有深深的敬意,所有敢于为了理想而执着和奋斗的人,都值得我们的景仰!n非常不错的一本书[强][强]n
以色列2:在危机中生存(知乎「一小时」系列 HOUR:044)读书笔记 第(3)篇描绘一场战争的胜利是轻描淡写的故事。
可此后的名族仇恨,加剧在内心无法释放的血海深仇,不知未来以何种方式在这两个名族间结束。
难民,这个世界里活得比蝼蚁还卑微的难民,随时被如牲口一般宰杀,甚至不为祭祀或端上餐桌。没有理由的被杀,是一种人性泯灭的耻辱。
以色列与巴勒斯坦本是同片土地孕育的先祖,都是闪族后代,善航海与经商。而至今日,这种莫大仇恨,在同根间搏杀蔓延,正在变成一种传统与行为习惯,与非洲割礼一样冷漠无知,因为延续而存在。
贝鲁特大屠杀,血腥不亚于南京大屠杀。如果阿拉伯国家始终认为是德国人创造了犹太人的凝结,而拒绝他们寻根的路,这种冲突将永不磨灭。何况,这片小小的土地,可以是任何人心中的圣土,可以是任何人心中的归途,也可以容纳两个名族共存。
也许我们怀恨日本人,也许犹太人始终会报复德国。但这一切均与当前事实无关,真正的战争残酷是赤裸裸的利益与统治者意识。
所以,作为战争的牺牲品,作为没有人怜悯的巴勒斯坦难民,谁在给他们安全感?谁可以给他们安全感?
中东战争已成为历史的尘埃,连当年战死的军人铭牌都已锈迹斑斑。
然而,一次又一次叠加的仇恨却在一代代人中间流传。这种仇恨令中东地区的和平不再能被称为和平,而只能算作战争的间歇,即使是耶稣、穆罕默德与上帝,而且人心创伤抚摸,生存价值重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