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3)篇

活出生命的意义
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
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过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辽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仍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驾照。一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这本书曾经感动千千万万的人,它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具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第(1)篇

文/阿唐胞苷

余华说:“写作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那么,活着本身又是什么呢?

“活着本身”就是一个人“活过”。也就是说,真正活过的人一定有他坚信的和在意的某种东西。维多克·弗兰克尔就是这样的人。

维多克·弗兰克尔是位精神病学家,更是著名的心理学家,而他令人称叹的身份则是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幸存者。他在遭受和经历过那炼狱般的痛苦后,将自己的经历和学术相结合,开创了心理治疗的意义疗法,目的是帮助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动力和意义,这也是《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的核心内容。

《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是弗兰克尔以自身经历的真实感受来描述那泯灭人性的集中营生活,后半部分从意义疗法的角度来阐释人们应该如何对抗心灵的折磨和身体的摧残,以及如何活出有责任,有意义的生命。这本书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并成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图书”之一。直到今天,这部作品被翻译成24种语言,销售已达1200万册。

集中营中的绝境,人仍然可以拥有自由;意义疗法的创立,给人们找到生命意义的途径;生活不易,我们要活出负责人的人生,这就是这本书的重要内容。

1.集中营的经历,风雨中抱紧自由

弗兰克尔作为集中营的囚徒,以内心的真实反应为视角,讲述了囚徒们的各种经历。就像香港beyond乐队那首《光辉岁月》歌词所见证的,“风雨中抱紧自由,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自信可改变未来,问谁又能做到……”

从自己成为囚徒开始,弗兰克尔和其他囚徒们一样,也是经历了恐惧阶段、适应阶段,以及解放阶段。当运送他们的火车停靠在“奥斯维辛”这个站牌,刹那间,每个人都极度惊恐,心跳骤停。

在那个让人绝望的处境中,几乎所有人都想过自杀,但自杀没有任何意义。因而,弗兰克尔经过恐惧后,不再害怕死亡,而是要学习活下来的方法,那也是唯一办法,即看上去能干活。这样,他就每天刮脸,显出红润和年轻的脸色,挺直腰板站立,干活时精神抖擞。

当经历绝望和恐惧后,囚徒们开始冷漠,变得麻木,但同时又渴望着自由。在这阶段,弗兰克尔找到对他更为重要的东西,也就是囚徒们心中那最在意的和坚信的东西——活下去的理由。

他每天尽力保持清醒的头脑,重新构思着丢掉的手稿内容,亦或在纸片上写下一些关键词,以为“未来”所用。同时,他把对妻子的怀念和爱作为活下去的动力。就像尼采说的:“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风雨中,我们仍能拥有自由。因为我们有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还有想成为什么样人的自由;更有使生活变得有目的和有意义的自由。这就是一种自我内在和精神的自由,更是一种真正的内在升华。

当熬过艰难时刻,面对被释放时的境况时,囚徒们反倒紧张起来,这样的紧张夹杂着激动和兴奋,也蕴含着难以置信和不可思议。紧张过后,囚徒们等来了内心的彻底放松,但这种放松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让人不敢相信周围的现实和自己的真实状态。

从当囚徒们走出集中营的大门,新的生活便开启了,而这样的新生活并没有给这些自由人带来自由和快乐,因为他们需要重新慢慢恢复那已经丧失的感受快乐的能力。

同时,他们还要逐渐适应和恢复重新作为人后的各种能力,特别是心理承受能力。有些人会变得易怒和暴躁,甚至会报复社会;有的人会抑郁沉浸,无法适应社会;有的人重新走向社会,并用自己所能帮助他人,弗兰克尔就是这样的人。

2.通过意义疗法,找到生命的意义

弗兰克尔用自身的经历和所学,创立了可以改变人生的意义疗法。它是心理疗法的第三个维也纳学派(其他两个学派是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和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主要探索人类存在的意义,以及对这种意义的追求。这种意义疗法并不仅仅限于将患者的活动限制在个人潜意识中的本能事实,还会关注存在的意义和对意义的追求,它着眼于未来。

