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 读后感(3)篇

浮生六记
作者:沈复
本书是部自传体散文。作者沈复以简洁生动的文笔描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他的婚姻爱情生活、家庭变故、闲情逸趣、山水游记等。文章浑然天成,独树一帜,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独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性格气质和美学品位。读来有一种“乐而不淫,衰而不伤”的境界,深为后世文人所推崇。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1)篇

《秋风词》
唐 ·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一.闺房记乐

1.余饭后未饱,夜难寐,芸不忍,私下加粥,余躲房门偷吃粥,实为乐事,铭记于心。

2.芸初为新娘,新婚之夜,饮合卺后,并肩夜膳,芸娇羞而眠,世间美好时光,莫过于此

3.新婚分离三月,别后重聚,甚是欢喜,当是相思更多的一种别,别后的相见也会是喜悦更胜。

4. 与芸一起品读《战国策》 《庄子》 《唐诗宋词》 《楚辞》,说是红袖添香共读书也可,说是知己共辩论诗文也行。

5.芸道“世间反目多由戏起”,说出夫妻两人之间也需要有礼貌。其实“礼尚往来”,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想要别人怎么对你,你就要怎么对别人”,不仅仅适用于陌生人身上,也适用于亲人。

6.七夕赏月,月色颇佳,且夫妻情意浓。

7.中秋之夜,余、芸和小妹三人在沧浪亭游玩,欢笑声不断。

8.豆腐之论,余曰:“始恶而终好之,理之不可解也。”芸曰:“情之所钟,虽丑不嫌。”两人虽口味不同,但也是一种生活的小情趣。

9.与芸移居至米巷,取名“宾香阁”,后移居至“灌园”,可钓鱼,可登山观夕阳,联吟对句,还可以听邻居谈民间报应的事件,逍遥山水之间。

10.芸换装与余出游历险,尽显纯真自然。

二.闲情记趣

1.花草盆栽的养护,日常生活的闲情雅致。焚香有雅趣,插花也能找到奇妙的雅致。芸做花屏的方法和奇妙也有趣,两人虽在简陋之处,仍然有怡然乐趣可寻。

2. 品论诗画,余与和友人谈诗论画的过往。芸陪在一旁,她的贤惠、熨帖、可人跃然心间。

3.宴饮游乐,余与好友相约郊游时,芸为他们巧妙解决了饮食的问题。还有在生活中,妻子芸的各种心灵手巧。

三.坎坷记愁

1.余与芸生活吃紧,家父挥金如土,且芸被,父母怀疑讨厌,而余遇西人催债,父亲让他搬家,与青君骨肉分离。

2.父亲去世,回家奔丧,结果又被弟弟说不讲信义,又被迫离开大家庭,家产分文不取。

3.芸的身体几经折磨,生病不愈而亡,没多久儿子早夭。余甚是悲伤,痛苦,伤怀。

四.浪游记快

1.余十五岁随父亲出游,后跟随老师,到杭州学习。观赏了杭州的苏小墓、断桥、崇文书院等景点。

2.余回忆在奉贤读书时结交的好友鸿干,对他的不幸逝世,表示惋惜和悼念。又想起和好友一起游山玩水的各种情形,游记越是写得令人神往,越是让人觉得难得一知己,却如此早的去世,可惜,可惜。

3.余乘江山船,过富春江,到绩溪城,遇见了十二年一次的花果大会。从绩溪回来后,转做生意,结果赔本。

4.余和同乡三友游河观妓,“潮帮”“扬帮”的经历,并在扬帮与喜儿相识,喜儿很像芸,但余心里只有芸,遂与喜儿做朋友。

5.后游玩到岭南,历长江,到过皖城,登黄鹤楼,游赤壁,过潼关,上华阴……

五.中山记历

出使琉球途中的见闻,主要依照时间顺序分为四个阶段:出使前、途中、到达琉球、回归大陆。内容包括出使前对大船的描述,到达后对迎接礼仪、琉球护国寺、使馆、苑林、册封礼、官邸、集市、民居等的描述。

六.养生记道

芸去世以后,余开始了养生之路,在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都有所涉及,在他看来,养生其实是养心。


附录:

