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 读后感(3)篇

月亮与六便士
作者: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由文竹翻译的《月亮与六便士》一书是英国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三大长篇力作之一,完成于1919年。《月亮与六便士》的灵感取材于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主人公原是位颇有成就的证券经纪人,人到中年之后,突然响应内心的呼唤,痴迷绘画,舍弃一切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与土著人一起生活,获取灵感,创作出令人赞叹的杰作。毛姆在小说中深入探讨了生活和艺术两者的矛盾和相互作用。毛姆的这部小说问世后,以情节入胜、文字深刻在文坛轰动一时,人们争相传看。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1)篇

打开这本书开始看的时候,让我觉得很意外,一是因为本来觉得这应该是一本轻松浪漫的小说,但是之后发现原来是一本描写人性的书;而是因为我以前很少看以第一人称写的书,最近却连续看了两本,上一本是《了不起的盖茨比》,紧接着就看了本书,但是这两本书又有不同之处,《盖茨比》是以参与者的角度来写的,而本书更像是一个旁观者来写故事。

读完本书,我有两个截然不同的感受:一是佩服思特里克兰德那种可以为了自己理想的崇高精神,他可以为了艺术而放弃优越的生活和美满的家庭,不在乎他人的眼光和生活的窘迫,甚至是疾病的折磨,只要能画画把自己的所想画出来,那其他对他来说都是无所谓。我觉得这是一种精神的高度,是一种超脱与世俗的追求。但是同时,我的第二种感受也非常强烈,那就是一个人不管有多么天才,有多么成功,但是如果丢掉了人性,都只能是一个残缺不全的人,思特里克兰德先抛弃妻子,又夺朋友之妻,对别人漠不关心,只能让他永远处于艰难之中,最后在疾病的折磨中死去,虽然他本人也许并不在意这些折磨,但是这么折磨必然在不断的摧残着他的精神和身体。

另外,书中的三个故事也让我感受到了不同的人性。

一是思特里克兰德和他原配的故事。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觉得思特里克兰德是一个残酷无情的人,怎么就能够做出抛妻弃子的事,但是让我感受更深的却是思特里克兰德太太在想挽回他却没有成功之后那种情况,她最伤心的不是因为他失去了丈夫,而是失去丈夫会对她的形象造成不好的影响,以及她将不得不自己养活自己和孩子的事实,特别是她对作者说的那一段“要是别人和你说他是与一个女人私奔的话,你默认就行了,不要辩驳”,以及后来传说“思特里克兰德是和一个法国的女舞蹈家私奔”的“事实”(我认为这个说法应该是思特里克兰德自己宣扬出去的),还有书的结尾提到“她现在已经忘记了她那段不光彩的历史。她曾经和其他女人一样,认为一个正经的女人就是应该依靠别人而活。后来,她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不得不自己养活自己。”充分提现了思特里克兰德太太那种小小的势利和小小的虚荣。

二是思特里克兰德、施特略夫、勃朗什三人的故事。施特略夫是一个追求艺术,追求真爱的人,但同时又是一个胆小的人。他对思特里克兰德的关心和帮助,是一种对艺术追求以及优秀艺术家的崇拜与维护;他对勃朗什的感情与纵容则是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但是他放任勃朗什与思特里克兰德在一起最后导致勃朗什死亡,我觉得是他性格中的优柔寡断与胆小怕事。而对于勃朗什,她是因为自己的性格导致了最后的悲剧,个人觉得她应该是一个欲望很强,容易放纵自己的人。她与曾经担任家庭教师的贵族家中的少爷发生关系而怀孕,又被思特里克兰德的肉欲所吸引,所以导致自己一步一步走向悲剧。另外她因为怀孕嫁施特略夫,后来又因报复心里离开施特略夫,也说明她是一个很矛盾的人。

三是思特里克兰德与爱塔的故事。在我看来,这应该算是一个美好的故事,思特里克兰德专心创作,爱塔则维持好生计,从来不打扰思特里克兰德,两人生儿育女,算是一个美好的家庭。这也说明了思特里克兰德并不排斥一个家庭,以及一起生活的妻子和孩子,但是他当时又为什么毅然决然的离开原来的家庭,我想并不是完全为了追求艺术,会不会是因为思特里克兰德的某些性格或者行为让他无法接受,比如经常邀请一些艺术家到家里聚会,或者像书里说的那样,那里并不是他灵魂的归处。而爱塔,我并不是很明白他因为什么喜欢上思特里克兰德,但是她的那种付出和对思特里克兰德的真情,却毋庸置疑。

总的来说,本书的故事情节其实并不是那么的吸引人,但是却很耐读,不亏是常年占据必读榜和弃读榜前十名的书,其实刚开始读了几章(微信读书的分章)之后,非常不适应,也有放弃的想法,但是最后还是坚持读完了,感觉个人水平有限,并不能很好的欣赏与评价这本高分作品,仅限于以上这些个人观点吧。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2)篇

“此时风光正好”。这句话是我这个俗人对这篇小说的理解(wudu)。月亮好,因为远离大地却清辉照人;六便士也好,因为人人需要有烟火气。其实,平常我们都是口袋里装着六便士,闲暇时抬头望望月亮。当口袋里一无所有的时候,就低头干活;当口袋里有了几个便士就抬头看看月亮。不矛盾,只苟活。

       主角思特里克兰德(原型是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突然着了魔,抛妻弃子,离开优渥的伦敦上流社会生活,过上了在旁人看来不正常的生活,只有自己的爱好--画画能占有他,其他一切无所谓。除了对艺术的爱(灵魂的追求),其他人类感情都和他无关,被伤害和伤害过的,他从来也不后悔。最后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如愿以偿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杰作,死时却让人全部毁掉。

      这已经不是高更,这是毛姆的绝对精神。 不疯魔,不成活。

       小人物的痛苦成就了天才的伟大,一个天才追求精神生活的自由,鄙视与不屑物质生活,但要活着,就得需要六便士,于是,女人也好,友人也好,无数个平庸的生命就这样被天才的光辉所湮没,很残酷,很冷。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3)篇

对于我来说最好的结果,是站在月亮上,兜里有六便士。

斯特里克兰德,虽佩服他的后知后觉且从一而终,更是不顾世人眼光沉浸在自己的伊甸园里,但在我看来,他就是一个自私无情的人。抛妻弃子,冷血无情,对好朋友的帮助视而不见。这不是人,这是兽禽。尽管逝世后名声大震,但这六便士,不捡也罢。

站在月亮上不是因为我懦弱,而是因为我想告诉别人,我可以,而不是我本可以。

本书有认同,有学习,却不震撼,没有抨击心灵的逼迫感,更像是细水长流的在讲一个有点特殊的故事。其实在人们心中,心智成熟后,是月亮还是六便士,心里早已有数。而我认为,两者并不冲突。

斯特里克兰德原型是高更,极致的艺术家,我欣赏他的画作,我崇拜他的名声,但我绝对不想和他做朋友。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