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读这本书还是以常规小说或者影视剧的套路在读,文中有很多伏笔,每次在伏笔的地方都会不自觉猜测后面的剧情,然后刚读没几页就开始打脸了,为自己前面妄自猜测剧情而无地自容。真想翻到前面把前面发表的想法删除。作者加西亚 马尔克斯,还是不要轻易猜测小说的结局与主人翁的归宿,因为结果一定会让你想不到。
书名是百年孤独,在我的理解中,就是百年里面一个家族7代人的孤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但都有所坚守。小说中让我崩溃的有两点,其一就是那剪不乱理还乱的各种名字。外国人的名字真的是故事理解的一大障碍,本书更甚,一个名字自己的子孙后代随便用,至今我只记得一个名字何塞,无奈啊,小说中有很多个何塞。omg。在网上搜索了一个人物关系图才能继续下面的本书梗概的书写。
第一世:
男:何塞 阿尔卡迪奥 布恩迪亚喜欢新奇的事物并热爱科学,直到最后为科学献身,变为痴傻的状态,被绑在院内栗树下很多年才去世。出场的时候是一个满怀好奇心,对科学忠实的追随者,折腾了多次都血本无归仍饱含顽强的创新意识;是一个带领人们迁徙寻找美丽家乡领导者,多次失败后,依旧勇敢;结局却是痴傻到不能自理,被捆绑在庭院的栗树上风吹日晒,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嘴唇皲裂。作为丈夫与父亲,是不负责任的。
女:乌苏拉尔 一个勤劳坚强又不幸运的女人。丈夫痴迷于科学,不停的拿家中的财产做各种科学实验,用驴子从吉卜寨然那换来放大镜企图创造武器,失败。用家中金币买来炼金炉,把多余金币在炉内炼融化,最后成了黑黑的一坨,不能使用。以现在的社会评判丈夫不仅不正混而且败家,对环境改变无望忍无可忍之后,乌苏拉尔曾经跟着外来的商队出走,但是几年后却回来了,回来后通过卖手工糖挣好多钱,翻盖了房子,存了很多钱,这份家业养育了5代人。在生命的最后看不见也听不见,被五世重孙当做玩物,施于各种虐待,在经历了多年的连绵阴雨后,终于去世了。第二世:
长子:何塞 阿尔卡迪奥性启蒙阶段与庇拉尔 一夜情,然后庇拉尔怀孕了,自己却跟吉卜寨人走了,消失了至少10年以后,又回来了。在外的流浪造就了一个强壮的身体, 四肢强健就像一个巨人,当然阳物也很是很大很粗(捂脸),归来后竟然四处展览,omg,女人为与之一夜而欢欣鼓舞,拍卖与之共勉一夜的权利,最后与父母的养女丽贝卡一见而不可控制的在一起,日夜欢歌,白天的欢爱声音一个街道都能听得清清楚楚(捂脸ing)。这样有违世俗伦理,但是却一见倾心,之后天天黏在一起,这样炽烈的爱情,也是让无数不疼不痒的婚姻羡慕不已,如今很多人也已经丧失了努力爱的能力。荒唐一世死亡的时候很是英勇,为救弟弟被政府军打死。
次子:奥雷里亚诺 布恩迪亚在二十五岁的时候爱上了一个15岁不到的小姑娘蕾梅黛丝,最后抱得美人归与之结婚,蕾梅黛丝也是美丽,温柔,懂事,善解人意,但是太完美的事物会比较短暂,在怀孕7个月的时候被老公的妹妹阿玛兰妲意外毒死,一尸两命。奥雷里亚诺似乎也并没有表现多么伤心,后面与哥哥的性启蒙时期的情人也发生了一夜情,庇拉尔又怀孕了,生下来一子。何塞家族的第三世的两个男子都是出自庇拉尔,如此说来庇拉尔功不可没,情人怎样,放荡怎样,这么大家族不还是靠着这位都看不上的这样女人所延续,在历史的长河中似乎传宗接代似乎才是最有价值的事情。
妻子去世不久奥雷里亚诺就参加联盟军了,后来当上了大将军,辉煌一生最后沉迷于附近遗留下来的冶炼小金鱼的技艺,在冶炼与熔化的重复中慢慢了消磨了生命。
养女:丽贝卡本来与外来绅士订婚,但是见到魁梧的哥哥后,毅然决然嫁给哥哥,或许与绅士相比,与哥哥的爱来得更加炽烈,爱情来得时候燃烧着两个灵魂,甚至在新婚的近一周内夜夜欢歌,整个街道都听得清清楚楚。大儿子与养女丽贝卡的爱情,炽烈,短暂,而终身难忘。丽贝卡在晚年的时候很独孤,与世隔绝到流通货币更换几年后还不知道,沉浸在自己的孤独与爱情狂欢回忆里。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 第(2)篇大道至简,百年孤独;人道浮华,百年空虚。
曲终人散,烟花终会灭,寂寞是人生必然;物是人非,过往不可追,孤独是人生宿命。《百年孤独》一百年的时间,一个家族七代人,皆被寂寞所扰,皆被孤独所困。
他发起战争,渴望打破宿命;他驰骋世界,渴望逃离孤独;他纵情狂欢,企图麻痹空虚……
他们皆被情欲所困,寂寞至死。
这个世界仿佛只有一条路,从生到死,从无到有,从有到无。
有无相生构成了一生所有。
这个世界仿佛只有一件事,由始及终,由因及果,由生及灭。
因缘生灭构成了一生所遇。
这个世界仿佛只有两种选择:
要么简单质朴,要么奢欲浮华;
要么淡泊宁静,要么繁华纷扰;
要么知足孤独,要么空虚寂寞;
悲哉苦哉!虚哉无哉!
