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追故乡的人读书笔记(3)篇

追故乡的人
作者:熊培云
你是追故乡的人,还是故乡的囚徒?在这部自由温暖的文字中,追寻你自己的答案。本书是一部关于故乡的图文集。百幅照片,均为作者所摄,呈现乡村的日常生活,记录对逝水年华的追忆,更是对最为本质的故乡的追寻。一片草坡,一截石碑,一处天井,一个石磨,艾菲尔铁塔,柏林墙涂鸦,都寄托了作者的乡愁、折射了作者的探寻。“我是一个追故乡的人,有时候追回故乡,有时候追到天边,有时候追入文字,更多的时候是追进梦里。”一张一张照片,仿若记忆和心路的索引,触发一篇篇思绪,定格下生命中那些“沉重的时刻”。
追故乡的人读书笔记 第(1)篇

说实话,我恶心了,因为作者的自大,且举例来看。

        “这世上,有的人想活在别人眼睛里,有的人想活在别人心里,最普通不过的是想活在别人耳朵里。”你为什么不喜欢那种声音,因为你听到了不舒服。为什么不舒服?因为你心中存在偏执。为什么心中存在偏执?因为你并没有真正自知。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也就是说你还不自明。如果你自明了,你就会正确认识这种声音对你的影响,也会主动把自己放在尘埃的位置。纵观此篇,你显然没有摆正自己,我亲爱的作者。

        “考上大学的树”,当你的角色变了,你自然可以站在相对的角度去危言耸听。当你站的位置高了,你自然可以评论看到的更多的尘埃。当你拼命挤过独木桥,却发现那边的风景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美的时候,你可以默默怀恋这边,但请不要因此而鄙夷这边人对未来梦想的追求。如果你在独木桥那边呆不习惯,请退回来,这边永远接受你,虽然风景变了,却更接近你的心不是吗?回来吧作者,否则你就是虚伪的!

        “我突然明白购买的意义不只在于占有,还在于保全”作者你有没有想过,你若买下房子,让房子保有旧貌,是你的保全,保全你心中的“故乡”。那别人买下这个房子并进行改造,也是别人的保全,保全他心中的“故乡”。你没有必要站在你的制高点上,去否定别人的作为!

        “我不喜欢走捷径出家的人”作者,你以为给你带路的姑娘是喜欢走捷径的人吗?人家姑娘的目的是要带你到达目的地,如果排除这层原因,我想她甚至不愿意走路,更别说走捷径?换言之,假如让你去接待一个客人,让你带客人去某地,你会怎么做?会带他兜圈?还会跟他说“我不喜欢走捷径”,我看你是不想混了!出家也是同理。

追故乡的人读书笔记 第(2)篇

在某公众号上看到推荐此书,好奇它的书名形如《追风筝的人》,遂在这里搜到此书,作者第一次知道并获知还是位学者,开始读着没有感觉,读着读着渐入佳境,觉得他笔下的文字既有温情且富理性。

对于游子来说,故乡是双重枷锁,它既是一个回不去的地方,也是一个走不出的地方。 意即有一个地理上的故乡,还有一个精神上的故乡。“吾心安处便是吾乡”估计是大多数在外打拼人的真实处境。

此书仔细读,的确能品出味道,如茶,更像陈年老酒,尤其在记忆深处那老房、老树、那四季的光阴,不管岁月如何滑过,如刀刻般永不泯灭。

追故乡的人读书笔记 第(3)篇

喜欢熊培云的文字,一如喜欢他的思想。书中有着作者对于故土、自然、信仰、情怀的哲思,这些平凡普通的文字,在厚重的情感加持下,往往能引起个体心灵的共鸣。

说起故土,我们身在他乡的寄身栖息地,或是他人的故乡,每个人都有对于故土的思恋和感伤,纵使回忆再多不堪,却总是梦转时分悠悠回望,不得不说,故土就是烙在生命中的标签,犹如胎记。

之于信仰,我深有触感。愚厚淳朴的底层人民,每每在佛与道之间徘徊摆渡,或求生活希冀,或求心灵安稳,有人苦找解脱,有人寻求麻醉。但不管如何解读,信仰终是人生苦海中的灯塔。

谈及自然,文中有句话:人类文明对于自然,恰是野蛮。站在自然一方,我深以为然,自然的力量,人类未及毫末,对于自封“大自然主宰”称号,我深感惴惴不安。然鹅,切换视角从另一个方向看,人类还要存在和发展,就必须要摄取能量和物质,降低人类欲望不是最优解,扩大人类生存时空域或许是一个求解的方向。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