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这本《肠子的小心思》看着便让人放不下手,一口气读下来,真是觉得自己对肠道太无知了,以前没有照顾好他们,如今必须重视起来了。就拿日常用的便器,坐便器姿势并不利于排便便,倒是蹲坑更符合生理需要。作为微生物方面的专家,作者的讲述妙趣横生,大到生活,小到细菌一一倒来,原理过程、各种常识提法活灵活现,实在让人叹服,肠道世界真是个巧妙的世界。比如,7岁前不能切除扁桃体,原因,他必须帮助身体建立免疫系统。疲劳感让我们无法专心工作,但对小肠却是高效工作的良机。大肠是慢工出细活,会争分夺秒消化掉所有能消化的东西,尤其是大肠最后一米,负责精确调节体内水和盐分平衡,或是回收水分,或者将残渣烘焙成大便。经大肠吸收的营养成分会通过血液直接进入肝脏检测后运往全身,但最后几厘米血管的血液却是不经过肝脏,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这也是为什么有栓剂的存在,快速便捷,能保证药效成分尽可能的吸收。
看了这本书之后,才知道九曲十八弯的肠子,原来是幕后英雄,有如此大本领!所有的器官都需要消耗能量,只有在小肠那里才能挣能量回来!作者为我们模拟了食物在我们体内的旅程,从眼睛视神经,鼻子嗅神经,口腔咀嚼到咽喉的把关,进入食道,再不走回头路,胃将食物研磨成更细小的颗粒,小肠则将这些颗粒分门别类的吸收,到了大肠,就是回收残渣的过程。吸收完后的小肠便开始清理活动,将消化吸收不掉的东西全部推入大扬。定点吃饭,中间不要总是吃零食的原因就是因为吸收和打扫都需要时间,如果一天到晚吃个不停,小肠就总没机会打扫卫生了。胃要养,肠要清,要留给小肠清理的时间。所以,营养学家推荐,两次进食时间最好留出5个小时。
有趣的肠神经一节是最不可思议的内容。肠道组成了人体三分之二的免疫系统,肠道受损,整个免疫系统都会陷入崩溃。肠道有自己独立的“大脑”,即使“脑残”,腹脑也能继续控制整个内脏系统的运作,换句话说,只要肠脑不死,即便人脑罢工成了植物人,依然能保持内脏身体的基要功能!迷走神经就像电脑中为CPU和外存提供中转的内存一样,连接了肠道和大脑的高速直达通道,压力抑郁容易剌激肠道,若是生活正常,却有情绪,不如考虑一下是不是肠道健康出了问题。肠道健康,不吃药病也好了,肠道可不止是卫士!
微生物,细菌,肠道生态平衡,随着科学家的发现,这些不为人知的细节越来越让人大吃一惊。真是一本脑洞大开的奇书,也绝对是有趣有益的好科普。另,译文和插图也都让人兴致昂然,值得夸奖。
肠子的小心思读书笔记 第(2)篇非常棒的一本书,给五星好评。关于肠胃方面的专业知识,写得如此风趣,把一个“黑暗肮脏”的世界描绘得热闹非凡、人情冷暖。尤其需要赞一下此书的翻译,在翻译的过程,不仅保存了原有严谨的专业知识和风趣幽默的语调风格,而且增加了很多本土化的语言,一本德文版写的书读起来毫无翻译的痕迹。
人有两个指挥中心,大脑和肠脑,可见肠胃的重要程度。肠脑有自己独立的运行机制,可以不受大脑控制。几百万种细菌存在人体中,形成一个互相依存的温情世界。细菌和微生物对人体消化和吸收的辅助作用超出原有认识,或许可以说人体小肠和大肠中的细菌、微生物的种类决定了人的体型、性格、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改变人体菌群种类是治疗某些疾病的可行方法。膳食纤维人体无法消化和吸收,但却是很好的益生元。多吃富含益生元、益生菌的食物对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很有帮助。
肠子的小心思读书笔记 第(3)篇非常幽默诙谐的文笔,这要多谢作者和译者。
然后我来复述加深记忆一些概念。
除了大脑,肠脑又被成为第二大脑。
•它们内部间有精细的分工 ,肠脑主要包括食道,胃,小肠,大肠等。
肠脑与大脑又有精密的联系。
•情绪也有可能来自于肠脑。
大小肠那不为人所熟知的细菌的重要性
•刚出生的婴儿为什么不敢吃精细米粮,只能吃米糊
•在极地诞生的孩子回到大陆就会死亡
•以及免疫力系统与细菌之间的二三事
这些问题都可以用细菌来解释,细菌有好有坏,人体内有上万种细菌,而肠道就占了百分之九十。
我们肠内的细菌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胖或瘦的体质。以及想要改善自己的体质可以从益生菌和益生元入手。
大概就这些吧。
最后还是要谢谢作者大大以及译者大大,让我看到了这样一般轻松又科普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