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本书,我觉得作为一本以中医科普为目的,那是被认可的。整本书的每一个小节基本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讲解好,代入实际的具体病例来讲它的实践(当然是成功的实践),然后在实践对应的部分匹配上中医理论,从而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从现在西医角度无法理解的中医内容。
当然,如果一本中医书,即使再基础,没有实例,干巴巴的讲理论,初学者基本上都会晕头转脑,要不然觉得还要再修炼修炼。这样不多的理论,甚至是反复出现的理论,相信一个章节下来之后,可以将这个理论运用于实践最多的点在心中留一个印象。
不过对于这本书,有两种读法。一种“显示他人想法”,这个看的是别人的讨si论bi,你会在其中看到很多好玩的、当然也是不正确的想法,一方友好的进行辟谣和真·专业级别科普,另一方最后感觉没招了or你好烦,就会递上一句类似“我不是专业的,你说了也等于没说”的话想要完结,当然这样挺没辙的,不过看着他们的交流真的很好玩。另一种,就是把“隐藏他人想法”,就靠着自己把这本书读完,不会的搜索,或者咨询别人。
对于我自己,就是前者的读法。因为看着他们那么愉快的交si流bi,你会觉得至少我们还有点救。因为,还有人不是没头没脑,说风就是雨。
有一句广为流传,甚至是因为报道将它的范围从我们医学行业飘向了大众的生活中——“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对了,这一句话里面对于毒性的定义实际上是从西医的药理本身不可避免的带上的毒性成分有关,不过不摄入到致死量,就不会有太大风险,或者说风险可控(毕竟有实验数据证明)。而中医的毒性,它是指你的用药不规范,比如一个阶段中要间隔多久用药,这个药用多久后要进行停药以缓和药性,在服药的过程中每味药的剂量是不是准确的有没有多放等等,这都是导致中药出现毒性的原因(更多的内容涉及专业其他理论就不过多赘述)。所以从专业的层面来说,中西医的毒性是两个很不相同的内容。
哦,你可能好奇为啥我要说一堆和前面没有承接关系的话,因为我想要告诉各位一件事情,中医和西医,两者本质就是不同的,所以不要强求一方完全的兼容另一方——当然现在的医疗状况是属于一种浓厚的历史原因导致的结果,不过还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国家对于中医药的扶植以及拉开帷幕了。然后,我们从小到大,除非有着明确目标,否则我们基本上就是去挂号看西医,原因有几个,见效快,便于携带,服用简单,还有一个——我们接触的多自然而然会选择偏向。所以,看到这本书的“想法”中,有很多在交si流bi,没啥太大的、想要砸手机的冲动。
与此同时,我要说一个从“他人想法”中看来的内容。
这位书友向我们解释,为啥看中医喜欢找老中医,因为经验丰富,但是培养一个医生(无论中西医)就不亚于培养一个神枪手。神枪手都是用一颗颗子弹给喂出来的,而医生也是一个个病人给锻炼出来的。而为啥西医不太重视年纪,因为他诊断的机制,最基础的就是有一个已知的模型,然后把病人的症状往里面套,基本上符合,那我们先往这方查查看看是不是,不是没关系,我们回过头来再来诊断一下。
不过要提示一下,动手术这件人身大事,我觉得我们还是要选一个手稳的、经验丰富的、医德好的医生来给自己主刀。这不关于医生的任何事情,而是关乎我们自己,否则切了,损失的还是我们自己(这里是从中医的角度来讲的)。
我们说回来,中医的诊断是怎么回事,首先是大家都知道的“望闻问切”四字诀,而后根据我们所看到的内容结合我们的理论来进行“辨证论治”,不过因为辩证说得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每个情况要根据于整体来分析,所以要耗费大量的内容,这基本上导致了,除非经验丰富,否则辩证起来就有些踌躇。中医有时可能会出现把辩证的重点给搞错了,不过我要提醒大家,这只是导致我们之后服下的药治疗的内容是我们其他方面的小毛病。因为我们的辩证依据于病人人体,所以只要医生开具的药方从配伍上面再三确认没有问题(简单说就是,剂量超标或者出现了“十八反”、“十九畏”),再是我们正确地按照医生的指示说明用药,那么药剂是会对我们人体产生治疗疗效,也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当然如果觉得我花钱了前没有把想解决掉的病解决掉,这是个不能接受的问题,那就我们请患者本人和医生冷静沟通一下吧。
好了,说了这么多的内容了趁着深夜发布出去,主要不想和别人就中西医进行“坦率交谈”。我并不是一个中医吹,只不过觉得自己应该出来从专业角度说说,也是希望大家能理解我们传承很多年的中医。
想了想,说了这么多中医,要结尾了。那我想敬告大家一件十分重要的内容——从健康的角度出发,生病了及时就医才是硬道理,人还在、缓过来了再想我是看西医还是中医。我要看西医或者中医都有机会,但是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而两个医学体系存在的意义都在于救死扶伤,那就在健康的大前提下不要纠结太多。
既然看病,那就及时就医,别管他是中医、西医,还是三七二十一。
医本正经读书笔记1000字 第(2)篇第一次接触懒兔子的书。也第一次接触中医方面的医书。以漫画的形式还是很新颖的。“人不学,不知道”,所以我们只有拼命学习各个领域知识,我们才知道自己的无知,我们才能探寻自己身体的秘密,我们才会更加重视我们的身心健康。也可以凭一己之力,惠及全家甚至更多的人。兔子老师说过这句话:“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这句话的能量很大。
作者出了四本有关中医方面的书籍,公众号我也关注了,很多医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一边分析症状,一边辨证用药,详解用药药方。慢慢的自己对中医也产生兴趣,无奈,才疏学浅,能看懂能记到的甚微。笔记还是很有必要的,感觉自己学习力不够,血不养心,记忆力不行,看过即忘,这也是个问题。
医本正经读书笔记1000字 第(3)篇看完这本行文幽默风趣,话锋紧随时尚,并配有大量漫画的医书,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跟前段时间看的《肠子的小心思》颇为相似,以轻松愉快的言语传递健康理念,非常喜欢,然后上网继续搜索作者懒兔子的更多信息。懒兔子原名戴倩,一句话介绍:不会画漫画的经济学研究生不是好中医,是一名半路出家的中医网红,开通公众账号用漫画的形式自学并推广中医知识,吸引粉丝无数,被评为2015十大国学公号之一,她将自己所学和实践整理成书,除这本《医本正经》外之前还出版过《就是想看你笑的样子》、《说一不二》两本中医科普书。在当今西医盛行的年代,中医似乎在渐渐淡出视线,生病了追求的是西医的快速治疗效果,大量依赖抗生素,一个小小的感冒,输液几乎成为标配,在杀死病菌的同时也给身体造成附加创伤,甚至为其他症状埋下隐患。中医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传递的是健康之源,生命之本,辩证的角度治疗疾病,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依靠自身的免疫力保持健康的身体,培养合理的饮食和作息习惯,书里提到夜间11点睡觉,时间不早了,洗洗睡吧,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