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原则读书笔记(3)篇

原则
作者:瑞·达利欧
华尔街投资大神雷·达里奥白手起家40多年的生活与工作原则,比尔·盖茨、罗辑思维、吴晓波、张瑞敏、潘石屹、万维钢、傅盛等人力荐。瑞·达利欧是全世界顶尖投资家、企业家之一,对冲基金公司桥水创始人。桥水创立至今为客户赚取的收益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一家对冲基金。达利欧认为桥水的成功源自他所奉行的一套原则,而这些原则也是他一生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达利欧认为,我们可以像看待机器一样看待生活、管理、经商和投资,并将其系统化为一系列原则。这本书阐述了他的原则的两大基石——极度求真、极度透明,并介绍了以此为基础的创意择优,以及基于可信度评价的决策机制。书中500多条原则将帮助我们保持开放心态,看清现实,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从容面对做决策、打造强大团队等问题,更进一步深入认识自我,实现不断成长。达利欧相信,自己的成功并非因为个人的特质,而是因为他从失败中学会了做人、做事的原则,而大多数人和公司都可以运用他的这些原则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原则读书笔记 第(1)篇

瑞.达利欧,世界最大的冲基金公司桥水创始人,规模有1500亿美金。

《原则》一书,是作者记录自己人生成功过程的反思,书中介绍的是作者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原则,而这些原则是作者多年以来的世界观和人生智慧的总结。他希望我们每个人能借用这一套理念,帮助到我们自己。

到底能帮助多少,就看你自己了… …

想到牛顿一句话—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像那些万里挑一的人学习,一定会是笨鸟先飞的。

原则是什么?

《辞海》释义:作为依据的基本准则。[造句:坚持原则、把我原则]。那每个人是否都要遵循统一的规章制度呢?至少我不会这样做,因为我认为的原则:

他是每个成功的人独特的思考方式,纵然伟人有着相同的共同点,但他们却又与众不同。所以我们无法通过别人的经验来赚钱,只有通过自己不停的“痛苦+反思”来进化自我。

就像看完了整本书,书中的原则对于我来说,自己吸取到的知识点很少,作者的人生经历让人羡慕,可那不是自己的经历,每个个体都是唯一的存在,所以导致的共鸣很少,但是我从书中收获的是什么呢,

一、作者的成长经历,是这样的经历… …

1、从8岁起开始送报纸,做过球童、擦过桌子、百货店的售货员等等,通过自己的劳动赚取的自己的第一桶金,然后在高中的时候竟然可以安静的玩耍。

2、家庭背景,19岁的的时候失去了母亲,和父亲相依为伴,这件事不是小事。书中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我以为我这辈子都不会微笑了,但是每次想到妈妈了,我笑了。可见母亲是作者的精神支柱和力量。

二、作者的性格,这这样的… …

1、不想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会抗拒,乐于做什么的时候,什么都无法阻挡他。这些体现在他割草坪,高中成绩是C,大学成绩可以是A,因为他喜欢大学的课程。

2、对爱情简单专一,作者的人生伴侣是朋友的女朋友介绍的朋友,而且一见钟情。我认为对爱情这么直接的人,很难不成功。最后也见证了他们的爱情是幸福的美满的。

为何自己这么理解呢,我认为爱情嘛,就是遇到人生挚爱。遇到了就不会再去会那些尬聊的社交,又去认识新的朋友,想去发展暧昧关系,去经历可能得不到的心碎,而且可能还会花了一堆时间,竟然会遇见一个人渣。随着人的年龄越大,对曾经年轻的时候没有做的事情就感觉很失败,人在年轻的时候遇到好的挚爱一定要抓住,年龄越大其实很有压力的。

3、永远都在热爱自己的坚持,作者在年轻的时候惨败的失败过,最后解雇了全公司的人,还向自己的父亲借了3000美金度过那段艰难时光,但是过后还是东山再起了。

以上,就是我感悟很深的地方。因此,作者让我对成功的定义加深了理解。什么是成功?

1、从小专注一件事,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为什么作者创建了如此庞大的金融帝国,因为从小都对金融感兴趣,而且一直在坚持在这个行业,从小时候给自己赚零花钱,高中的时候就可以用股市赚的钱愉快的玩耍。所以在任何一个行业,必须要有足够的人生经历,经历过的风风雨雨才有可能涅槃重生。

2、成功是可以借鉴的,整本书,最喜欢看的是作者第一段,就是他的人生历程这段。尤其知道1949-79这段时间,因为美国这段时间像极了现在的中国,有一本书《光荣与梦想》,很值得读,这本书写的就是1932-72的时间历程,对未来国家的发展方向具有趋势判断性。

从个人的观点看,我不赞同我们是社会主义,我们还是在经历社会的发展历程,我们就是资本主义,中华民族再伟大,也跳不过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就算我们要超过美国,也要经历他的社会发展历程,不过就是别人用十年的时间,我们五年就可以做到而已,但是就是无法跳过这个规律。

