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使女的故事(同名美剧原著)读书笔记 读后感(3)篇

使女的故事(同名美剧原著)
作者: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击败《权力的游戏》《西部世界》,横扫艾美奖和金球奖的热门美剧《使女的故事》原著小说。奥芙弗雷德是基列共和国的一名使女。她是这个国家中为数不多能够生育的女性之一,被分配到没有后代的指挥官家庭,帮助他们生育子嗣。和这个国家里的其他女性一样,她没有行动的自由,被剥夺了财产、工作和阅读的权利。除了某些特殊的日子,使女们每天只被允许结伴外出一次购物,她们的一举一动都受到“眼目”的监视。更糟糕的是,在这个疯狂的世界里,人类不仅要面对生态恶化、经济危机等问题,还陷入了相互敌视、等级分化和肆意杀戮的混乱局面。女性并非这场浩劫中唯独被压迫的对象,每个人都是这个看似荒诞的世界里的受害者。
使女的故事(同名美剧原著)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1)篇

脑海里出现的两个历史事件跟这个《使女的故事》有过之而不及。一个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一个是当代的文化大革命。但是这本书确实一本现实题材的未来小说,这三者的时间轴跨度太大了,但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书中使女们的秘密“五月天”类似于抗日时期的地下党组织。有人慷慨就死也就有人重获光明。

     使女们被当作“圣洁的容器,行走的圣餐杯”,统一穿着红色长袍、白色双翼头巾和面纱,被剥夺一切美的权利,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骚动。唯一的功能就是生殖繁衍,她们是没有情感没有自由没有名字甚至可以没有手脚只需要有躯干的“行走的子宫”。她们被冠于“属于某某大主教”,例如女主of弗雷德,例如五月天慷慨赴死的女伴of格伦。

      使女以外,所有女性的生活都发生了本质的改变,按各自的功能被分门别类为夫人、马大(女仆)、经济太太、荡妇等,各自穿着的颜色也凭身份而有所不同。可悲又可怜。

       连同大主教弗雷德都说出了一句所有人的心声:可是我们是人啊!是啊,我们是人,人就不同于机器,人需要正常的感触需要正常的生活一切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就仅仅这项基本的权利都被剥夺。

        最后,我只想说女主奥芙弗雷德(of  fred)不属于谁,也不叫奥芙弗雷德,她有名字。她叫琼。

使女的故事(同名美剧原著)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2)篇

凌晨看完这本使女的故事久久不能平静。小说带来的压抑与震撼一点不输电视剧。很难相信,这是一本来自1984年 整整出版了三十多年的书。这样一本以女性角度略带意识流地喃喃自语,自我呻吟为主线的反乌托邦小说,却如此具有社会现实意义和强大的代入感,就连中文译本也没有冲淡书中语言的各种象征和隐喻。

结合最近的章文事件和上本看完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真心由衷地希望这类事件和小说能被更加重视,女权主义能让更多人真正了解和普及!

使女的故事(同名美剧原著)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3)篇

这是一个往日的回声,在今天的我们看来这是非常的离奇和荒谬的故事,我们很幸运,因为前人的抗争和记录,不需要经历这种事情就能够了解到这部分的历史。

基列共和国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再荒谬的宗教外衣也不能掩盖父权制度的可怕,管理者高明的利用女性管理女性,因为他知道人们在极端的恐惧之下有一点点小的权利能够使自己逃脱厄运,就能够对同性做出种种恶事,甚至痛下杀手。

女主角失去丈夫和爱女,又不得不为了生存而妥协,毫无尊严的变成使女,为年事已高的大主教生下孩子本来相当不可能,于是失去生育能力的大主教的夫人就让她与侍卫私通从而生下野种,冒充大主教的孩子。这于人为可讥,而在己却是一条生路,尼克居然是一个卧底,既是眼目又是地下党,终于她似乎看到了一线希望。故事的结局我们也未可知,但愿她逃出生天,或者再好一点,已经重建了新的生活。

第一次看描述过去的未来小说,这是对我们的一种警示,历史倒退是很可怕的,我们不要再经历了。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