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终极版)读书笔记1000字(3)篇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终极版)
作者:田涛 吴春波
过去的20多年,华为从未一帆风顺,今后的20年,华为也将困难重重。是什么驱使着10多万知识分子在全世界攻城掠地、开疆拓土?又是什么支撑着华为强大的思想力量和意志力?为什么发展如火如荼的华为一直思考着“生存与死亡”的问题?“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这正是本书期待解开的谜题!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终极版)读书笔记1000字 第(1)篇

读毕《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全面了解这家伟大的企业以及受人尊敬的任正非。从书中获益良多,摘录一二:

1、   熵就是无序的混乱程度,熵增就是世界上一切事物发展的自然倾向都是从井然有序走向混乱无序,最终灭亡。

2、   薛定谔将生命活力称为负熵,使得自然万物与热力学的熵增反向运动。同理,企业要保持发展动力,需要依靠的就是人的生命活力。

3、   任正非说,(企业)要想生存就要逆向做功,把能量从低到高抽上来,增加势能,这样就发展了(于是诞生了厚积薄发的华为理念);人的天性就是要休息、舒服,这样企业如何发展?(于是推动发展了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的华为理念。)任正非正是通过洞察人性,激发出华为人的生命活力和创造力,从而得到持续发展的企业活力。

4、   耗散结构是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通过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在耗散过程中产生负熵流,从原来的无序状态转变为有序状态,这种新的有序结构就是耗散结构。

5、   任正非在2011年的公司市场大会上说道:“公司长期推行的管理结构就是一个耗散结构,我们有能量一定可以把它耗散掉,通过耗散,使我们自己获得新生。什么是耗散结构?你每天去锻炼身体、跑步,就是耗散结构。为什么呢?你身体的能量多了,把它耗散了,就变成肌肉了,就变成充满活力的血液循环系统了。能量消耗掉了,糖尿病也不会有了,肥胖病也不会有了,身材也苗条了,漂亮了,这就是最简单的耗散结构。那我们为什么要耗散结构呢?大家说,我们非常忠于这个公司,其实就是公司付的钱太多了,不一定能持续。因此,我们把这种对企业的热爱耗散掉,用奋斗者,用流程优化来巩固。奋斗者是先付出后得到,与先得到再忠诚有一定的区别,这样就进步了一点。我们要通过把我们潜在的能量耗散掉,从而形成新的势能。”

6、   封闭系统终究是要熵死的,没有活力的封闭企业必将灭亡。那么,任正非如何把华为打造成一台耗散结构的开放活力引擎?企业要想长期保持活力,就要建立耗散结构,对内激发活力,对外开放,与外部交换物质和能量,不断提升企业发展势能,不断拓展业务发展的作战空间。

7、   一方面,华为通过企业的厚积薄发、人力资源的水泵实现远离平衡的耗散结构特性,使企业逆向做功,让企业从无序混乱转向有序发展。另一方面,华为通过企业的开放合作、人力资源的开放实现耗散结构的开放性,从模型的入口和出口吐故纳新、吸收宇宙能量,为企业带来有序发展的外来动能。

8、   企业宏观层面,把华为视为一个生命整体,要从企业整体运作的战略高度解决熵增。即利用企业的厚积薄发和开放合作,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组织惰怠、流程僵化、技术创新乏力、业务固化守成等问题。个人微观层面,华为是无数个体的人组成的,因此重在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探索如何激发生命的活力,从而解决人的惰怠和熵增。华为这台活力引擎的轴心是客户,是否为客户创造价值是判断有序无序、熵增熵减的标准和方向。

9、   如何为华为文化下定义呢?八个字三句话:亦中亦西,非马非驴;以理想主义为旗帜,以实用主义为纲领,以拿来主义为原则。在西方公司眼里,华为是按东方逻辑思考,用西方规则出牌。

10、   要同时使用数学与哲学两种手段管理企业,要辩证不要形而上学。现代化的财务制度,完善的管理流程、先进的科技手段,大数据都是企业管理的主要手段,但绝对不是终极目标,不要本末倒置。管理,远不是线性思维所能覆盖的。某些人竟然无知地认为,依靠制度、流程、会议、文稿就能带好队伍、搞好企业、转型成功,此举无异于缘木求鱼、南辕北辙。黔之驴,死于技穷。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终极版)读书笔记1000字 第(2)篇

最近因为5G技术突破与美国封锁华为的事情,花了点时间了解了一下华为。毋庸置疑,华为是一家令人尊敬的企业,很轻易的可以找到它太多太多的成功因素,随便一项都可以成为企业某一部门的研究课题。例如长期笃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以任正非为首从上至下长期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文化,丰厚而优待的员工激励方式(尤其是持股制度,每每用来吊打“画虎不成反类犬”学习996的流氓企业),独特而严苛的管理制度等。但这次沸沸扬扬的美国封锁华为事件中,最令人动容的是媒体挖得越深,越能发现这家公司对于技术、对于自主科技创新的偏执。当前,经常能发现大型民营企业的利润与股东利益几乎捆绑了所有的关键KPI,摸奖般的巨额创新投入与风险系数极低的市场运作相比,往往被挤在身后。科技推动社会进步,社会责任感一词也愈发显得苍白无力,联想公司也经常被拿来举鞭尸举例。这种时期,华为沉淀的技术能令世界颤抖,着实是让人大出一口浊气。厚积而薄发,背后投入的精力可想而知。说了这么多,其实和本书关系不大。如果想喝口热鸡汤,这本书还是不错的。可惜我觉得除了泛泛而论,书里难以有详细成体系的细节论述,可供学习的内容太少,靠治理哲学便能决定企业生死,人人都巴不得背一本《论语》、《道德经》了。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终极版)读书笔记1000字 第(3)篇

华为居安思危的思想很浓厚,这与创始人任正非的人生经历不如关系。“向死而生”是对华为最好的描述,以军队般的意志与纪律来治理公司,在外部环十分凶险的市场环境中,或许是个很好的选择。

但任正非自己也很清楚,华为总有倒下的一天,现在一切努力只不过是延缓这一天的到来。

再过去的改革四十年间,不同的公司选择不同的道路。华为选择了稳扎稳打,以技术扎实取胜;联想选择了技工贸的求生之路;当然也有选择迎合大势发展的万科等。目前大家经历的是前所未有的困境,没有任何的经验可以借鉴,可以说是进去了发展的深水区。这里可能已经没有太多的石头可以摸,只能靠企业家自己的直觉往前走。但不管结果如何,他们都将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中留下属于自己的篇章,供后人敬仰与学习。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