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看是高三,那晚上完晚自习早早上了床,借着手机微弱的光看完整本,有太多的不理解:为什么孙悟空已经不是五百年前的孙悟空;为什么猪八戒宁愿忍受思念的痛苦也不愿意吞下药丸;为什么沙僧一直固执的要拼好琉璃盏;为什么唐僧一心追求的大道偏要与如来背驰……
这是第二次看,也会是最后一次了。《悟空传》不讲理想,不讲热血,不讲爱情,不讲权威,不讲道法,不讲坚持,不讲超脱于万物存在的道,它只讲我自己,只讲一切与自己有关事,这是我自己的道。
高三面对高考,能清楚感觉到我们所有人都在一条摇摇晃晃的木桥,这高考真是可恨,就像如来,凭何要将一切握在自己手中。这万千世界,我何处去不得,为什么要同几百万人去争一个结果。平时隐藏的压力,不解,以及愤怒只有在深夜一个人被子里偷偷抹泪。我不是大圣,我只是一个平凡的高三生,我的人生从出生那刻起就有了限制,有了条条框框。
我有家人,渐渐的,有了朋友,慢慢的,有了理想。我要当科学家,要赚好多好多的钱,别人对你冷眼相看:别做梦了,就你。于是我尝试着否定感于梦想的自己,就像五百年后的悟空,我让自己融入周围环境,一旦发现自己和大众有什么差异,就拼命去纠正,心里想着:怎么会,我明明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没有做到趋同。就像被硬性教育框了12年大学突然要求你创新,很可笑吧!就像广电总局发布的《规则》却又要求影视作品走创新化,差异化,可笑吧!你拿链子拴着一条狗它能跑多远。
这三年,变了很多,一如大圣,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明白,过去的就是过去了,你再撞的头破血流也改变不了什么。像白晶晶,阿瑶,紫霞,她们喜欢的悟空,已经过去了,等不到了。有人会走出你的生活,也有人会进入。这就像是流动的细胞壁,交际圈永远处于鲜活状态。可能某个夜晚,你会看着天边的紫霞,突然没来由的想起一个人,想起你们过去做过的事。当你想要挽回的时候却悲哀的发现这个人早就已经淡出你的生活了,于是你会哭,会感到无奈,活了这么多年,果然时间会冲散一切吗?拼命抓着那么多东西不放果然都会随波逐流吗?
当你意识到这个世界不属于你,你便真的长大了。是啊,当孙悟空意识到这个世界终究有它的一套秩序:神仙只能高高在上,将不同于他们的物种定义为“妖怪”。他对这个世界感到无奈却又没法改变,这种滋味真的不好受吧。我以前以为我可以做到任何事,我有远大的理想,每当我感到失落,想哭的时候就抬头看天,天真大真蓝啊。我没有直视它的勇气,我偶尔想像我这样无关紧要的人即使死了估计也没人知道吧,一想到这一点,我就觉得,我这一生只有一次,它必须只能属于我自己,过得再自我一点没有什么不对。
十年前你问我一个梦想,我会说我要上北京大学,我要看好多书,去好多地方,和喜欢的人过一辈子。现在问我,我会前瞻后顾:北大果然太遥远吗?书果然看不完吗?喜欢的人果然就能真正在一起被认可吗?考虑的因素多了,别人说你成熟了,懂得追求平淡了。其实只是懦弱了,顾虑太多,牵绊太多,理由借口太多。这不是一种消极,只是对于现实的无可奈何吧。
《海边的曼彻斯特》看得我很压抑,透不过气,只是因为它刻画的是我们生活的真实状态。生活永远不会像其他电影那样:几经颠簸你爱的人仍在原地等你;你努力做一件事就会成功;你的兄弟永远会陪着你经历人生的起起落落;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情打打杀杀……不是电影不真实,只是电影就是以那个人为主角,当然会有一种全世界都绕着他转的感觉。但回归现实,谁也不是英雄,谁也不是悟空,我们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也都是别人生活的配角。认识到这一点是多么的无奈啊,又不得不去接受,你只能按照自己的心意去活。很喜欢《海边的曼彻斯特》的一句影评:你们都随春天去,留着我在过去的回忆里又丧又美丽。
我就是不愿意与过去何解,就是不愿意抛下阴霾追求阳光,就是不愿意与过去的人和事一笔勾销……不是我消极,只是我意识到只有拥有过去,我才是完整的我,独立的我。
写到现在也不知道我写了什么,算是牢骚吧!写的不好你也不要批评,你看我已经这么失落了,还忍心让我更失落吗?哈哈。我在《悟空传》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今年19,但思考问题的方式现实得可怕,多想幼稚一次,我也希望穿着开裆裤能在田野里奔跑,放任一切事物自由生长。
会有人,一定会有人指着我:你看那个傻逼,这么大了还穿开裆裤呢?是啊,我终于是傻逼了,承认也不需要多大的勇气嘛。我终于是傻逼了,我终于按照自己的心意不顾及他人的看法活了一次。我仍然不能捅破天,仍然不能颤抖地,但我遵从自己的心,少有的“活”了一次。
遇到喜欢的人,想要的事,你一定要全力以赴的去追。因为你不知道这个人,那个事在你一回首,一犹豫的瞬间还在不在。
要做飞蛾,不顾一切的扑向光和热,全心去爱,全力去追。那些拼尽全力的人不傻,那些不留余地的人更不傻。他们看得更透,生命就一次,一定不要让自己留有遗憾。即使头破血流、粉身碎骨,那也是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
我相信,世界仍然属于我。因为只要有光,我就会看到手上的光纹流转,经久不灭……
悟空传(典藏纪念版)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2)篇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我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若天压我,劈开那天,若地拘我,踏碎那地,我等生来自由身,谁敢高高在上?”
