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林墙“倒”的时候,丽贝卡时隔差不多快三十年回到东德土地拥抱父母,长吐一口气,胸中积郁一散而空。尾声一转就是下一个世纪的第八个年头,杰姬和乔治满眼泪花期待着奥巴马这第一任黑人总统就职演说,一个世纪流转过去,一切都变了。
三部曲的每一部年轻人都经历着不同的社会环境,他们身上的遭遇也不一致,书读到最后看书评里有人说福莱特写急了写累了写崩了,我倒是觉得福莱特的确写出了不同时代下不同的人性和人生轨迹。
和国士无双不同,这本书更考究更合理更流畅一些,不同人的视角构成时间推进下不同的事件,有历史的“偶然”发生,有小人物的情感,有在洪流中被推赶而成的必然结果。
看这套书隔的时间挺长,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同时进行,但不得不说电子赢在便利,纸质赢在沉溺,翻页的快感几乎忘记时间的流逝。
福莱特已经尽可能给书中每一个虚拟的“小人物”在“真实条件”下最可能发生的美好结局,读罢全书觉得好像每一个角色都到了合该落幕致谢了。不过也对,一个世纪四代人的故事,旁观者的愤懑也随着时间向前推进而渐渐消散,舞台上的角色本身业已自然释怀。
时代向前走,二十一世纪又走过了二十年,这二十年里世界又一番新气象。
愿承着书里所有主要人物在时代环境下对自我的坚守、对公理正义的执着、对在创造美好生活的社会建设中得到自我实现的渴求而继续努力前进着。
世纪三部曲(全9册)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2)篇先放结论:第一部耳目一新,第二部略有枯燥,第三部辣眼睛!有人曾将这本书跟《战争与和平》相比,托福托尔斯泰的棺材板都要盖不住了。尤其是第三部,完全就是打着历史幌子的廉价言情小说。1、基本没有文学性可言。第一部的主角身份选择很有见地,覆盖了贵族-新兴资产阶级-工人-农民各个阶层,较为完整地反应了20世纪初期欧洲各阶层的面貌。但从第二部起,各个家族的后代都成长为本国的政治精英,再也听不到底层的声音,但是,起码各个人物还是有比较鲜明的性格的。到了第三部,除了主角人物完全是社会精英外,几乎找不到人物性格塑造的描写。2、历史观非常片面。豆瓣有句评论相当好:“你们民主党就是这么写小说的?”作为一个作家,有政治立场不奇怪,在文学作品中颂扬自己的政治立场也无可厚非。但是,作为一个自我标榜为历史小说的作家,起码应当对历史事实进行客观描述,或者退而求其次,表现出起码的尊重吧。而我们看到的,如同我国历史教科书几乎从来不提朝鲜战争是谁发动的一样,肯福莱特也从来不提古巴导弹危机的始作俑者是谁。共产党人几乎是清一色的独裁者脸谱化形象,共和党人几乎都是种族主义者或道德败坏者,民主党人即使道德上有点瑕疵也是瑕不掩瑜为国献身的伟人,工党人士几乎都是道德上无可指摘的圣人。ps:我觉得看了一部长篇历史架空小说。
世纪三部曲(全9册)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3)篇一口气读完世纪三部曲,历时半个多月。
这系列丛书以美国、英国、德国、苏联四个国家的四个虚构家族为引子,讲述了他们在这100多年间的兴亡交替。
三部曲每一部都描述了一代人的生活,从第一部中一战前的萨拉热窝事件开始,到第二部中二战时期,到第三部苏美争霸、种族歧视等等,以及第三部结尾的奥巴马选举。四个国家(尤其是处于这些国家中的各种党派)在这一系列世界巨变中都起到了推波助澜以及参与其中的作用。
有意思的是,每一部,短短一代人就有一个帝国的崛起与另一个帝国的衰败。
一战前大英帝国殖民世界各地。可是经过一战的洗礼,德国迅速崛起,纳粹主义席卷全球。
当二战结束后美国崛起,与苏联两方争霸,以柏林为战场明争暗斗,而在最后以苏联解体,美国独霸成为现在世界的格局。
如果还有世纪四部曲,那么第四部应该讲述的便是如今中美争霸。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如今的中美就是全球实力最为庞大的两只老虎,我们之间的争斗将会影响到未来世界的格局变化。
所以我们学习历史,了解历史,同时我们也在参与历史,改变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