《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2)篇

在那个年代能够这样夫妻琴瑟和谐的还真少见,妻子知书达理,丈夫也痴情相待。古人写一本书来秀恩爱也真是有才啊。小时候相识,13岁便订婚,想必沈复对陈芸也是一见钟情,再加上她本身很有才华,且能和自己谈诗作乐,这样的女子不娶回家当妻子真是可惜了。18岁结婚,就开启了疯狂的虐狗模式,每天闲情雅致,饮酒作乐,过着神仙眷侣的日子,可惜三个月后,要出远门读书,要暂时分开,这可真的是苦了沈复了。出远门后也整日想着和陈芸在一起快乐的日子,不久先生看出他的苦楚,就批准他回家了,小别胜新欢,开心快乐的日子又开始了。陈芸不愧是一个贤惠的女子,什么都做得很周到,身为人妻也是很好的服侍丈夫,但是终究还是命太薄,心太窄,母亲去世,弟弟出走,因此忧郁患上咳血症。后又因憨园女被人夺去,病情加重,再加上得罪舅舅婆婆,心里一直忧郁放不下,最后便离开人世了。先不说当时的封建礼教给陈芸带来的种种压力,陈芸自己的心态也不好,碰到很多事情,苦恼自己,整日忧郁,又不愿影响丈夫,长期下来,心病加上身病就离开了。看到最后陈芸要离开对丈夫说的那些话,真是忧郁愁死了啊。在当时的封建环境下陈芸这样的女子已经是非常不错优秀的了,我们也不能过于要求她。她已经尽了做妻子的义务了。沈复呢,一直享受着妻子的好,还好是痴情男子,没有辜负对妻子的爱,在那个时代也已经是很好的丈夫了。但是终日沉浸在和妻子的闲情逸致中,也不太妥当吧。妻子离去,固然伤心,总结出什么“恩爱夫妻不到头,太恩爱了就不能白头偕老。”看来沈复的才学也不过如此,看问题看的比较浅薄。不过也不能怪他,那个封建礼教社会,谁会想得那么透彻呢?n后来父亲去世,又后悔自己没有尽孝,唉,整日和妻子游山玩水那个时候怎么没发现呢?发生了一系列变故,就想出家,逃避一切责任了。这样的沈复确实没有一点男子气概,没有一点责任心。现在想想,大多顾家的男子,事业心都不是很重。妻子在的时候,就想着每天和妻子在一起过着有趣的小日子。财务状况也是越来越糟,最后妻子离去,更是精神崩塌,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总得来说在当时的环境下,作为妻子,陈芸是最可爱的人,作为丈夫,沈复也算没有辜负妻子。恩爱的夫妻也应当这样,生活过得有趣,能够有话说,互相理解体谅对方。没有人的一生永远对,永远错,环境让我们迫不得已,性格也决定了我们的生活,有时候我们要得到一样东西,自然会失去另一些东西。珍惜身边的人,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问心无愧的过好当下的生活是最重要的!n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3)篇

想去听的人生第一场演唱会名字叫“浮生之旅”。与这部书一样,都用到了“浮生”这个词。

他们在巡回演出的海报上这样写道:

浮生”一词该怎么解释呢,是浮浮沉沉的生命,还是漂浮转而安稳的一生,抑或是浮生偷得半日闲的惬意,都是,也都不是。浮生该是依附于你,是风向随你,是昼夜在你手里,属于你的,任你浮想的一生。

人之生命便是一场路途,前路漫漫不能回头。总要走的,要来的,要遇见的,要失散的。有些行囊带不走,有些行囊丢不掉,所以这一生,也是“浮生之旅”。

文字是个好东西,借由它我们才能看到沈复的这部《浮生六记》,才能穿过历史的尘埃去一探数百年前一个古人的浮生之旅。

文言文做成的文章初读确实有些吃力,可慢慢读进去才发现原来文字竟可以精炼到如此的地步,短短几个字就能把人物、景物描写的透彻入里,鲜明生动。

不得不佩服沈复的文字功底。跟着他的文字了解到他的浮沉一生,有他对妻子的深沉感情,有对家庭亲情寡薄的无奈,也有对山物景色的独到见解。读起来让人时而羡慕,时而唏嘘,漂亮的文字。

人生果然若江河,时而湍急时而平缓,从不缺故事。没有永远有趣的日子,也没有永远悲惨的生活。若能做到不妄喜,不妄悲,知世事无常是人生常态,能坦然用平淡之心待之,浮浮沉沉中淡然过完这一生也未必不是喜事一桩。

这样的书值得多读几遍,并不是所有印成的铅字都能称作书。历经数百年仍能流传至今,甚至被称为小红楼梦必有它过人之处。有时翻一段文字出来,一个人慢慢通读下来,细细咀嚼,其意境之美,总觉言语难以表达。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