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时23个小时28分钟读完此书,非常非常的喜爱,值得一看再看的一本书。因为和主人公唐戴斯有着相同的信仰,与他的思想有时候会产生许多共鸣。作为水手的唐戴斯和作为伯爵的唐戴斯前后判若两人,唐戴斯的蜕变,首先基于他对主的信仰,其次是他的善良与智慧,再次是他的求知欲,神甫用他的慧眼发掘了唐戴斯所有的内在,成就了读者喜欢的基督山伯爵。看这本书最大的感触不是基督山伯爵的复仇之路,而是对大仲马渊博学识的崇拜,全书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包括哲学家,历史学家,化学家,文学家,神学家,画家,音乐家,国王,神话人物,甚至囚徒......,这中间有我们熟知的,也有我们不太了解的,试想,完成这样一部巨著,大仲马先生是读了多少书呀,看书的同时,我一直在脑补各种知识,然后发现自己的知识好贫乏!书的前几章像老祖母在讲一个古老的故事,这个时候,每个人物都是平平常常的,无鲜明的个性,直到唐戴斯入狱,法官维吉尔这个人物开始凸显,接着是唐戴斯的狱中生活,渴望,希望,失望,对信仰的纠结,直到遇到神甫,开始翻转,厚积薄发,最终越狱,我最爱这部分内容,考验人性,隐忍与毅力并存。后面的复仇因为有了钱权,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事,读者想要的就是一个结果。基督山伯爵游走于上流社会,逐渐实施自己的复仇计划,然后你会发现,抛开复仇的主题,实际仇人们的家庭生活并不幸福,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出来混早晚都要还的,种什么因得什么果,所以基督山伯爵的复仇显然并不困难,当然,他必须得是基督山伯爵,如是唐戴斯,那就另当别论了。对于大仲马先生,我只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对于他的文笔,不敢造次的评论,因为我们的学识连他的一丁点都不及。
基督山伯爵 读书笔记 第(2)篇终于看完这本书了,首先仰天长笑三声再进入正题——
整本书大概是前半部分唐戴斯受难入狱、后半部分完美复仇的结构,前面剧情还算简单,人物也不复杂,后面看的时候我还特意返回去画了关系图,因为…看着看着就忘了[捂脸]但有人说这本书可以相比于红楼,我却不大认同,可能是翻译过来少了那种原汁原味,也可能是我个人喜好问题,红楼简直是我心中不能超越之最啊~
网文和名著最大的区别可能是意蕴与哲思吧。看时随处可见对圣经、古希腊神话等的引用,这些特定的用语给这部作品增添了不少色彩。然而,大仲马写这部巨作的重心很明显地可以看出来是在最后几章。基督山伯爵复仇尾声的迷茫与空虚,属于唐戴斯的自我反省与救赎,在结尾一句“等待和希望”中回归。人生那么长,快意恩仇是一部分,洒脱淡然是另一部分,扪心而问是否做得到伯爵这般…换个角度说,唐戴斯因为能干善良遭受嫉妒而被陷入狱,又因入狱认识神甫,而他的坚毅果敢也受到了神甫的馈赠,才有了一系列成功复仇的故事,所以到底是性格决定命运还是命运决定性格呢?处于困境之中的人千千万万,绝处逢生者有之,一蹶不振者亦有之。人生处一世,其道难两全,如果非要回答,我还是更相信自己吧,多修炼。
说说缺点,后半部分复仇略长,高潮在越狱,复仇阶段看得最热血沸腾的也就最后几章,很艰难地挺到了最后,先夸下自己[可爱],建议中途实在看不下去的时候翻翻网上是否有梗概吧,然后最后收网部分继续看下去,不然很容易半途而废……我的陋见,看看就好,哈哈~
基督山伯爵 读书笔记 第(3)篇是继穷查理宝典后的第二本大块头巨著,这书名熟悉到当你想到它的时候,浮现你眼前的是一本被翻到发黄的带着时代印记的书,这本书有一种魔力,打开了,就想一直看下去,本可以留到考完试慢慢回味的一本书,我却没能忍住,还是在考试前一天把心里的这个故事画了个圆满的句号。心随着大仲马的文字而动,有人说,这本书是我拜金主义的开端,是的,这本书确实有金钱铺垫出来的嫌疑。但是这本书给予我更多的是一颗心只有经历过绝望深渊的时候,才能换来永远包容稳如泰山的心态。这类人一方面代表了超凡的承受能力,一方面代表了豁达开阔的人生智慧,这样的品格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非常宝贵的呀^ ^ 。最后分享一段来自杨师傅的话 让生命赢得活力的并不是生命本身,而是死亡。正是死亡的潜伏,让生命跃然而起。意识到自身背靠痛苦,面朝蓝色虚空,挣扎,挚爱,向善,并充满远景。这本书手打五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