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对赋能与不确定性的认识
冲着基地组织,我几乎一口气把《赋能》看完了。看完之后,得到了几点不成熟的认识,姑且厚着脸皮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吧。
一、赋能是一种灵活应对不确定性的方式
“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耳熟能详的军事名言出自《孙子兵法·九变篇》,讲的是灵活作战的军事原则。
战争,历来都是复杂多变的。也就是说,战争充满了不确定性。而越不确定,就越需要灵活变通,否则贻误战机。此正是几千年前的孙武强调灵活作战的原因。
千百年后,基地组织行动猖獗,其去中心化的组织模式给美军特遣部队带来诸多不确性。对此,斯坦利·麦克里斯特尔提出通过“赋能”打造一支团队以应对这种不确定性。
这里所谓的“赋能”,跟“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是相同的,其实跟孙武提出的灵活作战原则本质上是别无二致的。
二、赋能是一个有效解决不确定性的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赋能”这个名词,让我想起了在管理学课堂上的一幕。我们可敬的老师让我们思考这样的问题:“什么是正确地做事?什么是做正确的事?”
按照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说法,前一个问题关乎“效率”,后一个问题则关于“有效”。然而,怎么区分“效率”和“有效”呢?
举个例子。比如说,某团队用最少的资金,用最少的时间,用最正确的方法,近乎完美地做成了一件最终发现是错误的事。这样的做法是有效率的,但不是有效的。
我们现在所谈到的“赋能”,就是后一个问题的体现,即做正确的事。它是有效的,它能解决不确定环境中的问题。
三、赋能是对不确定性的管理
前一段时间,马云在浙商总会的年会上说,企业家就是要应对不确定性。我想了解企业家是如何管理不确定性的,但是我很难接触到此类书籍,我不知道是不是现代管理中缺少这方面的论著。
在了解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件有趣的事。就是,在管理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科学管理”总是被很多作者“怼”,包括《赋能》这本书的作者斯坦利·麦克里斯特尔。
斯坦利·麦克里斯特尔认为泰勒的“科学管理”在不确定性面前是失灵的。首先,它化整为零,系统性地消灭了可变因素,只为将效率推向顶峰。这就注定了它是不能应对不确定性的。
其次,它在知与行之间划下明晰的界限,将“做正确的事”的人和“正确地做事”的人分隔开来。当不确定性袭来之时,“正确地做事”的人不能随机应变,而“做正确的事”的人不能及时指导和调遣人员处理问题,于是整个团队陷入被动状态。
同样的,传统的“MECE”原则,在处理不确定性问题时,也使团队处于被动境地。试想,在一个金字塔型的决策机构里,一切都被上层建筑控制着,第一线的信息层层上传和顶层的命令层层下达需要多长时间?这样的机构能有多少灵活性可言?不得而知!
而只有“赋能”是能让团队充满活力与弹性的。在“赋能”的团队里,每个成员都有较强的调整和适应能力,都享有保证一致行动的信息,都有一定程度的决策权。于是,团队拥有了足够的敏捷性,也拥有了把握暂时不可捉摸的点的能力。最终,他们的行动利于整体目标的实现。
四、赋能也会带来不确定性
“赋能”可以应对不确定性,但有时候它也会带来其它不确定性。
在组织内建立共享意识是一个组织向其成员赋能的前提。其中,共享意识包括共享信息的意识。这有可能引发泄密等问题。因此,在赋能的同时不能放松控制。
此外,在被赋能的成员得不到保障时,权力可能会被滥用、被误用。所以,要想进行赋能,获得权力的成员必须能够拥有相应的素质,包括品德、视野和知识,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明智的行动。
赋能:打造应对不确定性的敏捷团队读书笔记1000字 第(2)篇读斯坦利·麦克里斯特尔写的书绝对畅快淋漓,为每次突击行动捏一把汗!n反过来思考我们今天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如何应对这些不确定性?如何让组织能够真正的自转起来?这本书给出的答案再明显不过了~n书中提到打破深井,化繁为简,信息共享,赋能这些词都不难理解,但是运用起来却有大学问,但是anyway世界上并没有一个组织模式的万灵药。1. 比如说赋权,大家都明白,宁可在今天寻求有70%把握的问题解决方案,也不能为了有90%的把握而把事情拖到明天。但是如何帮助你的经理做出正确的决策呢?有两个前提 - 1. 大家都了解全局,有足够的信息支撑 2. 帮他们提高决策能力(training & coach)记得曾经参加过一个沙盘演练的培训,自己真正的去做CEO,你如何定战略,在市场变化的情况下,如何调整,在面对一堆不是专家的竞争对手时候如何匹配资源?如何决策?团队里谁能说服谁?都决定了团队胜负,这个游戏至今记忆犹新!n2. 如何突破深井组织困局?大家都知道MECE 互相独立完全穷尽,我们组织现在都是这样的,各有分工。能做的就是align 目标,打造合作文化,信息共享。书中海豹突击队培养“超级战士”,也不欢迎想做“超级英雄”的士兵。在这里,团队精神更加重要,团队成功高于个人表现。这就是在打造团队的共同目标。与此同时,海豹突击队规定每个队员都要有自己的亲密伙伴,队员之间要一起生活、一起训练、一起战斗,游泳也要在一起,所以被称作“泳伴”,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培养团队精神,更是在打造一种互信的氛围。有了这两方面的帮助,海豹突击队才能拥有卓越的战斗力,他们也成了打造灵活小团队、突破底层深井的典范。3. 事实上,没有哪个难题是一成不变的,建立无边界组织,让信息在组织内部充分流动,锻炼每个组织成员的全局性和系统性思考能力;对组织成员赋能和放权,锻炼每个成员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决策能力。
赋能:打造应对不确定性的敏捷团队读书笔记1000字 第(3)篇作为一名前特种部队的指挥者,作者的学识无论如何还是非常让人敬佩的。无论是凯恩斯的经济观点,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中关于第一、二系统的引用,麦肯锡金字塔理论中的MECE原则,都有跨界知识的应用,了不起。作者的观点还是很鲜明的,在如今一个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如果我们还是在沿用泰勒的“还原论”理论进行管理,无疑在很多时候是不适用的。技术发展太快,信息太多,一个管理者如果还是顶着“个人英雄主义”的光环,妄图凭一己之力去搞定所有的事是不可能的。今天,我们更多会去思考,如何发挥团队的力量,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人的潜能,如何让每个人都负起自己应付的责任来。分享信息、互动并同一目标、给员工赋能,无疑是个好方法。非常欣赏作者的一句话,“双眼紧盯——双手放开”,只是知易行难。非常有启发性,而且案例也非常丰富且有说服力。不过按照What-Why-How展开来看,What和Why部分的章节分配上不够清晰,How的部分还是少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