我有一个梦,我想我飞起时,那天也让开路,我入海时,水也分成两边,众神诸仙,见我也称兄弟,无忧无虑,天下再无可拘我之物,再无可管我之人,再无我到不了之处,再无我做不成之事,再无我战不胜之物。
我们的齐天大圣,那个叫嚣着“若天压我,劈开那天,若地拘我,踏碎那地,我等生来自由身,谁敢高高在上?”的孙悟空是何等的不可一世,他是所有人心目中的英雄,连神佛都惧他。在现实中的也会唏嘘无奈,何况我们这些凡人。一生短暂,为什么不让每天充满意义?为什么要把生活过得那么糙?
天地何用?不能席被,风月何用?不能饮食。纤尘何用?万物其中,变化何用?道法自成。面壁何用?不见滔滔,棒喝何用?一头大包。生我何用?不能欢笑,灭我何用,不减狂骄。从何而来?同生世上,齐乐而歌,行遍大道。万里千里,总找不到,不如与我,相逢一笑。芒鞋斗笠千年走,万古长空一朝游,踏歌而行者,物我两忘间。自在逍遥……
“也许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以为这田地都是为他一个人而存在的,当他发现自己错的时候,他便开始长大。”
即使知道前路万难,还是要试着去反抗,去耐受非议与寂寞;
即使不被理解,也要保有心目中最初的梦想,不要在不知不觉间,成为最不想成为的那类人。
乘风破万里浪,战胜心中的恐惧,挣脱一切羁绊,自由翱翔九重天,傲视天下又何妨?自在逍遥,乐活一生。
《悟空传》句句禅理,篇篇扎心。从生到死,我们又何尝不是在西游?你是愿意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还是愿意九九八十一难充满斗志?我想,哪怕是如烟花般绚烂短暂,也总好过心死的漫长。
悟空传(典藏纪念版)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3)篇一直很控制看小说,因为受到工作生活的原因,每天只是用碎片时间读书,对于小说很怕入迷后会占用正事的时间看书。无意中读了悟空传,入坑,与其说小说,更像哲学散文。对于悟空传如果你说看了一遍,我敢说你不算看过。一刷看皮相,二刷看筋骨,三刷才能看到灵魂。对待命运的反抗,对待不公平的世道,对待所谓天命的奋力挣扎,对待爱情的执着,这就是我们都向往的青春的热血,也是我们喜欢这本书的原因。听说翻拍电影,很怀疑是否能拍出心目中的悟空传,因为本书由几条时间线的穿插,意识流形态风格,哲学思考比较多,故事性并不强。如果拍电视剧是不可能的,90分钟的电影说一个简单的故事倒也还凑合。可是看完电影,如果说不叫《悟空传》的话,我是给及格的。颜值高,特效也不错,但是故事跟悟空传并没有关系,甚至跟西游记都没什么关系。只是拿大IP蹭热点,根本就是两个独立的故事。结尾出来的经典: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 ;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 ;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 ;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其实还蛮尴尬的,为了凑时间加进去的吧。心中关于西游的翻拍第一名,始终还是《大圣归来》。世恶道险n终究难逃n梦醒太晚n这一棒n早已灰飞烟灭……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