但在极度悲苦之中,在无尽虚无之中,见喜,见乐,见足,见真,不才是人生之微妙吗?
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如此种种,足以说明大道之微妙,从中也可窥见命运之端倪,人生之智慧。
人的命运有两面:一面是孤独宿命,一面是个人意志。人生的智慧就在这两面之间。
人从无知到认知,到渴望获取智慧,到企图战胜宿命,都少不了个人的意志。
正因为认知,人们认知了荣光与落魄,聪明与愚蠢,欢愉与烦恼,所以人们崇尚荣光、聪明与欢愉,认为这就是智慧,是可以战胜孤独宿命的智慧,也因此排斥落魄、愚蠢与烦恼。
人们似乎像疯魔了一般,驰骋着个人意志,疯狂地索取、占有、征服,意图战胜孤独的宿命。即使失败了,似乎也显得无比的悲壮。
这也确实是可悲又愚蠢的悲壮。
因为,所有荣光、聪明与欢愉都只是引向欲望深渊的诱饵;所有一切占有都是由美好之皮所包裹的痛苦之果。欲望无穷无尽,占有之后也必将失去,失去之后必将痛苦。
当意冷心灰,繁华落尽时,孤独必定降临。此时回首而望,满目尽是疮痍。
孤独的宿命驱使个人意志屈从于孤独,个人意志的最终归宿也必定是孤独。
就如书中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生来孤独,以个人意志反抗孤独宿命的结果是终生孤独,不曾改变半点。
真正的智慧也隐藏在欲望深渊之中,它是深渊中若有若无的鱼。
真正的智者只在岸边直钩垂钓,愿者上钩。因为他们明白只有不刻意占有,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
真正的智慧不向外求,而向内求。
真正的智慧是:于尘世之繁华纷扰,取质朴与宁静;于人间之山河大地,得自在而独行。
真正的智慧,如书中美人儿雷梅黛丝那样因简单而纯真美丽,因平淡而了无牵挂。
个人意志与孤独宿命圆融和谐,不正是人生的智慧吗?
有无相生,因缘生灭是人生,乃至整个宇宙中永恒的不变的真理。
因为变化是永恒唯一的特征,永恒不变的变化才是永恒。
就如成败与荣辱终究归于虚无,爱与恨终会因缘而灭,变成不爱与不恨。
时间推动着这一切前进,我们不断地得到空间,又不断失去空间。故而,过去只是一片虚无的空间,将来亦是,当下才是所得。
所以我们孤独于过去与未来之间,所以我们应当享受当下,享受孤独。
逃避与麻痹孤独就是逃避与麻痹当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
寂寞是人生必然,孤独是人生宿命,那么就接受寂寞,享受孤独。
爱恨情仇,顺道而行;喜怒哀乐,随缘而住;得失荣辱,乐安天命。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 第(3)篇《百年孤独》于我是这样一本书:很多年前听一位老师说起它开头的一句的时候我觉得好像很有意思,应该买来读一读;后来它的“唯一官方中文译本”终于出版了,于是我买了精装版,然后束之高阁;今年我突然翻出来这本书,恰好遇到了电子版于是又买了来读,然后在一种诡异的乐趣里读完了它。这本书太奇怪了。开始觉得有点无聊,一家人全都叫同一个名字,两代人以后就开始不知道谁是谁了。貌似书中人物们自己也搞不清楚,辈分总是乱的。后来觉得真的好无聊,他们这一家人关系混乱,不断有奥雷里亚诺,不断有梅蕾黛丝,不断有何塞·阿尔卡蒂亚,就是没有有趣的事情发生。奇怪的是,这么无聊的书我居然读完了。不得不说,一半的缘由是它真的太有名了,我不相信它会一直无聊下去。当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从战争中回归金银器作坊重新开始整日打造小金鱼的生活的时候,这个家族的命运似乎开始变化了,故事也开始从无聊里生出一种莫名的趣味来。这个家族,很少再有人出生,却开始不断地有人死亡。而由盛转衰的过程并不让人觉得痛苦,反倒像是一场狂欢。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世界里极尽精彩。他们经历世界与生活的巨变,经历内心的痛苦煎熬却最终任性地释放,甚至逾越道德伦常,不过是因为他们看破了生活的本质不过是无休止的孤独。这种孤独发于内心,无人理解,无人关心,无人救赎。可因为孤独,做什么都是可以被自己原谅的。直到全书的最后一句话,“百年孤独”这几个字才又一次出现。直到最后一句话,我才好像有点懂了却又依然说不清楚“百年孤独”这几个字的真正含义。这是一个村庄或者一个家族历经百年的兴衰史,它似乎是历史浪潮里微不足道的一滴水,又好像是某一段伟大历史进程的重要见证人。它有种遗世独立的冷清感,它像是不属于这个世界,它荒诞不经。但人性的善恶,生活的艰辛,兴衰的不可遏制,都让它在荒诞中显出一种让人犹豫的真实感。你不知道它在暗示什么,可你知道它一定在暗示什么。这本书很像我今天买到的柠檬伏特加口味的冰淇淋,吃第一口感觉味道真的很奇怪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好吃,可是多吃几口之后就会生出一种莫名的喜爱来,忍不住要一直吃下去。说不上来究竟是什么味道,说不上来是不是真的好吃,但就是吃起来上瘾。我也不是很懂这本书究竟好在哪里,但就是从无聊里读出了一种停不下来的意趣。也许这就是孤独吧。在阅读的旅程里一个人无聊地走下去。