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3)篇

如何阅读一本书
作者:轻阅读编写组
读懂一本书,精于一件事,好方法比努力更重要。这是一本可靠的阅读技巧训练手册!每天8分钟,让你读得快、记得牢、学得透。林语堂、余秋雨、周国平倾情推荐你学会阅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第(1)篇

这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工具书。

总结一下我的收获:

1.读书四问,助我更加系统的把我所读之书的内容,读完每一章都可以进行一次。

2.速读技巧,强调以大脑的组织能力来补浏览快速的损失,这一点对我其他许多方面都有帮助,我们应该更加信任自己的大脑与智商,对什么问题理解了就是理解了,不必深究死磕,妄自菲薄或怀疑自己而去无端反复。

3.兴趣至上,没有兴趣的驱动,读一本书无疑是在浪费生命,因为没办法全身心地投入。这种意识涣散的状态还可能从读书时蔓延到日常生活里,会造成学习生活中的更大困扰。读书,不只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锻炼自我专注力的过程。

4.注重实践,不要想太多的假大空的东西。读书是为了塑造思想,但塑造思想也是为了让我们生活得更好,一切的阅读只是为了提升自己而使生活更容易。不要以为崇高理想能给自己带来什么,脚踏实地才能走得更远。成年人的世界十分现实,例如爱情,小孩子才会玩感动,成年人的切入点必定是诱惑,我们大可以把读书看做是一种投资,能帮你赚大钱的那种,相信这样。必能使阅读更加吸引人。

5.杠杆原理以及二八定律,有句话说:“不怕别人比你优秀,就怕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我认为这句话应该这样讲:“不怕别人比你更优秀,就怕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有方法地努力”。读书有方法,做人也是这样,寻求捷径,找寻支点,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都存在机会,完全可以以两成的功夫,去换八成的收益,只要“眼神”好,对关键点发力,我们可以撬起整个生命。

6.勤奋是一种态度,不是一种方法。一定要尽量客观地认识世界,有些误解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只有勇于革新者,才能日日进步,天天提高。

7.输入是为了输出,所学必有用,无用何必学。读完一本书一定要从中汲取到对自己有益的东西,如果没有,就必须严格总结此次阅读的错漏在哪里,不然今后的阅读都会是只一个动作,而非行为。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第(2)篇

阅读,不能以数量取胜,一本书如果只是匆匆读过,没有咀嚼书中的意思,没有欣赏精彩的段落,获得阅读的享受和乐趣,也没有自己的思考,并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那么,读再多的书,也不会有多少收获和长进。

本书中有一些比较实用的方法值得学习,比如:3W1H中的why,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你的阅读,目的性越明确,收获就越多。what,读什么书?书的选择也很重要,有营养的书要多读,没营养的书尽量少读,只可作为放松大脑的方式偶尔读之,当然,有没有营养是要根据自身体验来自行分辨。又如:读书四问:1、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2、作者的主旨是什么?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4、这本书对我有什么用?这四问基本上贯穿整本书,任何阅读方法都用得到。

阅读的同时要动笔,写下自己的想法和评论,即所谓的输出。坚持阅读很多年,以前看纸质书,都只是看而已,从来不写批注,顶多是摘抄一点喜欢的句子段落,所以一直觉得收获不大,自从遇到微读,向很多书友学习,慢慢开始写下自己那一刻的感想,每读完一本书,尽可能要求自己写一篇读后感。虽然刚开始时常常词穷,不知道怎么写下去,但我相信通过练习,我会越来越熟练。

如何才叫高效的阅读了一本书?那就是要思考和应用。写感想、写书评、写主要内容段落大意、写提纲、拆书,都是思考的表现。阅读时,不断提问,除了总结大意和主旨外,还可以分析文章的结构、表现手法、塑造人物方法、作者的思维方式等等,甚至还可以设想,如果我来写这本书,会怎样去写?通过这样的深入思考,才能把书中的变成自己的。理论结合实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用所读到的理论来进行实践,通过实践来让自己越来越优秀,或者通过学习和思考改变自己的观念和处事方法,这就是高效的阅读。

书中还介绍了阅读速度的训练,有条件的话可以按照方法练习,以提高阅读效率,可以结合快速理解来训练。一目数行的速读,如果只是追求速度,而没有理解和思考,那还不如慢慢的细嚼慢咽。个人觉得,阅读速度,视个体情况而定,不必纠结,若有强烈需要,可以花时间花精力去专门练习。

整本书写得比较全面具体,从层次、速度、文体各个方面介绍了阅读的方法,也深入的讲了每种方法的实际运用,还是值得学习和实践的。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第(3)篇

《如何阅读一本书》

读书三问(from《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

1.为什么看这本书?

目前自己看书很杂,没有系统性,看得多,收获少,想学习如何通过系统化阅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2.这本书讲了些什么?

详见下文读书笔记。

3.这本书对我有什么影响?

主题阅读就是系统化阅读,值得关注,但是这本书总体写得很杂,选择性阅读吸收吧。

读书笔记:

1.书本分类

“主食”:对职业,生活,生理,心理等有指导价值,如专业书籍,政治经济历史类

“美食”:科学艺术哲学文学等满足思想需求,陶冶情操的书籍

“果蔬”:各类工具书,指导实操,比如这本

“甜点”:消遣娱乐放松的书籍,比如网络小说,漫画等

2.阅读方法

基础阅读:认字型阅读,小孩子读书常用

检视阅读:查看目录,大纲,理解书籍大致内容,挑书的时候适用

分析阅读:深入阅读,最好带着问题读,解答自己的疑问

主题阅读:写综述应该就是这种(论文狗的痛T_T),最专业也最费神。“主食”一定要进行主题阅读!

3.主题阅读

个人比较关注主题阅读,流程如下:

根据个人兴趣确定主题→列出详尽书单→检视阅读筛选书单→围绕主题进行精读

(1)兴趣驱动

没有足够的好奇心去探寻某一主题的奥秘,就很容易被相关书籍吸引,然后跑偏,忘了自己最初的阅读目的。

(2)主题为王

既然要进行主题阅读,就要围绕某一个主题深度阅读,才能形成相关知识体系,有自己的认知。很多书同样是好书,但跟主题不契合,暂搁置一旁。

(3)构建理解体系

不要先入为主,被书单的第一本书里的观点牵着鼻子走,要站在上层把控整个格局,用自己的语言理解书中的内容,为我所用。

(4)实践出真知

有相关经历能更快更好地理解书中某些内容,反之,接受了某一观点,还要实践才能记牢。

4.杠杆阅读法

遵循2/8原则,阅读与自己需求匹配的20%的内容,满足自己80%的需求,最大化读书效用,适合对商业书籍进行主题阅读。

总结:藏书千本不如读书一本,兴趣驱动,按需阅读,与人分享,与作者对话,岂不乐哉~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