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人生的智慧 读书笔记(3)篇

人生的智慧
作者:叔本华
《人生的智慧》使得一直寂寂无名的叔本华一鸣惊人。在这本书中,作者从世俗的角度,对人生应该遵循的原则进行了探讨。用冷静睿智、诙谐优雅的笔触告诉我们“人是什么”、“人有什么”、“你在他人眼中是什么”。就如同尼采看完此书后,就曾经这样表达他的感受:“我很懂得他所说的,就好像他的书是专门为我写的一样。”不沉溺在世俗的事务中,不沉浸在感官的享受中,不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对情和爱没有过分的渴求,如此,你便可以得到自由。
人生的智慧 读书笔记 第(1)篇

“要么孤独,要么庸俗”一直记得叔本华说的这句,他赞成人应该独处,独处是有益处,但在人生初期,就开始独处,不是常人能做到的,正如他所说的,那是精神素质极高的人具备的一种能力,我也是这样想的,如果不擅长和人打交道,那肯定是有社交恐惧症或者内向、亦或者自卑。

越来越喜欢叔本华,虽然他有点悲观主义,“快乐只是一场梦,而痛苦却是真实的”,定义快乐、幸福总是这种调调。但他提出的不同人生阶段的哲学还是值得借鉴,似乎他很喜欢伏尔泰,书中多次引用伏尔泰的经典句,同时也理解了王国维为什么欣赏他,感觉如同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在进行一场对话,谈人生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对人及对事。以前我总是别人的树洞,可能是接受负面信息太多,总会有些抑郁心理,实际总感觉有些事给别人倾诉后还不如自己独自消化,于是在有些书中会找到共鸣,这本书正是如此。

已经有了几本他的纸质书,都没有系统的认真阅毕,实属遗憾,失去了多少醍醐灌顶的机会,受了不少难以消化的痛苦,看不惯生活中不合常理的事,其实都是和自己过不去,现在想想那些都是狗屁,和自己有关吗?之所以暂时会失去快乐与幸福感,是因为给自己找了不少麻烦。人在不同阶段会变化的,心智与欲望都在其中,与自己的阅历和个性有关。还好,经历过了就更能理解叔本华所说的那些金玉良言,那可不单纯是心灵鸡汤,是大道理,隔段时间就需要这样让他老人家给上上课,提醒提醒。

这本书是有史以来做笔记做多的。部分摘录如下,警示、自勉,正人先正己。

>>人的一生中,虽然外在事物在不断地变化,但人的性格却从未改变,这就好像一首曲子中有很多变奏,但主旋律却始终如一。

>>一个善良、平和、有节制的人即使身处困境也能自得其乐;而一个卑鄙、善妒、贪婪的人就算拥有数不尽的财富也难以获得内心的满足

>> 对于任何年龄的人来说,幸福唯一的和真正的源泉就是自身所拥有的东西。

>> 幸福的生活”实际上应该解释为“避免了很多不幸的生活”,也就是可以勉强忍受的生活。的确,生活并不是用来享受的,而是需要忍受和克服的。

>> 所以,一个人最幸运的就是一生中没有遭受过巨大的精神痛苦或肉体痛苦,而并非曾享受过多少强烈的快乐。

>> 幸福和快乐只是清晨的薄雾,只能远观,一旦走近它就会消失。

>> 不管多么悲痛的事,我们都必须让过去的过去,也许很难做到,但我们必须控制自己顽劣的内心。 ——荷马

>> 我们忽略了每一天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无可取代的组成部分;而只是把一天当作生命的概念之下包含的东西,就像一个集合概念之下包含的单个事物一样。我们在遭受病痛、困顿时,每每想起以前未遭受疾病和苦痛的时光就会突然生出羡慕之情——那些美好的时光就像我们没有珍惜的朋友,就像已经失去的天堂。当我们健康、快乐时,就应该铭记这样的时刻,这会使我们对现在的好时光更加珍惜,更加懂得享受。

>> 我们要记住这句精妙的意大利谚语:“再坏的狗都会摇尾乞怜。”

>> 不管怎么样,我们应该注意的是,不要给予刚认识的人过高的评价。不然,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会失望和羞愧,甚至招致不幸。

>> 塞尼加的话语:“一个人的性格本性可以从小事中看出来。

>> 伪装无法长期持续,总有一天面具会被揭开

>> 一定要牢记这一点:人的性格永远都无法更改。不管什么时候,忘掉一个人的劣根性就像把千辛万苦赚来的钱扔掉一样。这样一来,我们才能避免与人过度亲密或者建立愚蠢的友谊。

>> 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就像一场即将结束的假面舞会,每个人都把面具摘了下来。

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

人生的智慧 读书笔记 第(2)篇

哲学,是年轻人的精神毒药,一种让人陷于无限矛盾的学问。因为世界本质上只存在两种人,热爱哲学的人以及不爱哲学的人,亦即追求智慧的人和不追求智慧的人,这种分化,导致了一种客观上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并非由某一类人散发出来,而是两类人自然存在的关系。读下尼采对这本书的评价:“我看到每一字句,都仿佛是为我专门而写的”,他不是为所有人而写的,而是为某个拥有卓越头脑的人而写的。读完这句话,但凡作为人类,不论是哪种人,都可以感觉到这种“优越感”的存在。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讲的智慧,不是聪明,不是圆滑,也不是狡黠,而是智慧。与世间六分之五人类追求目标的差异,再加上“优越感”的隔阂,导致了读哲学的年轻人从根本上不能轻易获得世俗的幸福。好在是,这类人也不以追求世俗的幸福为主要人生目标。这本书的目的是好的,但并不适合所有人读,因为这本书的主旨是消极的、避世的,它保证你可以在这里获得“哲学式”人生智慧,却不能保证你可以在现实中生活的更好。不止这本书,所有哲学书籍,如若你不是可以专心研究此学问的天选之人(我在这里没有加任何形容词的、单字的人,都是指你我这种平凡的人),建议不要打开任何哲学书籍。

人生的智慧 读书笔记 第(3)篇

叔本华不亏是悲观主义鼻祖,他的观点也确实够悲观,但也真实的揭示了人性和人生命中客观存在的不美好。一个人最大的幸运就是一生中没有遭受过巨大的精神痛苦或肉体痛苦,而并非曾享受过多少强烈的快乐。不应该把生活的愉悦和快乐当成追求的目标,而是应该努力避开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灾祸。人一生中痛苦和无聊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两大敌人,内心的空虚驱使我们寻求外界的刺激,而在过程中又遭受了很多的痛苦,而如果生命中缺少了意欲的驱使,现实生活就会变得无聊和乏味,只有那些智慧比意欲所需要的程度更高的人才能同时享有现实生活和脱离痛苦的精神生活。只有当一种需求得到缓解时才能产生快乐之感,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属于容易满足的人。伏尔泰说:如果一个人缺少符合他年龄的神韵,那么他就会拥有他那个年龄特有的各种不幸。无论我们能活多久我们能够享受的只有无法分割的此刻。每一个时刻的自己都是真实的,他们串接成了整个的人生,而一切的发生也都是必然,年轻就应该轻狂,去拼搏,去享受青春的年华,而如果到了耄耋之年却仍然被情欲驱使,那才是很大的不幸。人生在世我们只有带剑前行才能够获得成功,当我们去世时武器仍然紧握手中。(伏尔泰)n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