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到6分是因为目前大概还属于通读的过程中当中,总共花了的不到10分钟,因为就是按照书本里面的读书方法去读。书里面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几个词语“能量”、“积极阅读”、“提问”、“目的”、以及“规划”,需要着重阅读和反复练习第二章。分别说来,当作者述说书本能量的时候我的理性告诉我是“不可能的”,但是恰巧的是我是一个“有神论者”,因此书本是有能量的(《圣经》),如果从哲学角度来看书本是否有能量?我认为应该也是有的,因为“吸引力”也是能量,就好像很多朋友可能看小说比看法律书看的快多了?哈哈哈!n去考虑看书的目的以及看书的意义,我看过好几本教人如何阅读书籍,无不是从提高物理阅读速度,提高阅读数量着手,而我认为积极阅读的本质是作者提到的可以准备数十本一个题材的书,我理解下来个人的“专题”方向最好细致,如果举个例子可能我想读哲学相关的书,我可能要看苏菲的花园、哲学故事、小逻辑、理想国、柏拉图文集、叔本华的智慧等等(这是从哲学史时间线来看),或者可以从专门的派别来集中火力查看相关资料,总之积极阅读我理解等于“合理的书单”。可能其中最让人头疼的就是提问了,我们应试教育习惯了,当我们拿起课本时候,更确切的说是“课本”拿起了我,我至今还记得在小学时站在书店捧读哈利波特的畅快,站在哪里一个多小时但是却觉自己才下课。我看书的时候会问为什么hp是天选之子?为什么斯内普一直盯着哈利?hp会和赫敏在一起吗?罗恩以后会不会变成反派?……好多奇怪的问题,我觉得有问题才是好的,因为书本就好像一个不怎么智能但是很有趣ai,总是在尽力回答你的问题。先说规划,短期中期长期的规划能够使人井井有条,并且可以肉眼看见自己的进步,看书并不是为了像别人炫耀看了多久,而是看书能为自己为别人甚至为世界带来一点什么,我想这大概才是智人彼此通过书籍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知识的原因。合理的规划能够帮助智人高效率的达到自己目标。目标是一个很难形容的问题,因为看书可能是为了学习是为了打发无聊时间,是为了……很多可能,但是我们如果思考人类为什么看书,为什么希望分享彼此的知识?早期智人通过采集者的经验来分享经历,后来有了语言,再后来有了文字,再后来有了纸加速了文字的传播,可以说,智人族群从族群角度来说有一个集体意志希望知识的传播,希望整个人类能够“平均知识水平”,更深一层意思可能是人属族群的整体意志希望知识互相分享以巩固或进一步巩固人属本身的统治地位。因此在阅读在这个“大前提下”,我想怎么样都是ok的,哪怕知识娱乐,但一定要有,最好有数字(可以自己感官,更好的阅读)。看到这里的朋友,谢谢你,希望对你阅读本书由一些帮助。
高效阅读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2)篇用两个小时的时间细致的读了这本书,很佩服作者的阅读量,书中的内容旁征博引,引用了大量的理论和案例也佩服作者的经历和见识。但是单纯对于本书来说,只有第二章详细讲了下“共振阅读法”,剩下的大部分内容都在说这个阅读方法有多么神奇,内容真的很冗余,到书的最后,甚至说此方法是一种能超越时空的阅读方法。可是作者共振阅读法不就是一种带着目的的速读加上提取关键信息的方法吗?按照共振阅读法来读本书,可以直接提取第二章的关键信息就可以了,确实20分钟可能读完。阅读本来就是一种提取对自己有用的关键营养,付诸于行动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过程吗?
高效阅读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3)篇渡边康弘的《高效阅读》,集中讲解阅读方法——“共振阅读”(也就是共鸣),初一看感觉说的很玄,特别是讲到书接触,要感受书的能量这里[捂脸][捂脸],继续阅读之后发现作者一直想讲的方法“共振阅读”,绘画一幅“共振地图”,一共五个步骤,其中印象深刻的就是绘制曲线这个步骤,找出关键词,在对应的曲线上做标记,可以在回顾时唤醒回忆。
其实,“共振阅读”相当于一种阅读笔记,还有后面谈到的升级版,一次性阅读很多书籍,其实就是写主题阅读读书笔记。但是,作者有一句比喻很有意思:“想象这些书的作者都是集体前来参加由你制订的主题的会议。”这样的描述,确实很很能够激起阅读的想法,而且会有“作者就在我面前,我会向他询问些什么”的想法,很能激励自己快速,高效地阅读。[嘿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