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身份的焦虑读书笔记(3)篇

身份的焦虑
作者:阿兰·德波顿
这本书并非一本充满学术语言的“高深”著作。它用通俗、有趣的语言,为现代人解读了“身份”的前世今生,以及我们为什么会为“身份”而焦虑。“身份”这个词在这本书中更多的还是指一种社会地位,一种当代人追求的功名利禄。为什么我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是什么让我们变得“势利”,对于金钱和时尚的欲望之壑为何总也填不满?我们到底怎样才能克服这种身份的焦虑呢?在阅读这些文本的时候,一方面,你会惊叹于德波顿广博的知识,那信手拈来的典故和风趣的点评,为你从多个视角展现了人类的“身份”观念;另一方面,你会渐渐审视自我,发现许多已经在你脑海里根深蒂固的东西,开始动摇和解体。
身份的焦虑读书笔记 第(1)篇

如果你有什么焦虑的事情,就以自己最快的速度、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解决它吧。

倘若是短期的焦虑,那么建议你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因为

“宏大的自然景观与废墟一样,能够起到相同的减缓焦虑的作用,因为宏大的自然景观是无限空间的代表,就如同废墟是无限时间的代表一样,与无限的时间相比,我们虚弱的、短暂的生命与飞蛾或蜘蛛的生命一样微不足道。”

倘若这份焦虑是关于对自我身份的担忧,那就思索一下死亡吧,因为

“即将死亡的想法能够让真实回归社会生活。

对死亡的预见能够使我们追求我们内心中最渴望的生活方式。

对死亡的思考能够赋予我们以勇气,使我们能够摆脱社会对我们的期望中的那些毫无道理的成分。”

读完一些书之后,终于明白:绝大部分你正在担忧的问题,并且迫切想要找到他人提供的直接性解决问题的办法,其结果几乎是令人失望的。所以,我想可以适当调整自己所读的书目,少读一些说教类的、指导类的、鸡汤类的书籍,多读一些故事类的、名家类的、名著类的……

当然啦,这只是我一家之言,书值得阅读与否因人而异,但多阅读总是好的。

身份的焦虑读书笔记 第(2)篇

关于身份的焦虑,是现代人们不得不面对的共同困惑,随之而来的是焦躁和抑郁。很难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是因为从社会背景和历史演变的角度,我们不可能回到原始混沌和群居状态,商业社会不断刺激我们对于物质消费的依赖和渴求,而社会普遍认同和关注是以个人所获财富为标准。虽然不可能将身份的焦虑从我们思想意识和心理层面剜除,但认识到这种焦虑形成机制本身就是一种对抗焦虑的有效途径。书中详述了关于解除身份焦虑的几种方法,n个人认为本书中艺术一章最出彩。抛开他人的期待,试图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而认识到哪些是对自身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会帮助我们矫正方向,获得哪怕暂时的和谐一致。“焦虑”这一问题不时困扰着我,对我来说比较有效的方法是降低对自己的心理预期,直面现实不逃避,保持对贪婪之心的警惕,警惕由比较产生的对他人的嫉妒心理和对自己的厌弃心理,独立思考,这个过程很艰难且并非一劳永逸,和人生的意义这样的命题紧紧绑在一起。直面自己的平庸和丑陋是一件残酷的事,发现自己的独特是一件美妙的事,焦虑就在残酷与美妙之间。

身份的焦虑读书笔记 第(3)篇

从前,人们生而不平等,贫穷与富有之间壁垒高筑,“万恶的”地主阶级和资本家似乎携带原罪,成了小说戏剧中的大反派。如今,在机会均等(相对过去很大进步)的社会里,金钱携带了一些道德品质,“创造力,勇气,毅力,智力”渐渐能在个人积累财富的过程中发挥极大的作用,于是人们慌了,贫穷不再能博得人们同情,反而成了耻辱柱。所以这并不能赖社会的“势力倾向”,而是我们自己心中的价值观。

最后作者指出基督徒和波西米亚人如何摆脱这些身份上的焦虑。基督徒是在爱与艺术中获得心灵的极大满足,波西米亚人则成了彻头彻尾的一个笑话。但在中国,受佛道遁世思想的影响,很多人学会用出世的智慧去做入世的事情,或多或少能“快意人生”!看下来,要想摆脱身份的焦虑,宗教哲学是一副良药。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