集中营的经历,让弗兰克尔更加清楚,积极态度,自由选择是多么重要。因为积极态度既可使人经受痛苦和挫折,也会让人备感欢乐和满足。自由选择,这给人带来希望。对此,他提供追寻生命意义的三种途径:

1)从事某种事业或创立某项工作。人献身于所爱的工作或投身于某种事业,以实现自己的价值,进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就像日本经营界的传奇人物稻盛和夫,就把自己从事的事业作为活着的意义。

2)用心面对某个人或体验某种事情。这种体验可以是爱,也可以是真善美。弗兰克尔之所以能熬过集中营的非人生活,就是把自己对妻子爱和思念作为活下去的动力。

3)为了应对不可避免的苦难,所采取的积极态度。态度决定心态和行动,当那些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苦难事实摆在面前时,如何应对,以及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应对,直接决定最后的结果。弗兰克尔用自己的积极态度,选择“接受”这一不可改变的事实,最后活出了自己。正如他说的:“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仍然对生活说‘是’”。因为生命的意义就包含着不可避免之痛苦的潜在意义。

因此,每个人都可以活出自己独特的使命和他人无法替代的生命意义。

3.我们要活出负责任的人生

弗兰克尔阐释的生命意义,是从其特殊性来探讨的,并不是从其普遍性。因为在他看来,特定时刻,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意义。

同时,他说的苦难也不是生命意义的必需品。因为他认为,如果苦难是可以避免的,那么消除它的原因便是有意义的事,因为遭受不必要的痛苦就等于自虐。

现代社会的巨大变化,价值崩溃和道德堕落的现象层出不穷,使得一部分人丧失了自我,找不到活着的意义,“如何活”,“为什么活”正是迷茫中的人们在不断探寻的问题。

1)做好时间管理,以应对生命的短暂。

不辜负生命,认认真真“活过”,是我们为人的责任,而用好时间是我们的途径。因为我们的时间和专注力放在哪里,成长和收获就在哪里。时间的不可逆性和生命的有限性,就是要求我们对自己的时间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正如乔布斯就把“记住你即将死去”这句话作为自己人生最重要的箴言。

2.敢于试错,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事业。

活着,并不是无所事事的“等待”过程,而是要做些什么,经历些什么,那才是收获。更重要的是,我们不应一味抱怨生活的不如意,而是要在不断试错中找到自己真正有价值和在意的人生目标,并愿意为之努力和付出,也就是那个等着自己去完成的潜在意义的召唤。就像李嘉诚致辞汕头大学毕业生的“愿力人生”——找到那个属于自己的真正愿望,并为之奋斗和拼搏,让自己充满力量。

3.做好当下,着眼未来。

尽力做好手边能做好的事,是应对焦虑和迷茫最好的方法,这就是做好当下。做好当下是为了迎接未来,未来中有我们的梦想和希望,更有对生命的敬畏和活着的意义。着眼未来,我们要知道未来的方向,并根据自身的经验和精力去行动、思考和评估,这里有耐心、毅力和时间的力量。当然,更需要我们超强的行动力和坚定的信念。就像弗兰克尔,他心中有未来,且做好当下,最后用行动成就了他生命的意义。

这本书的内容虽然有些极端,但其中蕴含的意义适用于我们每个人,是时候好好思考“我们该如何活着”这样的问题了,这是审视自身、觉察自身,更是活出自己。

这是一本可以让我们一口气读完的书籍,内容平实但勾人心玄,且情节感人至深,我们无法真正体会集中营中的地狱生活,但可以感受那令人窒息的生存状态。如果你是一个迷茫不知走向何处,亦或是消沉不知做什么,再或是遇到挫折无法走出困境的人,这本《活出生命的意义》绝对是一剂良药,且药效持久。

