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 磊磊真的太浪漫了 这是我读过的可读性最强也最引人入胜的唐诗解读评注 详尽的注释可以看出磊磊做过的完善功课 又着重描写了我最爱的杜甫和李商隐 真是得我心意 唯一有点遗憾的是杜牧和韦应物这两位没有提及 不过璀璨的唐朝诗人如此众多 自然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而结局的司空图绝对是精品
关于杜甫“情圣”称谓的解读 磊磊专挑杜甫写女性这个角度来谈 也算是另辟蹊径 一开始看到我还不能理解 毕竟梁任公提的“情圣” 说的可是杜甫包罗万象无处不在的可高远可幽微的情呀!结果看到磊磊评李商隐 说小李是最能继承老杜丰沛情感的接班人 我就立马释然了 磊磊哪是不懂“情圣”二字的内蕴精髓 他简直是太懂了!
我真的是太爱老杜和小李了 音律格式的成就我谈不来 但从情感当面来说 他们就是最可爱也最伟大的大唐“伤心人” 他们不自怜幽独 他们也不别有怀抱 他们是真正在和时代和民族互动 用笔忠诚记录下一切真挚情感 不论美丑 只管真实 不拘泥或困宥于任何题材形式 他们的诗已经不再只是“盛唐”“晚唐”的某一代表 而是个人和时代完全融为一体不能分割的气韵灵魂 这才是最让人心折的地方
看磊磊谈杜甫对妻子的爱 我竟然很不争气地哭了 “犹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怜的又何止是小儿女呢?看到李商隐的《牡丹》 我更是被惊艳到仿佛初读他那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还是那句话 《嫦娥》看似缥缈幽远 可它展现的却绝不是出世超脱和情感隔离 嫦娥的悔 恰恰就是小李渴望体验酸甜苦辣世间百态的“凡尘心” 了解之后却拒绝 选择之后而坚持 这是最难能可贵的儒家文人才有的赤子心
总想到高一的时候第一次上语文课 听刘界讲《再别康桥》 说有一派学者认为其实这首离别诗不是告别剑桥的景色 也不是抒发羁旅情思 而是徐志摩对情人的告别 刘界问我们是否同意 我那个时候好认真地摇了头 摇头幅度大到被他叫起来谈自己看法 我当时说 这么美的离情别绪 告别的是他乡岁月 只用男女之爱来解读格局太小了 就好像我那个时候也总觉得用爱情来解读《锦瑟》和《无题》很小家子气一样 听完刘界哈哈大笑 说我还不懂爱情 是个小孩子
现在想来 真的觉得好笑又怀念 刘界作为一个业余诗人 真的也太灵性了 一首诗歌承载的情感或许从无定论 你想从中得到什么 你就能在其中体会到什么 唐诗的美在于不光带来纯粹的美学感受 更能跨越千年时光向中华民族源源不断地输出幽微智慧 唐诗就是中国人最伟大的情感哲学啊 我看我又得把顾随好好拿出来一读再读了
1.26 JFK到LA飞机上
六神磊磊读唐诗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2)篇那是我梦里的大唐
一群少年勾肩搭背提酒携刀走来,他们可以怀才不遇怒骂朝廷;可以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可以拿上刀剑跨上战马提携玉龙为君死;可以朝堂之上据理力争哪怕最后夕贬潮州路八千。
李同学高呼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拿起酒壶又浮一大白。那个后来落魄的不成样子的老头也曾登上泰山“一览众山小”。那个出色的民生记者斜视着权贵的酒宴“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那个酷爱写诗的年轻人病到不行还要“收取关山五十州”
这些少年敢于做梦,敢于高呼自己的理想。大唐也有容下年轻梦想的气魄,所以它年轻。
唐朝是这么多朝代中最年轻,最有少年感的。而他的少年感就是由这些不服输不认输的少年们组成的。等到大唐的气魄如夕阳般落去的时候,我们的历史上,再也没有出现过那样的少年们。
我愿梦回大唐,去看天朝泱泱。
我愿梦回大唐,去写长安洛阳。
我愿梦回大唐,去见少年英豪。
六神磊磊读唐诗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3)篇书名读唐诗,整本书看下来觉得更像是唐诗的背景介绍,诗少诗人故事多……
初唐四杰:(王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盛唐大概是唐诗最好的时光,最美的季节。唐诗里最牛的人、最牛的诗也出现在这个时候。张九龄、贺知章、王之涣、王昌龄、高适、岑参(高岑),李白、杜甫(李杜),王维、孟浩然(王孟),钱起……
中唐时期里的高手之多、门派之众、作品之繁,甚至还要超过盛唐。韩愈、白居易、元稹、孟郊、刘禹锡、柳宗元、李贺、杜牧、张籍、贾岛……
晚唐李商隐、 罗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