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恋情的终结 读书笔记(3)篇

恋情的终结
作者:格雷厄姆·格林
21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传奇大师,被誉为诺贝尔文学奖无冕之王!格雷厄姆·格林备受推崇的代表作,也是极具自传性质的小说。这本书里有狂热的爱、狂热的恨、狂热的猜疑、狂热的嫉妒、狂热的信仰,有爱情中所有狂热的情感。关于爱情,我又想起了你……二战期间的英国伦敦,作家莫里斯爱上公务员亨利的妻子萨拉。一次意外事件导致萨拉不辞而别,莫里斯在恨和嫉妒中度过了两年。两年后,他们再次相遇,当初那段感情中炙热的爱、恨、猜疑、嫉妒、信仰,再度折磨着莫里斯……
恋情的终结 读书笔记 第(1)篇

情这两个字,牵扯出很多文中人物的看法,她是小说的中心。这个女人的许多情人也让作者心生嫉妒,这嫉妒折磨着他,使他痛苦,但是好歹并没有让这个人走向毁灭。不仅写恋情,还写了女主的日记和女主的葬礼,写日记方面可以展示出另一个不同的角度。但是有可能是作者没有其他情节可写了,最后让女主死了。可是作者的恋情并没有终结,女主死了,可是她的情人们还在,这足够让他嫉妒和生恨的了。除非作者摆脱这种负面情绪,否则恋情就没有终结的时候。

这本书是读客推荐的,本以为是非常曲折婉转的故事,但是就如有些读者说的一样絮絮叨叨,跟流水账一样。情节人物不多,但是人物内心话很多,大多东扯西扯,对作家来说就是丰富文章内容了。虽然说写进这么多延伸的东西并不容易,作者功底也不错,但跟主题又有多大关系。有些书可以营销但是不要过了头,不然抱有很高的期望去看的话,很容易跌入谷底。

也或许我的看法是错的,因为每个人的欣赏能力是不同的,有的人就喜欢这种带点虐虐的纠缠不断的小说。但是就目前我的经历和阅历,是不看好的。也许当我有天有了主人翁的心态,或许就可以体会。

这篇小说是“小三的文章”。有读者会赞美这恋情,说作者始终如一、专一不二,和萨拉天生一对。但在我们传统的道德观念里,出轨就该被鄙视,小三永远是小三。可是作者总让我觉得,在战争的年代里,西方人有情人很正常(《命运的内核》),如果心存愧疚,那就去祷告好了。他们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所以当难以承受某件事的时候,交给上帝吧。中国人可没有什么统一信仰,有的是待戳的脊梁骨。

恋情的终结 读书笔记 第(2)篇

太宰治在《人间失格》里说,“懦弱是一种罪过。”那么萨拉在逃避这当儿,大约是罪大恶极的。目睹了母亲的失败婚姻和童年生活的颠簸,萨拉依赖于亨利给予的稳定的婚姻和优渥的物质生活。但她又无法爱上亨利。因为她爱上了与她截然不同的莫里斯。

     莫里斯是什么样儿的?他是爱情里那个理智又最不理智的人。理智是他会审视他对萨拉的爱情到底有多深,不理智是他嫉妒与萨拉交好的其他非自己的人。然而这是爱情里人们该有的样子。未参与过的关于你的过去,我会嫉妒。将来我或许不能参与的关于你的未来,我会嫉妒。倘若,你不嫉妒我的,我还会生气。我们就是这样一群俗气的人。

     但俗气有什么不好?俗气说明莫里斯热爱生活。萨拉为什么会选择以那样可笑的方式来结束她和莫里斯的爱情?因为她不会如何专注地去爱一个人,她也不会爱自己,她找不到令自己开心的方式。所以她去寻找信仰。然而信仰来源于生活,没有空荡荡的信仰。如果没有生活,天主救不了任何人。

   如果我能说出来我有多爱你,那么我对你的爱是在渐渐消失的。只有当我不知道我到底有多爱你时,我才十分爱你。

恋情的终结 读书笔记 第(3)篇

《恋情的终结》(The End of the Affair)是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以自己的一段经历为蓝本婚外情小说。

二战期间的伦敦,作家莫里斯和公务员的妻子萨拉被飞来的炮弹中断的了一段婚外恋情。萨拉不辞而别,莫里斯不知就里,妒恨交加地度过了两年。与萨拉丈夫的不期而遇让他怀疑萨拉另有新欢,莫里斯请私人侦探调查,结果从萨拉的日记中得知实情。追悔之余,他提出要和萨拉私奔,开始新生活。萨拉没有答应他,她带着无望的爱,在孤单中死去。

小说里嫉妒的情人,无能的丈夫,神秘的妻子,这样的三角关系看起来似乎颇为老套,但与一般的爱情小说不同,这部小说并非仅仅讲述红尘中的男女之情,而是深层次的探讨人性,宗教,救赎。

没有经历过内心深刻痛苦的,不会去寻找信仰。萨拉的痛苦来源于她的爱情,准确地说,是她以为的爱情。她向宗教寻求救赎却被神父误导。恋情的终结只剩下一条路了- 又一个走进《窄门》的灵魂。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