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才是你的避难所?】n大作家的文字果然“有味道”,有人说他的随笔侃侃而谈,文笔洗练流畅,从不故作高深,却又如蜘蛛吐丝一般精确,光是阅读他的文字,就已是一场美的体验。的确没有太多浮华的辞藻,没有艳丽的修辞,却毫不影响毛姆的傲视同侪。通过对人物,故事,见解,感悟,不喧哗,不急促,不拖沓地缓缓展开,娓娓道来,不知不觉就把读者带到了谈话的结尾,对,好的文字就像在缓缓时光中和作者聊到黄昏止。越来越喜欢“通透”这个词,毛姆大概就是这样一个通透的人。他说:阅读,是一所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但他又并主张盲从阅读,他说不管学者们如何盛赞对一本书,要是你对这本书不感兴趣的话,你就不必去理会。我想也是,昨天同事看到我取快递,隔着包装就调侃我说:茉莉你读这么多书是想干什么?我一时没回答上来,就边上楼梯边回头说:人丑就要多读书啊。现在想来,这话显然也不够通透。整个环境都在渲染读书好,要好读书,多读好书,好像不读书,不讨论点畅销书,名著就显得自己不入流。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如果的确无法感受和享受文字的美,又何必勉强自己,又何必鞭策他人。阅读只能说是扩展认知,心智成熟有边界的最安全最经济的方式。但绝不是唯一门道,与人交谈,出门旅行,参加活动,独处悟道,这些都是迭代认知的有效方式呀。一个人可以好强好胜,可要强要好的目的不是为了赢得别人的赞美,也不是为了生活前后左右的人,而是因为你本来就把自己的标准悬得很高,有一种要好的本心。屈原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此之谓也。我所理解的通透,大概就像这样,能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有标准,有要求,甚至想要影响别人,但绝不是强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过活。毛姆说,阅读是一所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可他并没有否认和妨碍每个人,拥有和选择其它适合自己的避难所。一一20190508 厦门 Molly的小屋n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毛姆读书随笔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2)篇我曾看了二十几回的《红楼梦》,但终于没有耐心把它读完,一度很自责,但看了毛姆先生的这本书后,我宽恕了自己。有人说《红楼梦》是一本百科全书,包含对中医养生,护肤品,园林学,社会伦理学,当然还有诗词歌赋等等,但读过《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后使我明白,小说家也是有缺陷的,不能指望能通过一部小说就系统化学习到相关专业的知识,所以如果你想学中医,直接开始看《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就行,我是没见过拿着一本红楼梦出诊的医生。
我们总是希望好的作品都应该出自道德高尚,品行端正的作者之手,但真相往往让人倍感失望,事实是各个领域的大拿感觉都好不堪,除毛姆书中提到的这几位大哥以外,品行低劣但取得巨大成就甚至对人类有深远影响的人比比皆是,比如狭隘的牛顿,滥情的爱因斯坦,排犹的瓦格纳和海德格尔等等,当你了解了他们的生平后你很难心平气和的接受和享受他们的理论和作品,但反过来一想,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当你吃到一只味道不错的鸡蛋,你又何必去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毕竟我们绝不可能因为牛顿排挤过胡克就不学习他的三大定律了吧。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毛姆读书随笔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3)篇相较于《毛姆读书随笔》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译者: 刘文荣 ,这本书主要优秀在书名上。内容相对较少,没有关于美国文学,法国文学的随笔。翻译的语言各有千秋。我个人更希望文汇出版社,刘文荣的译本。
毛姆一再提出阅读是一种娱乐。无趣的书就不要勉强去读。也算是快乐阅读的开山鼻祖。
毛姆的小说虽然写得啰嗦,但随笔不错。这和村上春树有点儿像。
这本读书随笔更像是毛姆对自己和作家们的心理分析。他拉黑了评论的每位作家,找到他们天赋中的弱点,再夸一夸作品中的精华。看这本书好像是看毛姆把作家专辑当作小说人物来写,因此有趣,但我也有些怀疑他是否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