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读书笔记(3)篇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作者:理查德·普雷斯顿
文明与病毒之间,只隔了一个航班的距离。来自热带雨林的危险病毒,可在24小时内乘飞机抵达地球上的任何城市。航空线路连接了全世界的所有城市,构成网络。埃博拉已经进入网络,开始环球旅行。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读书笔记 第(1)篇

        从一定意义上说,地球正在启动对人类的免疫反应。它开始对人类这种寄生生物做出反应,人类的泛滥仿佛感染,混凝土的坏死点遍布全球,欧洲、日本和美国犹如癌症的烂肉,挤满了不停复制的灵长类动物,人类群落无限扩张和蔓延,很可能会给生物圈带来大灭绝。也许生物圈并不“喜欢”容纳五十亿人类。也可能是一百年间人类的极度增殖突然产生了海量肉类,这些肉存在于生物圈的每个角落,面对想要吞噬它的另一种生命体,很可能无法保护自己。大自然有自我平衡的手段。雨林有自己的防护手段。地球的免疫系统察觉了人类的活动,开始发挥作用。大自然在试图除掉人类这种寄生生物的感染。说不定艾滋病只是大自然的清除过程的第一步。

        HIV只属于二级病毒,已经让人们闻风丧胆,束手无策,而埃博拉是四级,一种奇怪的丝状病毒,分了马尔堡,扎尔伊,雷斯顿等等,一旦感染,就像一个体制,从内部破裂,全线崩溃,无法挽回。

        本书描写了一线研究人员、工作人员、医护人员的奉献,接触的那一刻,已经将生死置之肚外,真的越来越理解:那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致敬那些奉献的人。

      同时,吐槽一下作者,特别喜欢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有些还重复了,有点啰嗦了。还有一个问题,书中有个地方,不知道是翻译出错还是作者的问题,有一处描写:猿猴的细胞壁充满了病毒。在我所学专业里,动物细胞是没有病毒的。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读书笔记 第(2)篇

大自然自有办法平衡人类活动带来的弊端。埃博拉等病毒的出现是对人类破坏热带雨林的惩罚,也是大自然进行自我平衡的方法。

看了这本书了解了丝状病毒,一种病毒科,包括马尔堡属及埃博拉属。马尔堡属指近亲马尔堡病毒;埃博拉属包括苏丹埃博拉、扎伊尔埃博拉、雷斯顿埃博拉,还有书上未提及的科特迪瓦埃博拉。

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潜伏期可达2-21天

感染者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体外出血、发烧等。

第一章中夏尔.莫内马尔堡病发身亡时的场面,简直震惊了我。血液从全身任何孔内喷出,体内器官全都化为肉汤……

人类在这些高致命病毒的威胁下,能够坦然安全地生存,是因为有一批“先行者”走在了我们前面。医务人员、病毒研究者……冒着生命危险研究病毒,将自己置身于充斥着致命病毒的研究室中,这是怎样一种大无畏地牺牲精神啊~当然他们其实也会害怕。

现在的人们越来越多地患上奇怪的病,或者从未听过的新型病毒出现,怕也是人类的自作自受啊!

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真的不是口号!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读书笔记 第(3)篇

这本书,之前阿宝推荐过,而且自己也是CDC同类,所以偶然间看到的时候就想细读一下。由于是纪实类书籍,本想是枯燥无味,却是可读性较高,一些跌宕起伏的片段仍是沉浸其中,对书里的人物也是倍感亲切,总会将其与楼上传防免规科的同事类比[晕]。整本书记录了1967年-1993年人类与埃博拉病毒惨烈交锋的历史,面对病毒这个穷凶极恶的敌人,即便有最严密的保护制度,有很多级的生物防护,有最原始的求生念头支撑,每个前线的医务人员依然随时处在致命的危险之中,一个小小的疏忽或者意外,都可能万劫不复。是的,真实的世间哪有那么多幸运...不禁想到最近谈论很多的关于公共卫生,通俗说就是疾控系统的边缘化。风平浪静的后面,其实是有很多公卫人在努力维持,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理解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吧!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