以上就是我对这本书的想法,现在来说上次说得存量和增量的个人看法。

增量:我认为就是一直向上增加的量,没有平缓,没有向下的趋势。

这个词也对应着一句话:站在风口,猪都会飞起来。为什么看新闻,会发现有些银行大咖会自嘲,放一个傻子当银行行长,都会赚钱,为啥呢,存钱的一年利息1.5%,贷款出去5%,赚个差价,红利就是国家的垄断。

说到红利,听得最多的就是“人口红利”。

人口红利就是劳动力人口多,不干活的人少,这就是一个增量。只要在人口红利阶段,只要你做实业,你就会赚钱,对比下当今90年代的时候,开厂亏本的根本都数不出来,只要在开厂,统一喊厂家。从开厂,我们继续随着社会的历程来联想,与人口对应的红利就是房子,为什么以前修啥都赚,人口一直都有啊,红利没有消失,就会赚钱啊。现在国内是安静了,但是世界安静没有啊,没有安静,去印度,去东南亚,资本家都在逐利,因为那些落后的国家还有人口红利啊,为什么大家都往印度跑。因为大家都喜欢站在风口赚钱,为什么啦,因为科技创新很难,而且可能投资会打水漂,所以大家都喜欢在增量的地方投资赚钱。一旦增量变成存量,那就是现在这种对社会没有信心的存量状态。

存量:我认为是一种震荡阶段,平稳的趋势线。

这个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我们通过市场来反应最直观的感受。国家提出供给侧改革,带动消费升级。修房子的啊,提出改善型住房,这些都是在存量时代的口号啊,市场会买账吗,肯定会买,只是得到的效果就没有增量时代那么好了。在这里,最近两天我发现一个很好玩的事情,我简称为振奋人心时间。让我用火锅店的事情联想下粤港澳大湾区。

“故宫角楼餐厅”,一家新开在故宫城楼下的火锅店。大家都听到在城楼下的时候,有没有一种蠢蠢欲动的心动,都想去感受一盘,为啥?在故宫吃火锅,想想那个心情。感觉内心会很兴奋,会奔走相告与周围的盆友一起分享,那但是这个热度会慢慢消失,特别是在你已经去过一次后,消失更快。

“粤港澳大湾区”政府放出话来,那兴奋啊,感觉妥妥的就是以后的世界第一经济湾啊,手上的钱拿着干什么啊,赶快去投资啊。我感觉这就是存量的社会市场,国家不会对全国遍地开花的投资,但是也不能把已经散发的货币让其闲置,一切的实物都有折旧感,都不是永恒的存在,只有让其流动才不会让社会有更多的恐慌。但是这个概念提出来,有见效嘛,有,但是是在明天,而且还是不确定的。那带来的时候效果嗯,我认为是提振人心的作用,就像开一家火锅店在故宫楼下一样,大家的心情始终会消散的。当粤港澳大湾区的强心剂失效后,下一针会打在那里呢,反正我认为国家会东打一枪西放一炮的。

存量的时代就是做高品质,优秀的的东西,就像企业开始裁人,开始提出平庸员工,不是员工平庸,是社会没有红利了,为什么说马云格局打,因为马家帮的格局是全世界,全世界是他的红利,在增量的理念赚钱。华为为什么慢,那是在存量的时代拼搏,搞创新那肯定慢啊。有时候活得明白才会让自己的人生方向不会走绕路。

存量时代,做最好的自己,带着一双发现增量的眼睛去看生活,我想生活肯定会给自己一个大大的拥抱。

《原则》这本书里面也写到公司招聘的细节,自己也经历过半年的挣扎,选一次和大家来认真的交流,我发现实际招聘和书中介绍的相差较远,就像书中说的那样,面试官喜欢招自己喜欢的人,而并不是很看重你能力到底多强。

原则读书笔记 第(2)篇

这本书来自桥水创始人,我认为世界第一的投资大师,Ray Dalio.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对话”

我几乎从没用“伟大”这个词去形容任何人事物,瑞大师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对原则的分享全部可作为我们在生活,工作和投资方面的向导,毫无保留。

借助他的正面投射,让我看清一幅画像:世界上真的有为了地球和社会的持续美好不吝其财倾囊而出的人存在,也真的有一批又批似懂非懂的学习者仅仅停留在“学习”的搁浅处。

 

有此幸与这位瑞大师之间的对话如下:

#工作原则#

Ray: 你真正知道的东西也许是有限的,承认这一点是明智的。

我:正因如此,我时常觉得自己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很欠缺,同时又总在生活,工作和书籍中发现真实的自己做得还不错。我的理解是,我的欠缺感推动自己继续深造,沉淀,可能我永远会在这种欠缺感中自娱自乐。


Ray: 我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既知道如何努力追求很多东西,也知道如何正确地失败。“正确地失败”是指,能够在经历痛苦的失败的过程中吸取重要的教训,从而避免“错误地失败”,即因为失败而被踢出局。

我:如何做是正确的,并一直坚持做。如何做是错误的,努力改过来并刻意对无须买单的错误进行归纳,将风险控制在下限范围内,若是经受失败,也不至于一败涂地。

 

