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书大概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围绕四个谜团——生父之谜、弟弟和假父之谜、表叔之谜和后宫之谜一一破解,后一部分延伸这些谜团的成因并引出秦楚外戚关系以及对秦始皇的重新认识。书中的推理大多依据史料和合理想象,都能自圆其说,合情合理。不过,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因时间久远、史料匮乏而迷雾重重,众说纷纭,恐怕只有当事人才知道吧?读书的过程中,我自己也脑洞大开,天马行空地想象起来。比如秦始皇的生父之谜,作者从各个角度佐证嬴政是子异的亲儿子,吕不韦献有孕之女的故事是春申君献李园妹的张冠李戴,甚至李园妹进宫之前已有身孕也是别有用心的人编造的,是为了保证自己夺权合法性而制造的舆论。这个推理过程有理有据、合情合理。这时,我的脑洞却开到另一个方向:如果吕不韦本来没想把赵姬献给子异呢?子异偏看中了赵姬,吕不韦推脱不过只好献上,而赵姬有身,只能采取手段隐瞒了。当时医疗条件落后,常有误诊情况出现,如果赵姬声称身体不适,瞒过医护人员有那么难吗?孕后一月之内基本就能确定,如果子异恰好在赵姬有身不久娶其为妻,产期应该是很接近的,提前或推后几天也是正常的。数十年后,嫪毐居然能充当太监进宫,可见,如果想瞒住身边的人在当时也不是不可能的……
当然这是熊熊燃烧的八卦之火,作者的佐证和推理是非常科学和合理的。其实,历史的真相真的是最重要的吗?也许不尽然。史实是怎样的,也许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读历史的方法和思维。历史只是基于史料的合理想象和推理。而在读的过程中,能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对已有的观点不盲从,敢于质疑,并能搜集资料进行佐证,合理解释,这个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对两千多年前的先人的评价,可能混合了这两千年间各朝各代人的不同观点,可能在不同时期因为政治利益或不同群体的利益受到粉饰或诋毁,沦为一种工具也未可知。因而在探索的过程中多方位思考,深度挖掘人性,所得所获就会完全超出史实本身的价值。秦始皇由伟人到暴君的形象转化之路,也是不同时期历史思想和政治企图的演化之路。再想想离我们近一些的历史,我们也未必就看得清,它呈现出来的样子只能反映今时今日的决策。
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读书笔记 第(2)篇最开始知道这本书是在罗胖子的“逻辑思维”中被推荐的,当时提出了嬴政的父亲是谁,历史有始皇帝为什么没有始皇后等问题,这简直要了人命。这就像是在问男人为什么有乳头,大便为什么是黄色一样的引人遐想……(虽然我的比较有些庸俗,但是这也是另一本书的噱头。)n所以时隔多年,当在微读上看到这本书时,就情不自禁的点开了,总体说来,书中对秦始皇生父的论述有些地方论据还稍有牵强,炫技般的得出了结果后再告诉你实际上考古已经发现了证据……n(╯°□°)╯︵ ┻━┻n最喜欢的还是对昌平君的追溯,以及对始皇后的推测,即我认为全书的中段是全书最精彩的部分,作者引用了“历史侦探”这一角色,对推理娓娓道来,像是在读古时的画本,自有一种古书情景。作者对历史的3+N试的解析也非常精辟,我们了解到的历史多是属于第三世界,或者是第N世界的衍生物,更多是一些民间野史,虽然情节生动但是在真正的历史证据面前便显得幼稚可笑。读书时一直在想操着口音,三十多岁才摆脱华阳太后的始皇帝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被欺骗后的暴跳如雷,有被背叛后的讳莫如深,有卧薪尝胆的毅力,有前瞻千年的目光,更有吾即天意的霸气,然而一切都掩藏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最后还有一点,全书最令我感慨的不是作者的那些解密推理,而是刘邦竟然只比赢胖子小了三岁!!!n
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读书笔记 第(3)篇跳出了历史书和论文的框架来讲历史
历史法庭的判决,各种表格的整理思路都非常清晰,很像学生党在把一手材料多次整理的过程中所做的笔记[呲牙]以后要多学会这种抽丝剥茧的方法,缩小包围圈等的方法,可以让学历史的人更知道如何旁征博引~
不得不说,政治漩涡里的婚姻都是带着利益关系的,没有永远的敌人和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之前一直不知道秦国外戚势力之间的博弈,也不知道原来赫赫有名的昌平君居然后来叛秦支援母国(才知道楚怀王不是最后一个楚王)。津津乐道了那么久的吕不韦、赵姬和异人的故事,不过是无稽之谈,甚至还仿照了春申君送怀了自己孩子的李园妹给楚王的故事(不过这个也是后来楚王的其他儿子要扳倒李园妹儿子的说辞)。
虽然很多记录无法完全串联起来,但我们读历史不当只是接收知识或者人云亦云,也当有着自己的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