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草原动物园读书笔记(3)篇

草原动物园
作者:马伯庸
光绪末年,慈禧太后之死令北京万牲园陷入困境,不得不拍卖园内的动物。一则《京话日报》上的消息,引起了一位美国传教士的兴趣。这位梦想家式的传教士突发奇想——到赤峰建一座草原动物园,多么异想天开而又绝妙的主意。传教士带着一头大象、一头雄狮、两匹虎纹马、五只狒狒、一只鹦鹉和一条蟒蛇,风尘仆仆从京城出发去赤峰。一路上,他们互相温暖、互相慰藉。而拥有盗梦能力的异域少女、通晓动物语言的少年、草原上神秘的狼变,都在命运的羁绊下与草原动物园有着或远或近的关联……这是一个孤独者追逐梦想的故事。这是一座边远小城曾做过的悠长的梦。
草原动物园读书笔记 第(1)篇

    从小就喜欢动物类的书籍,觉得动物的感情更纯粹简单,很容易触动内心,偶尔从推荐中看到这本书,看简介写的是赤峰,倍感亲切,真能不读?

     书中印象最深刻的三个场景:小满

火烧放映机;老毕惨死草原;草原动物园消失,一切回归平静。小满的过错是上帝的指引,一座草原动物园的呼唤,一切的根源,又是故事的终点,小满,感觉就像是被上帝关掉一扇门却又打开一扇窗的少年,一位活在动物简单世界中的自闭者,在动物园消失之后,失去与动物沟通的“异能”,泯然众人矣,!

    老毕被荣三点杀害的场景好像就发生在眼前,触目惊心,鲜血泼洒草叶,风中弥漫着血腥,一路上谈笑风生的马夫,顷刻间变成了一具具冰冷的尸体,天人永隔,世间的巨变往往超越了人类反思的速度,就像是一部电影,只有结局,而中间的精彩已被全部剪去。那个让人恨的牙痒痒的马匪头,最终却获得了原谅,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胸襟和这其中的戏剧性。

    草原动物园的消失好像是必然,一切从何而来就应从何而去……在一座封建的城市引进新事物,过程之艰辛,代价之惨重,不言而喻。其实特别佩服教士的勇气和信仰,勇气能让你有冲动开始做一件事,唯有信仰能支撑你完成整件事。从动物园的引进,到最后的消失,红山的居民期间有过恐惧、误解、接受、憎恨,看着到他们因为将虎贲看做是文殊菩萨的坐骑下凡,而接受动物园,为他们的愚昧感到好笑,后因“蟒蛇变人”等流言毁掉动物园,为他们的无知感到羞愧……在如此迷信的朝代传教,不易不易!一切好像又回归平静,墨守成规的生活继续……而那座动物园和那些梦应该会就在每个红山人的心底吧!

     事就这样成了!

草原动物园读书笔记 第(2)篇

看到此处,事情就这样成了!

  看到后面仿佛有点看《红楼梦》的意思,也有一个类似赖头和尚和空空道人的人,仿佛早已看穿一切,而这一切又好像早都安排好了一样。仿佛动物园是集合了所有人的心血和梦想的一个产物。各种事态犹如《红楼梦》中宁国府和荣国府的兴衰,在动物园被毁的一刹,似乎一切神奇的事情全都消失了,小满失去了与自然沟通的“神力”,动物们各自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或离或亡,但这一切又好像自有安排。亦如贾宝玉,大梦初醒,一切又似乎归于平常,少了往日的传奇,却更多了几分神秘。

  传奇色彩蛮丰富的一本书,惊叹于作者近乎诡异的叙写方式,既现实又超现实,既平淡又传奇,有特别细腻和传神的细节描写,读起来似鲸吞般畅快,读到最后才发现这仿佛真的是一个被注定了的一场梦。也许真的如那位美丽的白萨满巫女所说:“梦是灵魂安居的帐篷,你心里祈愿的是什么,灵魂在梦里就是什么样……”

  然后,事情就这样成了!

草原动物园读书笔记 第(3)篇

打四颗星是对最后亲王让虎贲和蟒蛇死掉情节的不满。亲王的书越看越舒服,还是带着些许搞怪些许跳跃,可读性很强。和其他书一样,亲王在一本书里,总之有一句重复的话,而这句话总会说明了一半这本小说里各种事情出现的缘由。这样挺有意思。可是到最后我也一直在想,那些动物是纯粹的动物吗,还是和虎纹马如意一样是人所幻化,亦或是所有的人是否都潜藏着是一种动物。对于小满,感觉小满是我们每一个人童年到成长的过程,童年天真纯粹善良充满好奇,而成年则意味着这一些美好的对立面,甚至是更肮脏的境地,这样的想法光是想想就让人难过。对于信仰,文中关于中国人的信仰其实略含贬义。哪一种都信的感觉是哪一种都不信,而哪一种都不信的结局是不虔诚的信仰总会被别人或是自己的私欲操纵酿成大祸。一个人的信仰是用来安抚自己,一群人的信仰是用来区分他们与其他人。这样其实本来就隐藏着危机吧。n以上。(刚看完脑子里面很混乱)n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