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部写人的书、一部写情的书;杨绛先生让这部写人和情的书超越了那个时代,“洗澡”出版于1988年。解放初期的“三反”是第一次改造知识分子的运动,俗称“割尾巴”、“脱裤子”,知识分子取个雅名“洗澡”。书中刻画的几个知识分子形象可以说颇具代表性,第一个出场的余楠是投机知识分子代表;吝啬、利己、见风使舵善钻营;主角许彦成身上我们看到了传统知识分子特质,好学敬业、正直懦弱;与姚宓的情感方面表现得向往、拘谨和压抑,又不失君子之坦荡。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检验知识分子这一群体的知识支配人性还是人性运用知识改造思想的过程,有的人是知识丰富了人性,像姚宓、罗厚、许彦成;有的人是“白白浪费了水”,洗完澡还是一身脏,余楠、姜敏之流。杨绛先生身为知识分子在描摹这一群体的过程中可谓入木三分,语言不失幽默,多个细节上文字暗讽令读者掩笑;本书中主线是许彦成和姚宓的婚外感情戏,许在处理这段情感上既有知识分子的优柔和狭隘和对妻子杜丽琳的冷酷、姚宓对许的情感则要含蓄得多,表现了知识女性的理智沉稳。“洗澡”究竟洗出了什么?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无论什么阶层。有人浪费了水,有人洗了白洗,有人洗过白了很多,成为了听话的阶层;这就是杨绛先生想说的话,因为她是参加了1952年的三反工作。看过 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只觉得是记述一段家庭回忆;这部书让我真正领略到了杨绛先生的文字魅力,个人觉得毫不逊色于钱钟书先生。杨绛生于1911年,卒于2016年,高寿105岁,著名翻译家,最著名翻译作品“堂吉柯德”。
洗澡读书笔记 第(2)篇看到书名时,些许好奇,很想知道杨绛先生对这个词的诠释。好奇,是选看一本书最初的动力,也是最好的兴趣。
书中前言就解释了洗澡的来由,是指解放后知识分子经受的第一次思想改造,当时称“三反”,一反官僚,二反贪污,三反浪费,也叫“脱裤子”“割尾巴”,知识分子耳朵嫩,就改成了“洗澡”。
现在看完了《洗澡》,对当时年代的活动多了些了解。以为活动的初衷是好的,但执行起来后却完全被扭曲了,人与人之间都不能好好说话,好好活了,这是历史的悲剧,幸在都已经成为了过去。
书中分成三部,并不觉得有那么强的连接性,这或许是因为故事本身写的只是个历史的截面,主角不是一个而是一批的缘故,但还是很喜欢杨先生语言的简练以及不张扬的幽默,特别是第三部,把几个知识分子的“洗澡”过程写的很细腻很风趣,暗讽了运动的幼稚可笑,还借许彦成之口,说出自己的看法:认识到自己的不好是个很痛苦也是很不容易的过程,看到自己的不好,然后因为羞愧,才会悔改,悔了还不一定能改过来,必须得需要努力不懈,方能改过来一点点,而且这一点点的改变还得是自觉自愿为前提,但“洗澡”是逼迫的,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捧一本书,拥一段属于自己的时光,然后或多或少的感悟,足矣!
洗澡读书笔记 第(3)篇- 第一波洗澡。有些浑浊,但仍能出淤泥而不染!
- 第二波洗澡。越洗越脏,不是被这池水的污浊弄脏了身体,而是人越洗,身上越来越多的污浊弄脏了这本该干净的池水。
- 第三波洗澡。污染的池水里浸泡着退了皮的“浴客”。即使没有污秽,也要编造出污秽清洗,而且是为了让众人面前看见的清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