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蚂蚁金服:科技金融独角兽的崛起读书笔记(3)篇

蚂蚁金服:科技金融独角兽的崛起
作者:由曦
在中国,支付宝(其母公司为蚂蚁金服)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我们在用手机扫码支付,或者用余额宝理财的时候,一定会和支付宝发生关系。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支付宝的母公司叫作“蚂蚁金服”。蚂蚁金服不仅有支付宝,还有余额宝、网商银行、芝麻信用等一系列产品和服务。成立于2004年、起始于支付宝的蚂蚁金服集团,如今已经是全球估值最高的科技金融企业。然而,在成立之初,它只是网店的结算部门,员工只有区区几人,记账用的是简单的电子表格。短短十几年中,它从支付领域起步,进入金融行业,并用数据和技术改变了中国金融业的面貌。《蚂蚁金服》全景式地描述了蚂蚁金服创业的关键历程,记录了马云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四次关键性的表态,记录了彭蕾带领公司回归用户价值导向的“骆驼大会”,记录了支付宝在技术上的重要突破,记录了虚拟账户、快捷支付、余额宝诞生的坎坷经历,记录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ALLIN无线之役,记录了公司全球化的最新进展......正是这些关键性的产品和创新,奠定了蚂蚁金服今天的江湖地位。除了描述重要的人物和事件,《蚂蚁金服》还首次翔实地披露了蚂蚁金服在组织管理和企业价值观塑造上的具体做法,强大的价值观和优秀的人力资源体系,构成了蚂蚁金服不断前行的独特驱动力。蚂蚁金服的成长之路,是中国科技金融企业成长的缩影。《蚂蚁金服》既是一部跌宕起伏的科技金融企业成长史,也包含大量可资借鉴的创业思想、商业理念、企业文化、运作模式和用人之道等。
蚂蚁金服:科技金融独角兽的崛起读书笔记 第(1)篇

《蚂蚁金服:科技金融独角兽的崛起》由曦

文|瑢蝌蚪

看故事一样把书看完了,看完之后就感觉阿里好厉害好厉害啊,不论是领导层还是技术团队,还是他们发展过程中的战略制定,都好厉害好牛逼啊!

————正经的分割线————

近阶段是各大企业秋招的时间,这好像跟我这个刚毕业的非应届生没啥关系,但还是想了解一下这些大企业之所以成为大企业的原因,包括BAT是啥我也是最近才知道的。感觉大学喂了狗,亏我还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进一步暴露了我的孤陋寡闻。此时刚好看到本书,标题和封面都深深吸引了我。

看本书可以了解阿里系的发展史,其中包括了淘宝网、支付宝、蚂蚁金服、网商银行等等的发展历程。蚂蚁金服源于支付宝,支付宝又是依托淘宝网而生,之后不断发展壮大,所以故事的开头是从淘宝网说起的。

淘宝网的诞生,拓宽了商户的销售渠道,消费者也多了一条买东西的途径,可是在最开始的时候,买家向卖家支付货款并不方便,除了转款渠道的问题,还有互相之间的信任问题,买家对卖家不放心,卖家对买家也不信任,于是担保交易的方式便出现了,支付宝应运而生,成为了淘宝网的一个结算部门。以此为起点,支付宝之后从淘宝网独立出来,一路高歌猛进,成为如今家喻户晓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并在多年数据沉淀的基础之上,蚂蚁金服诞生了……

有人说本书的作者对蚂蚁金服的描述美化太多,有点“马后炮”的意思,毕竟描述的对象是这么一个成功的企业,成王败寇,你成功了你说什么都对。但在我看来,本书也有对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的描写啊,只不过这些困难都一步步地被解决了,其中的艰苦也只有阿里的团队自己知道。所有打不死阿里的都使阿里更加强大,且不说作者美化了多少,起码这种不断进取、一路披荆斩棘的精神是值得所有人乃至所有企业学习的。

书中谈到了它们的的企业文化,比如完成业务量时的“裸奔庆祝”,头脑风暴“三板斧”,“闭关”等等,都让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人激情澎湃,为企业的发展奋斗不止。员工们一个个像打了鸡血一样工作,加班熬夜都成了常态,这些行业精英的努力程度这让我想到了一句鸡汤文:

最可怕的不是你不够聪明,而是比你聪明的人居然比你还努力。

这种高强度的工作之下,压力是不言而喻的,但想要在互联网这个“快鱼吃慢鱼”的领域保持领先优势,不拼不行。

贯穿全书的还有企业用人和管理上的描述,可圈可点之处颇多,重点人才的引进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引进了外企人才吴杰连,不久支付宝就进入了外卡收单免密支付时代,更切合国外用户的使用习惯;引入曾在金融系统工作的俞胜法,这个年纪不小的新员工对网商银行的成立付出了不少精力。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就不一一举例了。

最后说说名字,淘宝网、阿里巴巴、支付宝、蚂蚁金服……我感觉它们不是单独成为个体的,如果用表示集合的文氏图来表示的话,它们之间是有重叠部分的。在读本书之前就一直对搞不清些名称之间的关系,读完本书之后稍微捋清了一点它们之间的关系,但还是混乱,看我前文的描述主体就知道,一会儿支付宝一会儿蚂蚁金服一会儿又阿里……也许可以说它们是同一个娘胎里生出来的连体婴吧?

读完,让我对这个与我们生活联系紧密的企业有了更多的了解。

蚂蚁金服:科技金融独角兽的崛起读书笔记 第(2)篇

有幸参与了一家互联网金融类公司的初创发育,再回来看看老大哥蚂蚁金服的发展轨迹,从中感受良多。1,软件工具化是迟早会被取代的,需要不断创新,增加使用场景,增加客户粘性和活跃度n2,风控和HR的作用在生存周期以月来计算的互联网公司里起到了支柱和神经的作用n3,稳平快是发展诀窍,管理中更注重创新和抗压能力n4,大数据和运算能力才是互联网公司的最重要资源,其作用不亚于资本n5,互联网公司切勿以传统行业的方式来运营,参考后来几张中对管理者和员工的要求n还有许多感悟不得一一分享,收获满满心里十分庆幸看到了一个巨人是如何摸爬滚打过来的,站在巨人肩膀上视角果然不一样。从作品的角度来说,作者的叙事能力强,逻辑清晰,有化繁为简的能力,更难能可贵的是保持了客观严谨的态度,也感谢蚂蚁金服让作者保持了第三方的视角,让读者看到透彻,是非都是宝贵的经验。正如作者开头说的“在这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我保证这本书是值得你的时间的” ,果然如是。第一次给了五星。

蚂蚁金服:科技金融独角兽的崛起读书笔记 第(3)篇

创业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赛跑。读这本书,开始是想学习蚂蚁金服的成功经验,后来发现它可以成为每个创业者的精神火炬。在这个冰封万物的资本寒冬里,看到“第二天就到客户身边去”、“300人在一间会议室里闭关”、“只要给我一个政策,那就是允许我们试”……脑海里只有一个声音反复回荡:

人生每一寸时刻都应该有它高尚的目的。

#推荐阅读方法#

一星:不推荐

二星:随便翻翻

三星:略读,不需刻意记录

四星:逐字速读,记笔记提取全部要点备查,无需再次阅读

五星:逐字精读,确定理解一句再看下一句,记录较详细的笔记,随时写下感想与疑问,建议读两遍或经常翻阅笔记、进行关联阅读并与人讨论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