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在路上读书笔记 读后感(3)篇

在路上
作者:杰克·凯鲁亚克
《在路上》是杰克·凯鲁亚克的第二部小说,在极度的时尚使人们的注意力变得支离破碎,敏感性变得迟钝薄弱的时代,如果说一件真正的艺术品的面世具有任何重大意义的话,该书的出版就是一个历史事件……小说写得十分出色,是多年前以凯鲁亚克本人为主要代表,并称为“垮掉的”那一代最清晰、最重要的表述。
在路上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1)篇

这是一场疯狂的旅行!

书中一直有个问题没有回答,这样做为了什么?值得如此做吗,为什么?

        在路上!这就是终极目标。

本书讲述了几个“臭味相投”的美国青年漫无目的的随机旅行,他们自己并不清楚这样做的意义,只是为了满足那种疯狂的一时想法,寻求一种新的刺激和感受,便不顾一切的踏上一段段路程,开始了一章章不平凡,也可以评价为伟大的旅程。

        这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没有旅行的基本条件,只有一种希望和梦想,怀揣对未知的期许和求索,虽然筚路蓝缕,吃住无着落,仍挡不住他们对新世界的向往,阻止不了他们穿行美洲大陆的喧嚣,浇不灭心中熊熊烈火,迟滞不了他们的步伐,动摇不了那份执着的坚定。这是本该属于年轻人的旅行,了无牵挂而又漫无目的,随心所欲而又浪漫自由,在生命的华章里,每个人不曾有过这样疯狂的梦?不曾期望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这是发生在美国大陆上的长征。自由、追求、爱情、理想、冒险和奋进精神在书中得以淋漓彰显,伴随着春去冬来,花谢花开,山弛水转间,每一段路程都是对人性的一次呼唤和升华。他们遵从内心,勇敢地跟着感觉行走在路上,探寻本属于自己的梦,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梦想中我们的样子。这是一次人性和心灵本真的救赎,属于他们的长征。

        这是一部丰富的地理人文百科书。从南到北,横贯东西,洛基山顶的覆雪,西海岸太平洋波涛,紫色的暮霭,蓝色的空气,一望无际的橘色葡萄园,褐色的莽莽西部荒原,还有南方人的高冷,北方的豪迈,西部牛仔,热情奔放的姑娘,土著印第安人,这是一幅全景的美国地理人文图画,在作者笔端款款走来。

        喜欢这部作品,不仅源于我们曾经拥有同样的梦,也因为它唤醒了我们心中经年不曾丢掉的激情,真想即可起身,双脚踏遍祖国的山水,走进自己的内心,奔走在路上。

        其实,我们都同作者一样,走在现实的路上,走在自己的心路上,不曾片刻停留。

        书中的问题现在可以得到圆满的回答,为什么?为了在路上!

         在路上!

在路上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2)篇

   我总奢望有一天可以一直在路上,但内心也知道,那样需要的不仅仅是内心的向往,还有那种必须要的渴望。

  看这本书也像是一次旅行,和迪安,和萨尔,当然也有别人,只是没有他们那么显眼,我从刚开始不懂文字的走向,到慢慢适应剧情肆意发展的节奏,就像刚开始不适应路上的颠簸和意外,到后来为不断的新鲜感冲击,不断的放纵兴奋所鼓励一样,我爱上了他们,爱上了遇见,爱上了公路。

  垮掉的一代是在当时那个特定时代特定背景下,但特定到了什么程度?是否充满失望?是否尚有活力?如果是不好的样子我更想称他们为潇洒的一代,自我的一代。致敬迪安。#一句话读书心得#     

在路上读书笔记 读后感 第(3)篇

一直在流浪,因为在寻觅;貌似在放浪,其实因惆怅。广袤的陆地,无尽的跋涉,城市的灯火,黑夜的繁星,迷人的女孩,都盛不下那颗饥渴的心灵。诙谐而轻松的笔调,试图却没有掩盖住沧桑而孤独的灵魂。正如传道书所言:n“虚空的虚空, 虚空的虚空,一切都是虚空。人在日光之下的一切劳碌有什么益处呢? 一代过去,一代又来, 大地却永远长存。凡我眼睛爱看的、心里渴慕的,我都随心所欲,尽情享受。我的心从劳碌中得到欢乐,这是我劳碌所得的回报。然而,当我回顾双手辛勤经营的一切成就时,唉,却发现都是虚空,都是捕风。天下万物都有定期,凡事都有定时。出生有时,死亡有时;耕种有时,拔出有时;哭泣有时,欢笑有时;哀伤有时,雀跃有时;寻找有时,遗失有时; 保存有时,丢弃有时;n爱慕有时,憎恶有时; 争战有时,和好有时。我察觉上帝给世人重担,使他们忙碌不休。 祂使万事各按其时变得美好,又把永恒的意识放在人心里,人却不能测透上帝从始至终的作为。我知道,上帝所做的都会存到永远,谁也不能增减。祂这样安排是叫人敬畏祂。”n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