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中国人的日常 读书笔记(3)篇

中国人的日常
作者:梁晓声
《中国人的日常》中,梁晓声以小说家的生动笔法,社会观察家的敏锐思考,记录了各色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百态,淋漓尽致地绘制了他们五光十色的精神图谱。这里有对前途命运茫然无措的打工者,视清名胜过一切的老妪,志大才疏的文学青年,猜忌心重的小老板,一心培养女儿当明星的父亲,不作为的官僚,纯洁的初恋情侣,不肯把第一次交给城里人的农村女孩,爱上自己工的女东家,以及在最最平凡的日常中,甚至是在困苦的境遇中,仍向这个世界传达善意的普通人。他们的善良与大度,忌刻与软弱,渴求与迷茫,各异的人生原则与生活哲学……诸多要素的拼接与组合,形成了这个国家的温度与性情。
中国人的日常 读书笔记 第(1)篇

文字的文学性实在不强,可能也要怪所要转述的内容太多,难以文学起来。一星给多篇文章中的点睛之句,不过比较好笑的是令我触动最深的句子竟不是本书作者所写的句子。

19年看完的第一本书,在我最最困惑的时候,打开这本书,所困惑的不是自己的人生,而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更确切地说是中国农村人,该怎么对待生活,又如何分清善恶。

这书的内容确实中国,所以我最喜欢“另一半的中国”这样的表达。作为“全村的希望”,我得以看见这两半,作为骨子里是底层老百姓,看到有人如此关切我们的这一半,实在亲切。

以我自己所看见所听到的结合本书中的一些故事,不难得出非常多的人真的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你若是问他们为什么生活这么苦还要活下去,他们一定会答为什么不活下去呢?他们不会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而是照着父母的轨迹,娶妻生子,再依样画葫芦画一道,粗细不同,大小不一,但都是个葫芦样,这样就是活着的目的了。

他们享受着机械的预设的快乐,你能说他们不幸福吗?泯然众生但不知泯然众生有何遗憾的他们,比起我这不甘服从礼教又无从挣脱的人来说,快乐得多。

但我愿意享受这样思考的痛苦。


中国人的日常 读书笔记 第(2)篇

本书中,梁晓声以小说家的生动笔法,社会观察家的敏锐思考, 记录了各色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百态, 淋漓尽致地绘制了他们五光十色的精神图谱。

这里有对前途命运茫然无措的打工者,视清名胜过一切的老妪,志大才疏的文学青年,猜忌心重的小老板,一心培养女儿当明星的父亲,不作为的官僚,纯洁的初恋情侣,不肯把第一次交给城里人的农村女孩,爱上自己雇工的女东家,以及在最最平凡的日常中,甚至是在困苦的境遇中,仍向这个世界传达善意的普通人。

他们的善良与大度,忌刻与软弱,渴求与迷茫,各异的人生原则与生活哲学……诸多要素的拼接与组合,形成了这个国家的温度与性情。作者所记录的中国人的日常,饱含对弱者的同情,对不公的愤怒,对人性的观照,对人文情怀的推崇,进行着对当前中国社会世道人心的追问。

中国人的日常 读书笔记 第(3)篇

合上书页,最后的一段话依然在脑中轰轰作响:“教育的社会使命之一,就是应首先在学校中扫除嫌贫谄富媚权的心态!而嫌贫谄富,在我们这个国家,在我们这个国家的小学、中学乃至大学,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不乏其例。我诅咒这种现象!鄙视这种现象!”因为是个老师,因为从小遭遇了这种暴力,所以当有人与我有相同的经历,有相同的痛彻心腑的痛苦,有相同的愤怒和由此而生的慨叹,我觉得自己的痛苦不再是那么尖刻,因为不再孤军奋战。

其实,梁晓声,在本书中打动我的地方很多,总括地说,最根本的打动是真诚。我从字里行间看到了正义,看到了一颗教人认识生活本相的诚心,看到了由苦难的生活奋发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