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小小小的火》,19.2万字,阅读时长13小时30分
很不错的一本畅销小说。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故事写美国一个传统、成熟又平静小城市里发生的事情,作者细腻的笔触,和结构与叙事的巧妙安排,时时扣动这读者的心弦。
站在大视角看,小说在本身讲述的故事之外,也是在记载和录制成熟美国社会的典型生活场景、人文和文化场景。平静的城市生活,已经固化的稍有改变都会产生大波浪的社会氛围和各种阶层,以及经济构成。自由社会多元文化背景下,对个人个性的包容,无不通过故事的不同主体身上体现出来。
回到故事本身,珀尔和穆迪四兄妹之间的友情与纠葛,为我们展现了美国青少年群体的生活方式,原无法与同时期的中国同类群体的方式比较。而中国读者对贝比想争回遗弃女儿抚养权的争论,更是现在中国人当下财富观、血缘观念的基础上,与美国开放、透明、判例法的司法背景去比较,无异于在骡子身上套牛鞍。对于米娅,以及米娅在艺术方面的很多细节的描绘,更从一个侧面提醒我们,我们的文化、教育氛围,是多么压抑个性和另类个体及个性的存在与发展。
小小小小的火读书笔记 第(2)篇她的作品总是让我无法对文中某个人物特别喜欢,但总是让我看了就停不下来。现实就是这样,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都有很多面,都有外人未曾看到或者理解甚至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一面,喜欢这种对人性真实的观察和描述。原以为又是悲伤的结局,中间一度看得很难受,出乎意料的开放式结局,总算不是悲剧,甚至感到一丝温暖。佩服作者缜密的逻辑思维,情节设计、转折、衔接非常精彩,环环相扣,引人入迷。文中对米娅的作品的描述,相信很多读者也会跟着在脑中勾勒出画面,想不到好词来赞美这些艺术作品,但是每看到她一幅作品(的描述),用现实的话来说就是她肯定会红!n借这把火的余温,接下来再看一遍《无声告白》吧。最后,希望有一天这本书能拍成影视,哈哈哈不知道有没有可能。特别想看到对米娅作品的展示,还有文中对崔普的描述真是非常想看看到底是怎样的帅气能迷倒众多小女生。[色][色][色]n
小小小小的火读书笔记 第(3)篇这本书和《无声告白》一样,写的还是家庭问题。伍绮诗似乎很擅长写这类风格的书,在文字刻画上也是做到了极致,人物性格刻画的很深刻。故事里的伊奇其实并不是问题女孩,她只是缺少应得的关爱,父母只关注到她做错了什么,并不去考虑她为什么这么做。所以在米娅第一次和伊奇沟通时问了一句“你为什么这样做”,就是这句话打开了女孩尘封的心,她才真正体会到被关心的滋味。这是伊奇父母的失职,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需要家长不断提醒和教导的,伊奇成为所谓的“问题女孩”也是因为爸爸妈妈的不理解和不信任。最后的点题更有意思,由于伊奇的单纯可爱、敢想敢做,米娅口中比喻意义的火苗变成了真实的火焰,想一想其实作者说的是对的:有时你需要把一切东西都烧掉,才会有新的东西生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