Ray: 我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时总会表现出一种天然的进攻性,我要学习一种更好的方式来处理这种进攻性,这可以成为我改变的出发点。

我:我理解为,不同的问题难点应该对应不同的解决方案,随着难度越来越大,我们所报备给逻辑思维的方案应更加系统。全方位预见麻烦点的出现时机,这是非常难的,我自己的经验是,边走边观望,以长期策略为向导,一旦将进程设置为中长期,监控的力度和注意力会更加集中,这能避免犯下低级错误。

 

Ray: 通过以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辩论方式与他们交流,我就能理解他们的推理,并让他们对我的推理进行压力测试。我们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降低自己犯错的可能性。

我:我一直在寻找这样一位伙伴。他能够挑剔指出我的思维漏洞,能展开充满火药味的辩论,能让我加速成长和吸收。

 

Ray: 我对自己查明真相的能力一直很有信心,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做的必要性使我越来越善于查明真相。

我:好喜欢这样的探索态度。越多潜在的知识面遭到解构,我能随即拥有更强烈的探索欲望,学无止境,我持续学习的心态一直没停止过。

Ray: 如果你发现自己不擅长做什么,你不应该为此难过,而是应该为发现这一点感到高兴,因为知晓这一点并妥善应对,将提升你实现自身愿望的可能性。

我:感触极大。懂得运用能量去调剂自己并不擅长但迫于当下而为的改善,的确是一项了不起的本事。

 

Ray:驾驭激情,从而得到动力来追求你真正的目标。

我:能选择何时让激情释放,何时收回。当激情驱使我去做我足够热爱的事情但察觉到周围的人际关系和企图心不够纯粹时,激情需要回收并投入到让激情重燃的状态,这很难控制,不过只要我们坚信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收获时,这一切都会成为驱动力。

 

 

Ray: 良好工作习惯的重要性常被大大低估。

我:当我开始着手一个新项目,我有70%时间花在前期数据调研,核实和匹配。25%时间花在校对和确认,5%时间完成初稿。

越有难度的项目我越能持续专注,并不是项目越值钱越花心思,更多是兴趣导向。

Ray: 更喜欢周围的人对你坦诚,而不是隐瞒对你的负面看法。

我:我会避开跟一些口是心非的人接触,可能过程中我表现出了冷暴力,即便如此这也是真实的我。

 

Ray: 这需要你克服对自己始终正确的渴望,愉悦地探求事实。

我:我归纳出一个现状,我对外求没有太大欲望,继而不主动交朋友,不主动联络。

我认为自己始终正确的交友方式是,可以交一辈子的朋友。可我错解他人是不是也持有一样的交友观。

我总说尝试给自己解惑,解的是自己的惑便更无需自我纠结。自由的灵魂赋予我非常简洁的认知,有需则外,无需则怡。

 

Ray: 你应该花时间和你能找到的最可信的人探讨观点。

我:最可信的人不一定拥有最高的思辨能力,不能排除他们本性里息事宁人的妥协存在。我绝不是抱着他错纠缠不清,任何践踏原则线的问题就绝不是小问题,无论对方是谁。

 

Ray:要记住金钱的唯一目的是使你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所以要想好你所珍视的是什么,把它置于金钱之上。

我:对我,是一份真挚的关注和相互匹配的价值理念。

 

Ray: 先确定你真正想要什么,你真正的目标是什么,然后想想你为了得到这些目标需要做什么。

我:有一笔低调的财富,一个充分的人身自由,一份永怀激情的工作。为了这些未来的实现,我还要加倍努力,拒绝任何一种舒适圈的诱惑。

原则读书笔记 第(3)篇

我所理解的原则——《原则》读后感


原则,是行动式选择,而不只是立场式的态度。

原则所界定的,除了是与否的结果外,日清日高的持续优化(创意择优)才是它旺盛的生命力。

原则探究的,是你为何在总能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立誓要去改变,却往往只是在头脑层面进行“发现问题—立誓改变—没有改变—重提问题—立誓改变”死循环。这是对选择最大的破坏,光有认知和决心远远不够,原则是行动。

我想我们都愿意承认,极度求真极度透明是最难的,有意义的工作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是我们想要的,而行之有效的创意择优是我们愿意付诸行动的。对于如何发挥集体智慧,打造高效工作和生活机器,提升生活质量,特别是实现精神的高度自治,让生命充实而富有质感,才是活着的真正意义。

生活原则里讲到的五步流程工作法,目标→问题→分析→方案→落地,并不复杂但落实起来需要持之以恒,用好人,形成卓越的文化和运行机制。

特别欣赏问题日志、痛苦按钮、契约工具、分歧解决器及教练、棒球卡、集点器等原则工具,又实用又有温度,他们共同塑造了一种生命的可持续性,仿似能延长寿命升华生活的意义。

这本书里很少直接提到爱,但处处彰显爱的风采。一家卓越的公司,一位卓越的领导人,在创意择优的运营管理机制下,实现员工、老板、企业和社会四方共同进步,能做到这样,唯有爱具备这种强大力量。因此,原则就是爱。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