本文完

感谢您的阅读

欢迎关注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第(2)篇

很好的一本书。

      决定要读这本书,还是源于偶然对作者的了解。说他在67岁的时候领到了飞行员驾驶证,在80岁的时候登上了阿尔卑斯山,最重要的前提是,在他37-40岁的这几年里,他被纳粹逮捕,关在了臭名昭著的奥斯维辛集中营里。试问有多少和他前半生有着相同经历的人,根本都没能看到自己人生中67岁时的太阳。

      本书传递给读者最重要信息,也是本书的主旨,我认为是作者的经历带给我们的启发,作者通过描述他在集中营里的种种不堪回首的经历,最好的诠释了他后来开创的心理学上的“意义治疗”,所谓意义治疗(logotherapy),是指协助患者从生活中领悟自己生命的意义,借以改变其人生观,进而面对现实,积极乐观的活下去,努力追求生命的意义。

      窃以为,意义治疗的最大贡献在于,当一个人活的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还要存在的时候,意义疗法会提供给他一个活下去的目标和动力,也就是说,意义疗法最主要的作用在于帮你找到活着比死去更重要的支撑点,毫无疑问,这会把一个将死之人拉回到生命的正常轨道上来,因为它告诉人们,活着就有希望,活着本身就是活着的意义!

      作者在面临失去亲人的情况下,选择了坚强的活下去,帮助更多的人找到生命的意义,也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要活的有意义,就得有追求,就要不怕出发晚,只要在路上,你就有希望。年龄不是问题,一旦在30岁的年纪,拥有的却是3岁的心智,过着80岁的生活,那就趁早从梦中醒来,赶紧翻开这本书看看,我觉得一点都不算晚,因为作者40岁才从集中营出来。

      希望更多的人看到这本书,至少要了解一个叫做“维克多·弗兰克尔”的人,对你总会有好处的!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第(3)篇

你在什么时候会想到去追问生活的意义呢?我目前的的答案是,在物质生活丰裕之前,我可能还真的没有这样诘问自己的主动性。不过这可能也挺好,生活的意义隐藏在我对世俗成功的追求中。作者对生活意义的理解,显然不仅仅指那些远大的目标,而是一个通用的解释,即在你所处的境遇下,你还能做些什么?在缺乏洞察能力的时候,随意地分析和断言未来容易让我们忽视当下可以做的事情的意义。作者弗兰克是个医生,所以他的理论多多少少还是针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在读本书的中间就在想,一个生活正常,积极向上的人在读这本书时千万不要因为备受鼓舞而生搬硬套作者的观点,放着手边已有的条件不利用,非要去找一个自己可能已经拥有的生活意义。还好作者有特别强调,当我们有可能结束痛苦时,结束痛苦的努力才是我们的意义,而不是去忍受痛苦。作者说意义是对每个个体而言的,是人们所独有的,换而言之就是没有可比性的。但偏偏人们就是不自觉的会去比较啊,我们多数人都是如此。这也是为什么我读弗兰克的书时会感觉他说的那么空洞,太虚幻了!他甚至在激励我们说,如果我们不努力把自己活的高尚一点,这个世界只能变得更糟。说的是没错,可是谁在乎呢,我们想的也许不是这个世界会不会变的更糟糕,而是我自己的世界怎么能变得更好,更舒服一点?所以我认为,那些对生活还充满欲望的人是不需要弗兰克的,也许在精神境界上还达不到弗兰克所指出的高标准,但对于生活的意义应该是不欠缺的,缺的可能是方法。帮助最大的应该是对于那些看不到生活别样性的人,陷入了一种误区而无法重新开始的人。生活有太多的不如意,一旦积压的多了,渐渐的会被打击的抬不起头。如果不去反抗,那只能被一直压下去,越来越低。挣扎一下吧,做人没有梦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