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女亦知亡国恨,此恨无关风与月
—严歌苓《金陵十三钗》
故事发生在1937年冬天南京城的一个教堂里,一群金陵女大学生、13位秦淮河上的风尘女子,以及6位国军伤兵为了躲避这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不期而遇,然而,教堂也不是永远的净土,日军终于冲了进来,女大学生即将面对被日军掳走凌辱,在这危急时刻,13位风尘女子在侵略者丧失人性的屠刀前,她们身披唱诗袍,怀揣剪刀,从容淡定的代替教堂里的女学生去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
小说的讲述者是亲历者大学生书娟,读完此书我记住了赵玉墨这个名字,一位秦淮河的头牌、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风尘女子,在逃生的地窖里为给将死的战士一些安慰,乐观的跳着诱人的伦巴,她和士官戴涛的爱情是短暂的,他们在黑暗来临前一起到屋顶上看南京城的夜景,残垣断壁在他们眼里都是最美的风景。十三个秦淮风尘女子地位卑微,然而在民族大难面前,在面对魔鬼时,她们就是天使!她们在拯救女大学生的同时也在自我救赎,她们温暖了那个南京的寒冬。
千年前杜牧那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我们都耳熟能详,然而严歌苓开篇首句就打破了这千古名句,独辟行径,向我们陈述着“商女亦知亡国恨,此恨无关风与月”。
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永远碰不得、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疤,感谢严歌苓选了这样的题材来写,依然是写她擅长的女性,依然是边缘女性。她选择了最能体现女性柔软的方式来表达女性的坚强,我看到了妓女和女学生在灾难面前没有贵贱之分,战争在暴露人性的弱点同时,也闪烁着人性的最大光辉。
《金陵十三钗》对大家都不陌生,源于张艺谋的同名电影,个人认为电影对原著的还原度不高,原著娓娓道来,细腻有张力的陈述着凄凉的故事,电影也许受篇幅和票房影响,展现交代的略显唐突,铺陈的难免有些落入俗套。
读这部小说,不禁想到了另一位女性作家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很佩服女性作家敢于挑战如此沉重的题材,张纯如,这位南京城的女儿,一直沉浸在大屠杀的影子中无法自拔,最后选择了极端的方式结束生命,我看到了南京大屠杀影响的不是一代人,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耻辱。 我曾看过一个纪录片,当年的中国慰安妇,活着出来的是极少数,活下的也被世人所厌弃,她们有什么过错?近几年来一直有中国及其它亚洲国家的慰安妇远度重洋前往日本,指认日本军人的罪行并要求赔款和公开道歉。她们已经是风烛残年的老人,依然拖着躯体和内心永远不能愈合的伤口,为自己和已经死去的姐妹讨公道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内心充满了悲楚和心酸。我早就过了愤青的年龄,只能冷眼看待这场战争,我知道一个国家如果不强大,将会给人民带来怎样的灾难,真心希望那场战争造成的创伤能够真正被时间磨平。
在战争中对正义的坚守与不屈的抗争的每一个人,都是一段不可磨灭的史诗。严歌苓笔下的金陵十三钗们,给我们演绎了一段女人的史诗,这是一段不该忘却的记忆,最后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陈列的一段文字结束此文:
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金陵十三钗(张艺谋同名电影原著)读书笔记 第(2)篇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开局荒诞又香艳, 秦淮河女人和教堂女娃子注定水火不容。
从秦淮河女人爬进教堂围墙开始,南京话,扬州话争相竞彩,眼波潋滟,婀娜的旗袍和细腰肢款步走来,一幅活色生香的动态图徐徐展开,处处风情,处处妩媚。
这些姿态艳丽的女人们亲切又泼辣,给沉寂的教堂带来些烟火气息。
书大部分是从书娟的视角来看的,13岁的女学生有种本能的厌恶,厌恶“不爱自己的父母”,延误“不知廉耻的妓女”,延误好看不自知的女同学。
源自对世界的无知,本质是一种自我厌恶。
妓女们插科打诨耍无赖,是看透人情世故的一级好手。对女学生日省三次的鄙夷,她们也不计较,这些未见过世面的雏鸟哪里知道她们的辛酸和委屈,两路人了。
不用理论也根本不值一提。
赵玉墨——五星头牌秦淮河名妓,两次对自己的社会地位认可,对天生的卑贱认命。
牺牲13个妓女,救下13个女学生,不是义务,也不符合社会设定。
所有人都瞧不起她们,只值五十大洋和一根金条的女性。每一个都可爱又美丽,喜欢撒娇,向往爱情,对于强加于身的命运有资格嬉闹叛变,但是她们选择了成全。
豆蔻说:“不要谢我,娶我吧!”
日本老兵,一说到这个词我就非常的恶心,把豆蔻绑在椅子凌辱上的照片作为战利品,夹在笔记本里留念。
严歌苓质问:这样深的心灵伤害和羞辱需要几个世纪来疗养?需要多少代人的刻骨铭心的记忆而最终达到淡忘?
我回答不上来。
假如这消息是真的——成千上万的战俘被一举枪杀了,那么,我宁愿相信我们又回到了中世纪。对中国人来说,历史上活埋四十万赵国战俘的丑闻,你们大概并不陌生。不要误以为历史前进了许多。
联想到最近的一些时政。历史也许根本不存在什么车轮滚滚前行,可能就是个世故又圆滑的不倒翁——左偏右倚,玩弄权术。
南京城生灵涂炭,人人自危,狗却改起了吃人肉,养的油光水滑。
中国的狗竟仗了日本兵的势,人心都沉下去。
这场罪行是罄了全世界的竹篾,也难以书写完的。这本书只给我们讲述了那个修罗场的一个角落,这份屈服和仇恨我们应始终牢记。
此恨无关风与月,这是一本应该读的书。
金陵十三钗(张艺谋同名电影原著)读书笔记 第(3)篇我想 任谁也说不出什么是真正高尚的品格 就像这世间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即使是书中散发着上帝光辉的神甫 也在最后时刻 想要把似乎未受世俗染指的女学生用常人眼光中更低贱的妓女换取过来 让这些妓女替代女学生去下地狱 而作者在书中就是想要营造一个这样的反差 你不是觉得学生纯洁无暇吗?那我就用更多的笔墨写你们内部的勾心斗角 通过书娟的视角来表现学生内部这个小型的社会 似乎更加腹黑的一群学生 而作者在描述这些秦淮河的姑娘时 让人不免为他们悲伤有15岁的豆蔻为了给14岁的即将死去的浦生谈一曲四根琴弦的《春江花月夜》冒死回花楼取丢失的三根琴弦 最终惨死于日本鬼子的刺刀下(读到这真心流泪)还有气质超群的玉墨 10岁便被赌博成瘾的父亲卖到花楼 虽从小识记四书五经 熟悉琴棋书画 也免不了凄惨的后半生 作者对这些秦淮河的姑娘内部描写手笔是非常不错的 虽然是一群出身于红尘世俗的女子 但是都很团结 行事单纯 鲁莽的可爱 在这部小说里看到了大爱 即使这种大爱是非常不想看到的 电影里的结局没有拍出小说的结局 故事戛然而止 这是好事 不敢再往下细想 不忍心看 而在历史长河中 一次次的教训给我们上沉重的课 落后就要挨打 这种痛苦愿后代不要忘记 愿世界人民免于受苦 愿世界和平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