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爱,简单,纯粹,耐心,专心,专注,认真,坚持,恒心,沉静,淡泊……大概这就是这些老师傅们潜移默化展示给我们年轻一代人看的最好的匠人特质。太多人功利性太强而急于求成,可是这些在故宫里的人似乎几十年如一日,变成了历史的一部分,不骄不躁,徐徐缓缓地走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中。我想,我们的心需要一个像故宫这样的世外桃源去安放。不过事实可能是,心性决定了哪里是桃花源,可能处处都是,可能处处都不是。我们需要这本书去看不一样的人生,通过这些人的工作和追求去思索哪种状态才是自己最好的状态?你期待的自己是什么心性、什么模样?n不同的人口述,都会有一些相同的东西,毕竟做的工作相似,这是这本书的不足之处。其实出书人如果更用心,用更好的形式展示的话,应该能避免这个不足。这本书需要更加系统地完善描述刻画、归纳总结,而不应当成为简单的各人自述记录手册。时代在变化,故宫匠人的心态也在逐渐变化,我想有一天,这样的匠人精神和这些传统文化技艺都会消失吧。所以,非常感谢这群人,带给我们这样的人生故事,让我们有幸看到历史的传承。
我在故宫修文物读书笔记 第(2)篇匠人,这一特殊的人群,因其工作的特殊,他们都有着一种共通的特点,即做事专注钻一件,甚至说穷尽其一辈子去钻研一项手艺,特别是做故宫的文物修复者,除此以外还要忍受拥有高超手艺但却不能留下自己的任何功绩,因此他们还展示了他们身上的另一种特质,即人生的意义全部在于追求不断达到艺术上的极致,而并不在意与之能够带来的名利等物质。对我来讲,现阶段读这本书还是很适时的,因为确实,我也能感受现实社会中的追求成果的浮躁以及自己潜移默化的受到的影响。但也不能说读完了就彻底转变,去做像故宫修复大师那样完全去以追求某个事物的极致为人生目标,毕竟我不能否认我对于物质的追求心理。只能说,我的收获是,名利等物质收获其实只是能力,可能是艺术,知识,各方面的一种附带物,如果说想获得物质收获,那实际上应该将目标放在打磨自身水平之上,而完全不应该放在想得到的物质身上。当实力到了,物质收获会接踵而至,亲身经验。
静得下心,坐得下来,耐得住寂寞,文物历经沧桑却现丰厚底蕴,匠人历经岁月仍专注坚守,择一物,忠一生,择一事,终一生,历史厚重,而日常真实,日常即古今,点赞匠心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